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是一部由藤井道人执导,沈恩京 / 松坂桃李 / 本田翼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闻记者》精选点评:
●题材很wowow,按wo台的风格这个故事可能被命名为「达格威的羊群」。(也许是每个国家)形式上的民主主义。对于生活在魔幻国度的我们而言,看到新闻记者揭露国家(政府)黑暗面的题材难免心生感慨。个人对抗庞大组织无疑需要超乎寻常的正义感,责任心与勇气。国民构成了国家,国家却不一定在乎它的(大部分)国民。记者对于真相的追求不得不受到来自上层不可言说的压力,真的太难了。电影的结局好绝望。PS.沈恩京好神奇,感觉开始在日本拍片以后整个人氛围都不一样了,不仅戏路拓宽了,演技也是显著提高了不少。
●太压抑了,看完我只想和本田翼生孩子!
●这种社会话题电影倒是很日本。很严肃,很压抑的设定。似乎,一切也都是无解的,沈恩京挺好的,有不同于日本女星的性格魅力。
●最后印报纸那块还蛮像华盛顿邮报的,但是差远了,剧情有点平,刚开始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剧情过半感觉才进入主线,情绪刚被调动起来就结束了。。。
●原以为会是惊喜的片子,看完却对「这个国家只需要形式上的民主」深深认同。
●能拍这种题材着实羡慕,但拍得实在是没劲
●看到它进入某人的年度片单,心觉可能不错,看了30分钟打开了2倍速,再看也毫不新鲜。一个俗烂到底的故事情节,拼命用慢倍速的表演撑了快两小时,要不是飞机上实在没别的看了,早已弃。
●女主人设为美国出生日本人,倒是解决了口音问题。
●刚刚看完 节奏和风格都挺喜欢的 没全听懂
《新闻记者》观后感(一):日本人很善于把政府内幕放到台前
日本人很善于把政府内幕放到台前,而且影射的能力很强。女主沈恩敬 1994年5月31日生于首尔,韩国女演员。,沈恩敬给人的感觉很纯粹,但同时又蕴含着很强的力量,眼神仿佛能诉说故事,能准确抓住人物的感情,积极并却无畏地去表现角色,能够很好地掌控镜头画面,本片其实写的日本政府,但不知为什么用韩国演员,难道都是美国的附庸结果吗?
《新闻记者》观后感(二):无力发声
想要说实话太难了。
真相还是流言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人民,可是人民没有权利知道真相,只能相信流言。
最后,这个世界需要形式上的民主,换取政治上的和平与安定,人民不知真相亦不敢发声。
每个国家都有这样那样隐藏真相的方式。问题是国民会不会意识到,会不会相信,会不会反抗,问题是强权下的人民如饲养的宠物,无力无助无济于事。
《新闻记者》观后感(三):虚假影评
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这是被迫的虚假影评别看!
《新闻记者》观后感(四):名气大于实质的电影
今天看了《新闻记者》。这部片子据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讲述了记者和内阁府公务员合力揭露政府丑闻,批判首相官邸和内阁府私下以成立大学名义实质搞可用于军事的生化研究的故事。
主题很吸引眼球,又敢于在参院选举前上映,并且到现在还没下线,网上日本人也是一片好评,可见这个题材抓住了日本普通民众对自民党政权不满的情绪。
但是,这个片子真的很好看吗?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个人觉得有以下问题:
1.情节拖沓,叙事不明。女主为什么会对这个事件感兴趣,为什么会对自杀的人同情,男主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背叛”自己的组织,男女主如何形成同盟,男女主如何坚定决心揭露丑闻等等,交待的都不够明确,而且铺垫太长太拖沓,他们为什么死心塌地揭露丑闻的决心叙述的理由性不够,让人觉得是为了宣扬正义而宣扬正义,无法获得观众心理深层次认同。
2.选角问题。女主我一看觉得眼熟,后来一查沈恩京是小黄真伊的演员,男主松坂桃李不用说,大家都认识。两位的演技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选个韩国女演员来演,是日本女演员没人愿意得罪政府吗?虽然沈的日语说得还可以,但是韩国腔的日语让一个日本女记者分分钟跳戏,松坂桃李这几年演了很多日本兵,让他来演充满正义感的公务员也真是分分钟跳戏。看着他俩就像是看朝鲜第一名妓和日本兵在对戏,实在难以不跳戏。本片演得最好的是田中哲司饰演的内阁府参事官,虽然是反面角色,但他让人感到他是一个有情之人,一个无论如何都要维护组织并爱护下属的领导,不是一个脸谱化角色。
3.画面呈现问题。政治黑暗不一定要用画面灰暗来表现,全片内阁府都不开灯,白天就和在地下室工作一样,参事官的办公室也是一片昏暗,连手中纸张的字都看不清,这还怎么工作?报社也好不到哪里,全天不开灯,我估计报社人员的眼睛没多久都要出问题。男主家的取景也都是晚上,自杀上司家也是不开灯,不知道剧组是不是为了省电。反正整片都是贯穿着一种压抑的画面感。其实这并不能直接表现出政治的黑暗,反而容易引起观影人的不适。
4.结尾不明不白。最后男女主分别站在国会议事堂前斑马线的两端,欲言又止片子就结束了。虽然是开放式结尾,但是最基本的正义是否得到宣扬没交代明白,看电影时旁边坐着的日本人都傻眼了。
日本的电影电视剧总爱讲述类似题材,但总也讲不好,不是立意不够,就是不能升华主题。这一点,日本人还是要多和好莱坞学一学。
《新闻记者》观后感(五):刚看完!感触很多!------不能说的秘密
「是真是假不是你说了算,是人民!」
《新闻记者》里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曾看过的韩国电影《夺命头条》,当新闻台长官在面对警察的质疑时说著 「不是我们决定真相,而是观众选择去相信了什么才是真相。」 ,将属下因抢快、或者捕风捉影写成的错误新闻合理化,也就是变成「真的」,为的是什么?为收视、为独家,为的是还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各种理由。在资讯量如此爆炸的现代,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似乎已经没人能真正说的准确,俗话说三人成虎,指鹿为马久了马也就成了鹿了,更遑论网路科技发达、新媒体的窜起让此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人人都可以是公民记者,人人都可以将所见所闻撰写成文放上网路,随着有人浏览有人转发分享,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一篇「新闻」,相比过去要求严谨的时代,现在人们对于新闻接受度越来越高,各种趣闻、轶事都能是篇新闻,而选择相信或不相信、判定是真新闻还是假消息的,都是观众、读者自己。
《新闻记者》改编东京新闻的社会现记者望月衣塑子的同名畅销小说,电影不仅以她为原型,更将她过去所揭露的诸多丑闻以不同的新闻事件插入电影之中,以虚构新闻影射真实事件,大胆的批判著日本政府愧于人民的腐败贪婪,同时却也忧心着日本人民对于新闻的漠不关心与是非难辨,立场中立来辩论著何谓「新闻」?电影让望月衣塑子客串政论节目来宾一角,和其他几位来宾像是前文科省事务次官前川喜平、原纽约时报东京分局长马丁法克勒以及新闻劳联委员长南彰等人,针对新闻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是否具备媒体识读能力、还有新闻是如何影响扩大至整个国家等议题去进行论述。为了让望月衣塑子自身对新闻的观点能确实体现在电影里,也似让她的坚持与付出被更多人所知,《新闻记者》以虚构的东都日报记者吉冈一角,来代替她付诸行动,除了报导真实更是要揭露更多被刻意隐藏的真相。
「你要比任何人相信且怀疑自己。」
吉冈的父亲生前是备受晚辈敬爱的资深记者,然却因一次的错误报导受到抨击,最后承受不住选择结束生命。父亲对吉冈的影响很深,她投入这行业是因为他,旁人看起来就像是继承衣钵,不过感觉上更像是她很想知道「为什么父亲深爱的新闻会将他杀死」,吉冈在东都日报服务多年,工作能力备受肯定,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敏锐度之高,往往能从一篇报导中、相关的资料堆里,嗅到任何不对劲。近来不论是电视台、报章杂志、广播都连日报导著一则性侵案的新闻,媒体穷追猛打着加害者,人民也都在等他道歉,然诡异的是当受害女性出面召开记者会,声泪俱下的控诉著自己遭受到的噩梦,网路舆论竟反而开始猛力挞伐这位女子,认为是她不检点、认为是她勾引人家,还将她的个资全部挖出,风向整个吹向加害者,从加害者成了受害者,从受害者成了加害者,就连帮女子说话的人、包含吉冈都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诡谲变化让吉冈开始怀疑是否有人在背后操弄一切。
不久后,吉冈便收到一封上头绘有一头绵羊的匿名传真,内容是政府推动的新设大学的机密资料,直觉认为这件事有追查的必要,于是她开始积极投入调查,企图厘清这份机密资料的真伪,与此同时,一名曾替内阁府工作的官员神崎跳楼自杀,过去深受他照顾的后辈、目前任职于内阁情报调查室(内调)的杉原大受打击,不明白前些天还好好的前辈为何会自杀,前辈的离世加上孩子的出世,让杉原开始找不到方向,过去埋首于工作而疏于家庭的自己逐渐清醒,欲想推辞不再做泯灭良心的抹黑、放假消息、颠倒是非的事,却反遭长官以言语暗示将会扰乱他的生活,夹在中间陷入挣扎的杉原,意外得知前辈生前最后经手的是一桩新设大学推动的案子,看见接手他的位子的同侪欲言又止的样子,使杉原怀疑前辈的死和此事有关,于是他联系上了在告别式认识的吉冈,两人遂分头进行调查,最后总算在神崎深锁的柜子里找到了资料,确认那只绵羊就是神崎给的提示,原来新设大学案只是幌子,政府真正要做的是将新设大学用于研究军事生化武器之途...
「这是捍卫国家的重任!」
「我们所捍卫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先去了解望月衣塑子过去曾揭露的丑闻或者报导过的新闻,就会发现《新闻记者》谈的其实就是「真实」二字,从主线那桩新设大学变成研究军事武器的机密计画,是指2017年安倍内阁所爆发的「加计学园开设兽医学院的关说弊案」,逼迫有关当局重启调查的就是穷追猛打、提问尖锐的望月衣塑子。开头的性侵案新闻是2015年的记者伊藤诗织遭安倍首相好友、前TBS电视台长官山口敬之下药性侵一案。电影里所出现的情节在真实世界里曾经上演,伊藤诗织在召开记者会后受到许多日本网友匿名谩骂,她的照片与个资也被贴出,而她在记者会上因为衬衫釦子未扣被批荡妇,认为是她诱拐山口敬之、她的形象和普罗大众认知中的受害者形象差很远,觉得整起事件都是伊藤诗织在设计山口敬之等。《新闻记者》和现实生活有着共同连结,似曾相识的既视感让在看电影的过程里感受到的格外强烈。
《新闻记者》节奏很快,大量资讯、名词从四面八方窜进观众脑袋,连稍微喘口气的时间都不太有,满建议在看的时候设法去用其它相似的词汇代替脑袋比较不会容易打结。电影以吉冈与杉原为故事双主角,分别以记者与政府官员来论新闻的真与假,除了要揭露日本政府所做的一切丑闻,同时是要反思新闻存在的必要性与意义性,最重要的是问著每个人,在早已混乱不已的当今社会里,我们所捍卫的是什么?是新闻自由亦或是其它?而现在我们所走的每步都深深影响着下一代,当杉原的孩子出世后,他选择不再做沉默的机器人,开始想替孩子打造美好无忧的未来,于是他问著自己「能否替孩子留下些什么、能替他们再多做什么?」
《新闻记者》反映着真实,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许多被藏住的丑恶,于日本上映后引发热议,不能说的秘密被迫以这种形式公开,不知情的人群起激愤,早已知情的人避之不谈,《新闻记者》在做的是激起日本人民对「真」的渴望,对于新闻、政治、社会与自己的国家不再冷漠,如果人民能够懂得明辨是非、积极投入,就能够一起监督政府。喜欢电影偏向冷的色调,带点灰暗的画面感加深给观众的感受,小虾米对抗大鲸鱼的情节安排,与多重视角的不停切换,步步逼近真相的铺陈,都替电影加分不少,最后留下的空白给人宽阔的思考空间,是替当今社会现况与出现的乱象抛出假设,也像是种另类注解。情节本身值得一看,饰演吉冈的沈恩敬表现同样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