《从地球出发》是一部由乔振宇 / 金世佳 / 保剑锋执导,科幻 / 脱口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剧 演员尬…… 很烦每次天文题材必上升到大义情怀…… 科普的内容也很基础没有趣味 完全提不去兴趣看下去 ,想要看天文科普类推荐Brain Cox教授的一系列纪录片,真的让你知道什么是星辰大海……
●中国首部科幻类综艺,富有首创精神,制片过程注定充满艰难的。 目前已经看完四集,故事质量参次不齐,强推喻恩泰的主演作品。演员表演基本都在线。 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综艺定性,说到科普,却没有真正让专家道出宇宙奇幻现象的原理,反而是用绝大部分时间在讲科幻故事。如果是电影有缺少电影的质感和缜密逻辑。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被科幻吸引缺看不到科幻的实质,被电影吸引又看不到电影的精彩
●。。。。太烂了 可别蹭中国科幻元年的热度了 强行失败强行出不来强行复活 被砸倒那一刻简直尬得哭出来 这也能叫硬科幻??? 硬科幻才不会把矛盾点放在地基不稳和被砸倒这样的事故上
●怀念
●最近有很多小朋友问我,这节目我能上几期,怎么没有看到我名字。
●好糊啊。。我等着看金世佳呢
●四星预定。这是中国第一档科普科幻类综艺,播出后一定会发现大量的不足。但我希望不要让这一小步退回原地。因为是陪伴自己多年的《科幻世界》杂志组做的顾问,所以先在这里安利一下,希望各位看官给予多多的鼓励,欢迎批评,但请不要一下子喷死!一个《科幻世界》的自来水在此先谢谢大家了!
●难得呀,我以为科幻综艺会是一股廉价塑料感呢,没想到比预期好多了。漠星种红薯,氧气耗尽那下,紧张感出来了,大龙好暖,我的眼泪不值钱,竟然哭了。不知前几期好看吗,想补。
《从地球出发》观后感(一):记录一下学到的知识
通过自制短片的向大家输出天文知识的科普节目。 一共有十个故事。 第一期 《危月夜》 地月关系 1.地球和月球有38万公里 2.初一月亮很小看不见,被称为【朔月】。十五十六,月亮很圆,被称为【望月】。 3.月球表面平的黑色斑点块的地方叫【月海】,坑坑洼洼的地方叫【月坑】。 4.【月震】月球上也有地震,主要是有陨石撞击 5.太阳系里面只有地球是有一颗卫星的,其他的行星都有很多卫星
《从地球出发》观后感(二):中国从来都不缺喷子
好的节目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有些喷子,一天到晚的喷粪。怎么,不工作吗。难道肚子粪太多,不用吃饭。科普类综艺节目,目的就是像观众科普科学知识,有些懂一点或不懂的人就在那卖弄。怎么,觉得自己比科学家更有水平。科学的进步,总是在想象的前提中,不断的努力,进步,完善的。真是因为我们美好的想象,才让我们发展的方向。一些人,就在那喷,什么不合理,灭霸一个响指消灭半个宇宙的生物,你咋不说不合理。还有些人,天天吹捧好莱坞多好多好,好莱坞比我们提前发展多少年。我们不及,但是也在努力追赶。他们也需要鼓励,而不是让你们喷子往上喷粪。
《从地球出发》观后感(三):求求你们别说自己是科普剧
形式很好,值得肯定。 但是编剧真的太差了好么?以及大部分演员的演技真的很尴尬! 科普就科普,您别情情爱爱的好么?更何况。还没啥科普内容。 一群人看片咋咋呼呼的也讲不到重点。开始讨论剧情?你们是科普节目啊喂!不要违背主题啊!如果看剧情的话您这都达不到网剧及格线吧!!! 白瞎了这么好的主题和部分好演员! 最后。没搞懂这种科普的受众是谁。对于儿童,内容不合适,主题不明确,过于英雄主义和灾难片了。对于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来说节奏太慢了,内容太少了也没有意义~大家都懂的事情就不要科普了吧。。 最最后,虽然后面的情节和有所提升,但仍然没有抛开灾难和英雄的皮子,以及非常不能忍的是套筒各种电影的内容,只是套路也就罢了,但是内容相似就不太行了吧! 最最最后,如果有下一季希望江苏卫视和主创团队认真一点,既然要科普,咱就硬核一点好么?
《从地球出发》观后感(四):寒假作业之随便写的“影评”(×,是观后感):第五篇
年度最失望综艺,可能也算是年度最烂综艺吧。预告拍的煞有介事,主题是全民科普向,灯光舞美做的也还不错,嘉宾邀请的比较全面,怎么看怎么像是一部能够大爆的综艺,但结果一手好牌被彻底打烂。 节目的主要形式是一帮嘉宾出场,几个人开始唠嗑,然后一起看一部小短剧,在短剧的几个核心戏剧冲突点暂停,大家聊聊天,科普科普知识,继续看。其实这就是观察类综艺的做法,只不过把观察的部分从真人秀变成了真人短片。 所以可以理解为节目组直接把宝都压在了真人短片的部分吗?可是这个部分恰恰是最烂最不能容忍,最丢智商的地方。 就以第一集为例,整个短片的内容是说月球要被彗星撞了,全世界各国都手足无措,中国人站出来说中国宇航员有计策,我们到月球上去安发动机,把月球推离轨道,然后我们再回来,于是他们去了,于是月球回来了,于是他们出事儿了。 多么套路的剧作啊。无论是一帮外国人在那里怎么都想不出来方案,这时候两个中国宇航员走进来说“我们是中国宇航员,我们有中国人的方案”,还是给宇航员老大和其家庭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抑或是最后一定要遭遇危险并且回不来的举措,太套路了,太形式了,没有任何创新。 而且根本不要说这个短片的核心创意也是抄袭电影《流浪地球》的。 《流浪地球》的问题在于什么?在于对于冲突描绘的过于简单,在于仍然逃不掉的民粹化价值和集体主义(一开始对于赵今麦班上班长言论的描述,让人觉得是一种嘲讽,结果到最后发现是一种和解,这种和解是整部片子最大的败笔)。流浪地球试图刻画人物群象,最终几近失败,能够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过吴孟达和吴京两个人。到最后赵今麦饰演的小女儿是怎样通过广播召集各国友人的?那段几乎小学生文笔式的对话,可能是整部电影失败连环套的点睛之笔。 结果《从地球出发》第一集的小短剧直接照搬流浪地球的核心思路,完全套路的三幕式剧本写作,发掘出电影版《流浪地球》的所有败笔,并且加以发扬光大,简直没有一帧是可以看得下去的。 你且不说对于家庭的描绘多么套路、多么庸俗,一些刻意勾连的地方多么不切实际,而饰演儿子的小演员更是毫无演技可言(如果说饰演宇航员老大的男主角演技已经非常差了,那么这个小演员是差的n次方)。其中一些刻意民族主义的台词,一些民粹化的描述,完全是试图煽动观众情绪。 但是你想想,即使《流浪地球》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进行情绪的铺垫,最后的一番宣讲仍然由于过于幼稚而遭人诟病,你一个整集节目时长只有54分钟的节目,凭什么有自信去无节制的煽情呢?大量音乐的铺陈完全没有任何技巧可言,我觉得节目组可能是找了一帮学生去拍的。 除了这个短剧之外,科学性的部分基本上可以略去不提,太少了、太浅了,甚至还有常识性的错误。根本不明白这个综艺拍出来是想干嘛的,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我说完了,现在你们可以骂我了。
《从地球出发》观后感(五):看综艺也需要费脑子了?看《从地球出发》带你拯救月球?
近几年,综艺市场真的是喷发式发展,各种真人秀接踵而至。但是能经得起推敲的良心综艺真的是少之又少。听说江苏卫视最近推出了一个国内首档科幻综艺《从地球出发》,这综艺听起来的确别具一格,蛮有档次的感觉,只不过看完以后,总感觉是《快乐星球》的成年版,实话实话,“高大上”是“高大上”了,但槽点还是不少。
大多数人看综艺还是为了轻松有趣,解个压。我觉得应该没多少人真指着看综艺来提高科学知识吧?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从央视推出的综艺《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来看,综艺的趋势的确从单一的“低龄有趣化”逐步朝着“实用有趣化”发展。有品质有高度的综艺如今更受大众的喜爱,这一点《从地球出发》倒是非常符合。
《从地球出发》是以每期一主题的科幻短剧为主,配合上演播厅讲解部分。目前共播放了两期,第一期的“拯救月球”和第二期的“时光隧道”。这两个主题光听起来,真的有那么点“假大空”,不过还是看完内容再下定论比较好! “月球偏离轨道,人类面临灭顶之灾”,觉不觉得这个感觉有点像之前大火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内容上还算经得起考究吧,无论是月球发生偏离的原因还是人类拯救月球的过程,还算是建立在严谨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是剧情设置的框框条条太多,本来想渲染一个宇航员的家国情怀,可惜并不到位。总体上的剧情还算具有科学性,场景打造也比较良心。
比起第一期这个主题,第二期这个“穿越”仿佛更加具有新鲜感一点,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关注的方向。科幻剧的设置上吧,没能继续创造出更吸引人的内容,基本上中规中矩吧。大致就是来自2050年的科学家李耿(喻恩泰饰)。因参与了时间干涉器的研发项目,开启了时间裂缝,穿越回2020年。这一期比较值得点赞的部分是演播厅的讲解,比起第一期时演播厅打酱油的状态,这一期李永乐老师明显给整个节目都增色了不少,从“平行宇宙论”到“香蕉皮理论”,看完以后还真觉得自己满腹经纶了起来!
客观点来说《从地球出发》主打的是科幻综艺,但在特效镜头上明显没下足功夫,实在让人出戏。但这节目有一大不能忽略的优势,就是和《诗词大会》这类综艺一样,很适合全家观赏。上到99的老年人,下到刚读书的小朋友,这类综艺还是很值得在合家欢的时刻,全家围坐在一起细细品味的。
科幻剧虽然用的是低级特效,好在选的演员都还算实力派,情节演绎上还是很能引人入胜的。另外演播厅讲解部分不能被遗忘,个人觉得吧可能留一个李永乐老师在演播厅就够了,别的主持嘉宾真的有凑人数的嫌疑,不过演播厅要是真的只留一个人吧,估计也少了很多趣味性!就希望主持人嘉宾的水平稍微能高那么一点,不至于全程划水吧,毕竟都是业余的,要求还是不要太高了!
从刚结束的两期来做一个总结的话,《从地球出发》是在不断进步的。从短剧设置到演播厅讲解的配合,还是很值得全家一起观赏思考的。不过,江苏卫视竟然打了个国内首档科幻综艺的名号,就应该更加精益求精一点。希望后期的特效,和主题设置上都能越发让人眼前一亮才好!还是很期待这样的“烧脑”综艺能脱颖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