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由罗伯特·弗拉哈迪执导,Nanook / Nyla / Cunayou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片子拍的很影视人类学,又因为是默片显得有种笨拙的可爱,加上阿斯基摩人这个得天独厚的主题,成就了导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片子成功获奖无数的两年后,南诺克死于饥饿。被拍成人类学纪录片和被做人类学研究的民族都是处于某种弱势的,打破这种局面就得等什么时候出个因纽特导演讲自己的故事。
●奇观的一种,猎奇心理引导全片。弗拉哈迪如同格里菲斯,背负着相似的盛名与骂名,我选择前者。
●以工业文明为中介,气候的变异日趋疾速,爱斯基摩人这样高度同质于自然的民族,命运亦将在不远的未来趋同于稀有动物的灭绝。然悖论是,所谓的文明开化的民族意图以一种普世的态度保护之,便必然将其卷入自身的民族观念类型中,从而对异质民族发生同化,RobertJ的阿兰岛人便鼓吹盎格鲁撒克逊的民族主义
●电视纪录片的开山之作。
●分明标注过怎又没有呢,作为先驱,很伟大,同时也是摆拍的祖师爷
●好棒!日常生活的纪录影像-表演与纪实 默片有一种神奇的艺术效果使得纪实更偏向虚构表演 开头的kayak竟然塞了那么多人震惊简直像变魔术 igloo也非常可爱 拔萝卜似的一家人一起拉海豹 盖着兽皮被子在igloo里挤在一起睡觉。这里表演出来的事件(包括挤kayak包括演员扮演夫妻包括用古代已经被猎枪替代的方式捕杀海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行为本身具有了现实性,纪录片的本质可能根本就不在画面所记录的事件之真,而在对一个事件发生的纪录与整理本身,尤其是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促成了纪录性
●神秘大陆的神奇种族,摩擦鼻尖是亲吻方式,冰封的海洋变成辽阔的冰原,海象是北极的老虎。果然哈士奇是世界上最好的狗。黑白镜头下,全景近景交替,够成足足的视觉张力,让观众不断地问发生了什么。从摄影师的谈话中学到的,采访不是最好的观察方式,不要告诉人们该坐还是站,一切真实地发生并记录。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一):纪录片的经典
记录的北极附近一家子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比帝企鹅早了很多很多年……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二):是历史的记录,人类的影像
拍摄完这部影片后,纳努克一家因为没有储备足够的食物在寒流中死去了,将这部纪录片永远地定格在那个时代。这部纪录片记录了那个时代,那种气候的特定的爱斯基摩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现如今没有人能再拍出这种效果,因为环境在变、气候在变、捕猎方式在变……这是对爱斯基摩人独特生活方式的一种珍贵的历史性的记录。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三):中外经典纪录片赏析课之一
中外经典纪录片赏析课上老师让我们看的,很有趣的一部纪录片,尽管老师告诉我们,事实上当时的爱斯基摩人已经使用猎枪来进行捕猎,但由于弗拉哈迪的想呈现爱斯基摩人原始的生活状况的浪漫主义思想,这部纪录片大量运用了“搬演”的手法,所以引起了诸多争议,但我认为这部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电影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人类学研究的绝佳素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四):未完待续
还是复习影视文化概论课期末考的时候注意到了ppt上老师根本就没讲甚至都没提到过的名字:弗拉哈迪,纯出于好奇和一点点的刨根问底精神网上搜了搜他,原来他就是纪录片之父啊,本来对这么早的片子最后拍出来的效果要震惊坏的时候,不小心又发现了导演摆拍的事实,忧伤╮(╯_╰)╭,害我现在连电影里一些让人感动的瞬间都忘了,记起来再补充吧Õ_Õ
感觉怪怪的~
《北方的纳努克》观后感(五):就应该这么的
有些人,因为头脑教条的缘故,看不出一件珍宝的美妙所在。
至于史上最成功的骗子这样的评价,则比较客观正面。
开头的那一个长镜头就已经提升到经典的地位,更别说之后的种种精妙,至于还在拿什么穿脱衣服没有在室内啊,雪屋的比例不真实啊等等在说事的人,就让那些傻B死去吧。
只是有一点小瑕疵,就是捉海豹一环节,戏剧性有点太饱满了,剪短为一半的话,就避免了卖弄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