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之春》是一部由何塞·昆特罗执导,费雯·丽 / 沃伦·比蒂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覺得導演非常討厭意大利人……
●“People who are very beautiful make their own laws".
●111130 Warren Beatty性感得晃眼。费雯丽自我重复之作。
●让人看得身心俱疲的电影,Tennessee一贯的压抑配乐。斯通夫人才是费雯丽的真实写照,不过现实中的她就算生活再糜烂,心心念念的只有Larry。沃伦模仿白兰度一点也不像。
●费雯丽有着绝世美貌,可迷人不是仅靠美貌就足够的,尤其是年华老去之时,但是我喜欢这个残酷的故事
●真残酷啊。
●想想费雯丽以“too pretty”拒掉阿兰德龙出演paul的情景……
延口残喘的间隙里,终于开阖了一刹那灵光。有什么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更暗合这漂泊的流年,飞沙走石的是罗马三千年雕琢,左右不了的无语轮次,恰好口述一段古老与流逝博弈的旧时光。
《罗马之春》观后感(二):一场只有费雯丽奔赴死亡的悲凉独角戏
一如既往,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不安全感、神经质、绝望......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力感与步向毁灭的破败感 。费雯·丽将这位美人迟幕的女演员诠释得相当感人,当时她的心理状态与剧中的Mrs. Stone十分类似。又一次费雯·丽将个人人生经验与电影融合在一起,她性格中那种隐藏的脆弱在《罗马之春》有绝佳展现。 这是一出独角戏,只有费雯·丽
《罗马之春》观后感(三):这个操蛋的世界!
在传统的中式的家庭里,女人老去后,纵使没有男人来爱,也还有满堂儿孙热热闹闹承欢膝下,总不至于空虚寂寞到把感情寄托在男妓身上。
而现代社会里,女人,即使是stone夫人那样曾风华绝代的美人,老了,整个世界都只要她的财富不要她的人了,她的心里空荡荡的,结局变成这样悲惨。
男人很少会把老婆放在事业和兄弟前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嘛!所以女人也最好不要把男人这个不稳定的感情摆在心里NO1的位置,要用实在的、稳定的、可控的感情把自己的心装满。
不会嫌弃女人老去的男人只有自己的父亲和儿子,片中的stone夫人好像是没有子女的,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嫁人恨不早,养儿好防老。
难道这不是女人一种苟且的偷生之道吗!?
------------------------
人是万物之灵!?狗屁!这个世界早就把人糟践到低无可低了:没有美貌的女人和没有财富的男人,都是人人厌弃的垃圾。
这个操蛋的世界!
《罗马之春》观后感(四):声声慢
每天晚上,我都会用食指挖一点精华素涂抹在脸上。
每天我都会看到那些细密的皱纹在向我恶毒的嘲笑。
我依旧在脸上机械的划着,划着,做着徒劳的永恒的西西弗斯式抗衰老的游戏,和所有女人一样。
镜子里是一个老女人的面孔,
老了的女人是女人的尸体。
费雯丽老了。
和所有女人一样,也逃不过时间的诅咒。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个用金发,薄纱,珠宝掩盖衰老的女人就是斯嘉丽和玛拉,她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她的落寞是写在脸上的。在罗马的废墟上重新演绎那个南方美国的衰败,那个脆弱的作者一生都在写一个故事,就是那些敏感忧郁的人如何被欲望和现实所吞噬,可以叫做街车,或者春天,玫瑰,但是后缀永远只有一个,就是毁灭。
年轻的沃沦比提不能够适应这样的角色。尽管他英俊潇洒,极力的模仿白兰度,但是他缺乏那种赤裸裸的欲望符号,他的肉体没有诱惑力,因为他骨子里是个浅薄的人,充其量就是个文艺青年,一种才华而不是天才,他没有表达一种生命之力。而且,在费雯丽这样的女人面前,他太稚嫩了,无论演技还是本人魅力。
这是一出独角戏,只有费雯丽。
年轻的肉体无法阻止衰老的进程,肉体的欢娱拯救不了灵魂的空虚,想要抓住青春只是徒劳,青春只属于青春。
假如有一个男主角的话,那就是没有台词的,在她住所旁徘徊的男人。
所有支离破碎的场景支撑起一出失败的戏剧,一个衰老的女人,情节拖沓,沉闷乏味,缺乏戏剧的张力,似乎那个作者也筋疲力尽了。整部电影就在这样压抑与沮丧的气氛中进行着机械的奔赴死亡的游戏。
如果没有最后一幕,这出戏就毫无价值可言。
经历了失意与背叛的老女人--她是费雯丽,独自坐在孤寂空旷的房间里,她站起身,拿出大门钥匙,来到阳台,扔给那个徘徊在门前的男人。然后,她坐下来,点燃了一支烟。
男人走了近来,一张狰狞的脸渐渐逼近。
一个女人被闯入家门的男人切断了喉管,这是她的情人给她讲述的真实的故事,一个女人,老了,没有人要了,然后就这样死了。
一扇衰老破旧的门,随时向毁灭敞开,因为她已无所畏惧,期待死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给所有老去而寂寞的灵魂。
《罗马之春》观后感(五):无可奈何花落去,绝代佳人成故人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印记,上个世纪民国文人对待西方人名的翻译,还是颇讲究古韵古调的,也造就了一批浪漫的译名。Vivien Leigh,因此机缘被译作了颇有艺术感的费雯▪丽,如若是现在难免随大流地被叫做了薇薇安。 而名字再美也只是一个名字,只有这个名字和一个芳华绝代的女子联系在了一起,它才成了传奇。《魂断蓝桥》与《乱世佳人》,米拉与郝思嘉,两部永恒的经典,两个传世的角色,让全世界铭记了这个女子,让这个女子成为了丘吉尔口中的“上帝的杰作”,因为她的美貌,因为她的气质,因为的才情,因为她的演技,无数人把她视作全世界最唯美的女人。 而愈是完美,愈是易逝,时光与命运最吝啬天给的恩赐。费雯丽其实属于大器晚成,当她等到Scarlett这个命中注定的角色的时候,她已经快30岁了;而当她演绎完《魂断蓝桥》这个角色,宛如云霄飞车到了最高点之后,一路俯冲,在战火纷飞的大背景和情变婚变的小背景下,越陷越深、不可自拔,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她开始有了精神分裂的迹象。在凭借《欲望号街车》实现影后的梅开二度之后,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她几乎绝迹;当1961年《罗马之春》上映,她真的已经成了一位五十岁光景的老妇人……她不是梅姨,越老越有风味,她是女神,老了,神话就破灭了。所以,她在这部电影里,在这座3000年历史的罗马城里,上演了最悲情的一次人戏合一。 罗马城,被《罗马假日》演绎得浪漫无比,而物事人非,同一片卡比多里奥广场,留给《罗马之春》里的Mrs Stone的,绝对不是美好的记忆。一个年过半百的百老汇的过气女伶,作为她演出的唯一资助者,年长她二十岁的丈夫给予了她所有身份和地位。因为害怕自己的现状,她选择退隐,而命运继续跟她开起了玩笑。在一同前往罗马度假的途中,丈夫害上了心脏病离世,只留下她一个人留在了罗马。一个从来生活在世人的光环和丈夫的疼爱之下的女人,遭受了完全无法承受的变故。她租住了一间豪华的居室,终日孤单寂寞地观看窗外的美景。按照一般的剧情走向,不管是皆大欢喜还是悲情落幕,故事至少应该会安排一个可以治愈她、解救她的男子出现,然而无尽的漂泊感与空虚感,滋生着可怕的情绪,让这个故事彻底走向了毁灭般的结局,没有真爱,没有救赎,唯有赤裸裸的利用和抛弃。这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真实归宿。 因为故事现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期望良好观影情绪的朋友,真是可以止步了。或许好莱坞也接受不了自己原本的宠儿在电影里被如此揉虐,或许电影本身也过于生硬与无趣,该片没有成为经典,名声也毁誉参半,但这毕竟是费雯丽留给世人的倒数第二部作品了,时光无法倒流,只求铭刻。无论影片如何,无论女神是否已经走下神坛,费雯丽在片中的表现依然是完美的,或许当时她的心境与局中人多多少少有些相似,这个美人迟暮的女演员,被她演得相当感人。尽管剧情泛善可陈,但却有不乏令人唏嘘与回味的台词。 一个需要被爱,祈求用金钱去摆脱寂寞、得到爱的女人,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只需要三,四年的快乐,之后我很高兴被人割破喉咙。”而一语成谶,该片之后六年,美人香消玉殒。世界从此没有了绝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