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的爱》是一部由鲁卡斯·穆迪森执导,亚历桑德拉·达尔斯托姆 / 瑞贝卡·里尔杰伯格 / 艾丽卡·卡尔松 Erica Carlson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中的她们害怕和别人一样,又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这部电影站在青春的高度讲述青春的各种感触和成长,影片轻松,配乐也恰到好处,会有再继续看几遍,体会几番青春的冲动。
●手持,青春,暖色调,Les,蠢蠢欲动,用整部电影的篇幅描述了伊琳出柜的全过程,细腻动人。
●她俩手牵手走路的样子好星湖啊。换我,我也会喜欢那样的妹子的。@王稷 话说要不是那时候喜欢刘xx,并且你也没有先我一步喜欢杨X,我觉得我也很可能喜欢她。哎,这些欧洲蛋疼小青年的蛋疼青春期。。。
●这俩女孩都不是LES,借爱女人之名为自己对生活的无能做掩饰而已。她们之间没爱,互相利用而已
●较多数榜单中的LGBT影片,本片相对较冷门。演员、编辑和导演同瑞典这个国家一样“冷门”,然而这不妨碍我们欣赏本片,一对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如何相识、相恋并走向社会,简单纯粹,当时欧洲观众对本片的热爱甚至超过了泰坦尼克。
●相当细致准确的描写。两个女孩都能体会一点,大约其中都有我的影子。歌曲配得也刚好恰当。
●喜欢结尾的巧克力牛奶。看他们开心又自信地走出厕所时很感动,爱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嘛!喜欢同性又怎样呢? 有评论说是斯嘉丽+娜塔丽·波特曼谈了场恋爱,逗笑我了,还真挺像的。
《同窗的爱》观后感(一):两个女孩都很漂亮挖~~~
其实她们那么小,是友情还是爱情呢~
而影片关于青春期的小思想也都描绘得真切,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同窗的爱》观后感(二):巧克力牛奶就是这样泡出来的。。
“我总是泡的很甜。
我用了一点牛奶,加了很多巧克力,
看起来整杯都是黑麻麻的……
然后我会多倒些牛奶。
于是我只好倒在大些的杯子里。
如果没有大的,就用另一个。
这样就做成了很多巧克力牛奶。
但是已经没有关系了……”
很真实,很矛盾,很平淡,很跳跃,很晃动,很莫名,很幽默,很无厘头……
《同窗的爱》观后感(三):我就是ANGES我就是ELIN
只知道看的时候我一会儿是Agnes,一会儿是Elin,她们所有的对白,所有的举动我都有体会。。。
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个记录片吧
她们从厕所出来的时候,我笑到哭
“我总是泡的很甜。我用了一点牛奶,加了很多巧克力,看起来就全黑了。。然后我会多倒些牛奶,但是杯子不够大,于是我只好倒在大些的杯子里,如果没有大的,只好用另一个。这样就做成了很多巧克力牛奶,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关系了。。。”
《同窗的爱》观后感(四):浪费时间
最近看了指匠情挑 同心难改 ,之前也很喜欢小姐、卡罗尔,这次看了《同窗的爱》,且不说画质吧,镜头感好差,转到人身上后推进特写就像手机调倍距拍东西的过程一样,颜值一般,虽然说颜狗评论的话带着偏见,但是指匠情挑/同心难改/卡罗尔哪个主角丑…剧情和镜头画面也根本不差。看热评去看的电影一边看一边吐槽,而且16岁很稚嫩拍吻戏我真的好窒息(非恐同,本人天生弯)一点都没有看同心难改那样甜甜的忍不住笑出声的感觉。都在说什么青春懵懂,打着情怀的旗号,青春懵懂的爱情和好的镜头感画面感的作品不多吗?真的觉得是个烂片,还逼着自己看完了,应该花时间看the world unseen,而不是一个多小时看一部烂片。
《同窗的爱》观后感(五):真实,于是不矫情
1、既然定性于同性恋电影,那么难免与其它相同类型做比较。那么我想说,这部片子的最大优势是真实,不矫情。尤其是相比于近些年的一些台湾片子。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点名了。
给观者带来这样的感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一,剧本故事合情合理。二,采用手提为主的摄影技法,偶尔有剧烈的伸缩镜头,把人带入画面之内。三,表演出色,虽然没有让两个孩子拍过分的镜头,但是彼此之间的情感随着镜头流露无遗。
2、我一直想弄清影片采用的是几毫米的摄影机。粗颗粒的效果是后期做出来的,还是胶片本身带来的质感?
3、另外,电影美术做的也很棒。演员的服装、背景的颜色、枕头、床单、沙发、墙。。。不知道是不是瑞典本来就是如此之美,还是导演精心调配的。
暂时就是这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