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是一本由(日)梶井基次郎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柠檬》读后感(一):看着颗柠檬
历史上有无数英年早逝的作家,说不上是不是老天不公平,不过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宁愿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他们虽然活的短,却一直生活在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当中。梶井基次郎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得到肯定,可以说对日本文学,尤其是短篇小说有研究的人,都或多或少会了解到这个人。他的作品也有不少,篇篇精彩,是一位有亮点的作家。
像很多悲催的名人一样,这位作家的文章也是在他死后才出名,《柠檬》则是他的代表作,我也是通过这篇文章才第一次认识了这位作者,并相继了解了他背后的生平。可能是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好吧,提前就把之后的人生顺带一起过了一遍,还好最后没留什么遗憾。我也有过一开始跟作者感同身受的感觉,做什么都做不好,什么又都想做,活了这么久好像什么目标都没有达成过。慢慢地感觉自己还不如一块石头,不起眼的来又不起眼的离开。
这本书中还收录了一些不多见的作品,也是能够看出其个人特色的文章,这种以生活最朴素的态度,去记录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想这才是把文字提升到了艺术的境界。作者的那种感受孤独时的忧郁,让我想起了如今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又无法抗拒。
以柠檬为载体,睹物思情,无限延章的思维让我感慨万千。看着作者被命运如此捉弄,还有他有气无力的抵抗,只能够感叹生命的脆弱。但是一个人的灵魂却能够如此坚强,内心深处的东西一直保留着,也是很难得的。作者在书中说到,这些疾病并没有让他感受到生活中有什么大的影响,而是对自己心境的影响。这样一来再去看他的文章,就能够知道他为什么会把事物看成如此这样。
梶井基次郎的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很多著名作家,包括莫言等都对其表示敬畏,可以去阅读一些同时代的作品,也会找到很多共同性与差异,看过川端康成作品的人对这点应该会有所感受。喜欢日本文学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也很有收藏价值,书签都做的很用心。
《柠檬》读后感(二):柠檬这次出名不是因为它的酸
《柠檬》写的关于啥的?是写美食的吗?如何榨汁?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挥散不去,终于,看到了内容,才知道这个柠檬绝对不仅仅是我们吃的那种柠檬,而是上升了一个高度,除了触觉,嗅觉,味觉上面的感受,更多了一种主观的色彩,开头作者介绍了自己的病情,自己的喜好,在这种身体状况下,自己难得有一种物品可以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时,柠檬却给他带来了身心上的舒适。柠檬在那时已经不仅仅是个物品,是个食物了,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意象,可以给作者带来快乐的东西。
说了柠檬,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梶井基次郎,一个生前没有多大的知名度,而死后成为了一代代人公认的著名作家。生前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其实我们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洞察到一些,他的作品绝对不是那种波澜壮阔,对人们的心灵有着巨大冲击力的那种作品,而且读一遍也不能很好把握着作者的情感,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每篇中都有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慨,既有无奈,也有对于生活的向往。
说到其人,他是受到莫言、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著名作家盛赞的作家,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柠檬》,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称赞。莫言更说“他是一个少年天才”,日本学者铃木贞美曾说“梶井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巨大的社会生活中不足道的、对人生看似无意义的、微妙的变化和意识现象,不以巧言来修饰,而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表达需求,用清冽的文字来表现现代生活中不幸灵魂的真实面貌”,看到这个对于作者的评价,自己真的感觉颇为震撼,而且感觉非常的中肯,从作者的文字当中不难发现作者更多是对不幸的描写,但是我认为更多的是描写的自己。
主打《柠檬》,这部书好像之前还没有完全被翻译成中文,这次看到这本书也是十分的喜欢,每字每句都值得细细推敲,一代的著名作家,经历和梵高颇为相似,但是最终我们让伟大的作品重见天日,被我们看到,我们从中学到的绝对不仅仅是文笔,精神层面其实更需要我们去学习,总之自己很喜欢这本书,准备细细品味。
❤
我曾經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去到未來,看看自己會擁有怎樣的生活。然後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死亡,又會是因為什麼而死去。我總覺得這樣的話我就能把時間掰成兩半來用,在我活著的時候珍惜好一切屬於自己的時間。
梶井基次郎,是少数生前无名、死后却得到价值肯定的日本作家。战后曾与中岛敦、太宰治被并称“三神器”。而他的寫作風格是及其的病態与陰鬱的,當然了,我想這應該与他的經歷分不開的,他自幼身染肺结核,從小就是一個与病痛相抗爭,免不了要受同伴的奚落与疏遠……諸如种种在這些情況這下筆下的陰暗与跳躍的思維,我衹能表示感同身受。 我看完文章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檸檬》這本書是擁有很多篇幅的類似散文集,為何作者偏偏挑選了《檸檬》這篇作為他的名字,而不是《愛撫》或者《海》或者其它呢?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的內心仿佛被貓抓了被狼咬了一般的難受,我不知道會不會从哪裡竄出來一只什麼東西來將我吞噬掉。沒錯,《檸檬》后他接下來的文章,我看到的是無限的陰鬱,我尋不到希望,就像憂鬱患者一般即使光明就在眼前也覺得自己被密不透風半隻蒼蠅都飛不出去的玻璃籠子關著的。而首篇的《檸檬》則是他灰暗人生中掠過的一隻飛鳥,舞動著翅膀,給他密不透風陰暗潮濕的生活帶來了一絲的波動。我不知道他的檸檬究竟是誰,但是這一切並不重要,衹要他自己知道就夠了。 突然想起一本書叫做《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就像梶井基次郎一般,他的作品中給人陰暗与晦澀,他觀察問題的角度之刁鑽,跳躍的幅度之大,讓人完全跟不上他的思維。可是他文筆那麼的精美,將我們司空見慣的事情給予了另一番描述,給人帶來的驚喜可想而知。 看完《檸檬》這篇文章以後,我不再幻想能夠預知未來,接下來的生活是怎樣的,得看你現在做了多少的努力,如果知道了自己將大富大貴就天天混吃等死那麼好運來了也找不著你的身影,若是知道自己將死於某日,又將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值得去期待的呢? 人生沒有那麼多值得去計較的事情。 你好好過每一天就是對自己生活的尊重。
《柠檬》读后感(四):不一样的柠檬
都说如今社会已经是幸福的不能再幸福,虽然总有人不满当今世界的局面,但是不可否认,没有战争纷扰的中国目前还是很和谐的。有了孩子之后,我更是能心领神会这种说法,害怕战争,偶尔做梦都会想着世界会不会就那样的黑暗了呢,虽然只是从电视上了解到的,都能让我心惊胆战,如果真的经历,那种梦魇的痛苦是一辈子都无法挥去的。 在《柠檬》这本书里面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柠檬,因为这不再是一个酸溜溜的水果了,而是生命的寄托。这本书里面有二十六篇中短篇小说,每个小说都可以折射出来战争带给世人的阴影。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如同长年病患心头的阴翳,一颗小小的柠檬也能照耀世界,看到清新而光明的希望。都说童年不幸的人多不幸,那只是因为没有感同身受经历过,所以战争背后那些受害者忧郁的心理特征我们能够从这本书中明显得知。 每一篇小说形式的故事都是心灵的拷问,都是受害者不敢名言的世界。似喃喃自语,又似艰难狂问,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语言里面以及绝妙的细节描写里面,一切的一切都像蜘蛛网一样蔓延开来。 作者本人年少得病,三十岁而立之年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留念的世界,在《柠檬》这本书里面你能够探测到作为一个久病未愈的病人内心世界的痛苦,那种阴暗世界的苦恼无人体会。作者梶井基次郎是与日本太宰治,中岛敦并称“三神器”的作家,英年早逝,常年受肺结核病症的折磨,对于一个病者忧郁的世界,真正患过此类疾病的人才能心有体会。他的书籍被多次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德语等多国语言,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慕言口中的“少年天才”。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能够通过一个病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到青年群体承受的压力,他们对社会大环境以及透过生命的自我反省,冷眼旁观的整个世界。 曾经我也一度惆怅着,深感自己也已经遁入到抑郁症的领域,看了很多的心理书籍,但是就像在《柠檬》这本书的细枝末节里,我也得知了,没有相似感受的人只会颐指气使,这个过程的痛苦无人体会。因为还会有人跟你说一句:你太偏激了,再或者一句:亲本无罪。真正痛苦的人,是不会将一切说的那么人畜无害,轻而易举。 《柠檬》的心,酸酸甜甜,即使生命再无意义,如果能有柠檬一件,也能绽放光彩。
《柠檬》读后感(五):昭和的古典
梶井基次郎,名字看起来并不熟悉,接触之后发现其居然和太宰治齐名。1930年,其生前唯一的作品集《柠檬》问世时,便得到了众人的称赞。《柠檬》和其他二十几篇作品构成了作家短暂而完美的文学生涯,也形成了昭和文学的一道独特风景。
梶井基次郎身患疾病,导致其文学创作一直未能摆脱疾病的阴影,其作品多反映出他与病魔搏斗的场景,而这也正是他作品与众不同之处。为了忘记自身的不幸, 他把忧郁敏感的目光投向了自然风景,这样使得其作品透着忧伤,如《一天午后》:有很多虫子会聚集在濒死的种子周围,悲伤和哭泣;《竹筒与水的故事》:我曾经在看到鸭跖草开出的蓝色花时,有过类似的感觉。它的蓝色和草丛的绿色容易混淆,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魅惑。蓝色,多用来形容人情绪悲伤么?
另一方面, 梶井基次郎的不治之症,也激发出作家对生命的眷恋和热爱, 激励着人们珍惜有生之年, 让每一刻活出亮色。如《心中的风景》:银色的底上是蓝红色的七宝,发出美丽而古老的声音。
代表作《柠檬》,是作者花费二年多心血写就的的佳作。该文描写了一位病魔缠身、穷困潦倒的学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忧郁颓废的主人公“ 我”,偶然被一枚金灿灿的柠檬所吸引,从而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同时,作家也将绘画的主要元素,即色彩加入了他的小说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我喜欢的地方,诸如丸善。有红黄色的古龙水和生发剂。华丽时髦的玻璃工艺制品和典雅的洛可可式浮雕花纹的琥珀色或翡翠色香水瓶。”“我端详着,只见柠檬把斑斓的色调悄悄地吸收到纺锤状的身体中,一瞬间变得鲜艳无比。”在前文也有提到了蓝色的鸭跖草花。
作者棍井基次郎一生体弱多病,其在高中时代突然变得非常颓废放荡,《心中的风景》中描写了作家眼中的风尘女性。在乔的眼中,作者反思到,买春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而在风尘女人的眼中,作者缺显得极为温柔。《柠檬》,便是作者悔过之后开始着手创作而成的。
阅读此部散文集,读者可以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家的心路历程,体会出他对于生命的挚爱,倾听到他灵魂的声音。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冥冥注定的意味浮出心头,在经世的岁月,珍贵的一切都是你所流经出来的思想与付诸行动,一个内心强大者,必然要领悟人生,即便短暂。
梶井基次郎是一个天妒之人,儿时就得了肺炎,在20世纪初的那个年代早早的就交代了他命运,他将不久于人世。在他20余篇的作品中,经常伴随着炎症的笔迹,发热的头脑也变得与众不同了,他文章中的语句总会有病态的意识流体现,却又总是与生机盎然很近,在疾病侵袭与生命绽放间互相切换着姿态,好像不受控制也不曾加以制止,肆意“恶意”地倾泻纸上,把人格主观扩张并投入纯粹的自我意识之中,或现实或幻想或宁静或癫狂洋洋洒洒的,使其作品风格尽显,并影响了日本文坛一众大师。
文章的纽带离不开作家的感官,他的记忆与当下的生活。在日本走入西化的疯狂道路上,无数的人涌入这次“强国之路”,但往往总会有人拖了后腿或是发表对立言论,在“进化”中退却,梶井的《柠檬》正是表达了这样的价值观。他不愿意改变已有的生活状态或是情系在即将失去的生活里留念。他与普世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反差,以个人的遭遇下的感官独立于世,自然而然的流露沉闷心声与潜在的蓬勃精神。很难想像投射出这种力量的人在病魔中的灵感里摄取,即便是在否定着,如果那单纯的冷感、触觉、气味、视觉都将拯救他并炸开了那个书店,是否会有不同的人生灾难会如期而至呢?可怕的也许并不是炎症,而是盲目与疯狂。
如果没有肺结核的魔力,也创造不了梶井基次郎的风格特点,在《爱抚》这篇中总有一种不适感缠绕着我,如何以一种残缺的身体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这本身就是残忍的,即便存在于意识。然而在梦境中的真实感是始料不及的,它不停地敲打着心门中最脆弱的地方,也反映了对于作者死亡的映射,那也是一种能力,能够感知到自然崩坏的一种殇。梶井就用了最坦白的心境抒发了对于生命的深刻理解。
其实关于一些深刻的作品,揣摩到作者本意是几乎是妄想,在作者语句存留笔下之时,那便不再是几个字的表象,如果可以形容的话,我愿意把它比作大江大河,混浊汹涌,自然长流。梶井的文字在表象里更加变幻无常,可见其理想与虚妄。
《柠檬》读后感(七):文学天才的日系意识流惊世之作
现代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柠檬》,是日本作家梶井基次郎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梶井基次郎的作品此前就已经被翻译引进中国,而现代出版社版本则是对梶井基次郎的作品进一步完善扩充,全书收录梶井基次郎的26篇小说,包括从未被译成中文的数篇作品,是目前内容最为丰富和完善的梶井基次郎短篇小说作品集。
梶井基次郎是一位不可多得却又英年早逝的文学天才。他的文风简洁直白、自带诗意、纯粹凝练、直击时弊。他生前发表过多篇短篇小说,但一直没有真正受到文坛重视,直到他1932年3月24日因肺结核逝世后,他的作品才开始获得注目,并逐渐被读者所拥戴,后世甚至将3月24日这天定为“柠檬忌”以纪念他。
《柠檬》是梶井基次郎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成名之作。此作原本只是作者于大学时期的作品《瀬山の话》中的一章,后来梶井基次郎在创办文艺志《青空》时,将此篇独立出来重新编写。故事描述了一个因肺结核病魔缠身,而对自身周遭抱持压抑苦闷情感的青年,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对世界展开恶作剧般的报复,最后从蔬果店购买了一颗柠檬,并将其幻想成炸弹,把这颗“炸弹”置于京都丸善书店中乱七八糟的书堆的顶端,象征将这个让他痛苦的世界引爆。
《柠檬》这篇小说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意识流手法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展示人物的意识活动来完成小说叙事提高了理论依据,具体来说,作者在描写主人公在蔬果店发现并购买柠檬、走在路上手握柠檬感受色彩与温度、进入丸善书堆叠书本放置柠檬、离开书店后幻想柠檬爆炸等环节采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等意识流写作手法,说起意识流小说,你也许首先想到的是《墙上的斑点》《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西方国家的文学经典,但是梶井基次郎这位日本作家“病恹恹”的意识流风格绝对会让读者耳目一新。
除了《柠檬》这篇代表作以外,作品集还收录了《爱抚》《在有古城的町》《心中的风景》等名篇,均极具个人色彩,而且在翻译上精工细作,原汁原味。如果是对日本近代文学感兴趣或是想了解梶井基次郎这位作家的读者,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柠檬》作品集会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柠檬》读后感(八):他存在于他的世界他的文字里
前一阵网上特别流行“什么我柠檬了”“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一时之间柠檬做为网红,火遍大江南北。今天也来谈谈《柠檬》。不过此柠檬非彼柠檬。这部《柠檬》是一本书,是由日本作家梶井基次郎创作的。
《柠檬》是梶井基次郎的作品集,收录了其中26篇小说,包含了他的处女作《柠檬》,以及一些从未被翻译成中文的作品。
在作者的作品里,常常很难找出中心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感觉就是在一种幻想中,在一个自我的梦境里描述着一个世界:一种情况,一种感觉,一种想要表达出来,呈现出来的感觉,就在这作者的笔下流淌出来。但是,正是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表述,却让读者在不经意之间找到与自己心灵相撞的东西:或许是某个词,或许是某段话,或许是某个场景的描写。我存在于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世界里,我的文字里,让读者与作者跨越时空产生了共鸣。
读这种作品,就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经历:曾因生病而休学,后又去伊豆疗养,最后因病去世。有不少作家喜欢将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的素材。比如威廉麦克斯韦尔,比如郁达夫等等。那么可以想像一下,作者生病多年,或者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写出了一种病者的忧郁,个性,思想和情感。
作者活着的时间很短暂,拼尽全力,疗养治疗,不放弃写作,曾与友人共同创立《青空》。如此努力,也只为,写出更多作品。确实也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比如《交尾》《悠闲的患者》等等。
甚至我们可以感觉出来,这个作者有些小清新的文艺范。他说自己容易被外表美丽的东西吸引,就跟我们许多人一样,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他却说“美丽却破旧的街道,比起显示得生分的外街,我更喜欢能看到那些令人感到亲切的晾着脏脏的衣物的房子的里街。还有那些仿佛诉说着被风雨侵蚀后快要回到土里的有旨趣的街道上,根基崩坏东倒西歪的房屋。”是不是有点像是在古城区,老街道,小巷小街,在古香旧色中,去寻觅那一丝丝烟火气息。破旧建筑,流淌的是过去的时光,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时光交替,人却不断循环的更替。
一个会去发现美的人,运气不会差。而作者也拼尽了他的全力,在日本文坛留了他深深的影响,为了纪念他,3月24日被命名为“柠檬忌”。
《柠檬》读后感(九):病了,你有药吗
梶井基次郎《柠檬》汇聚了生活中若干细小的感动,同样的题材若是由完美性格的作者写作,或许是阳光普照,但是对于梶井基次郎而言,却是连绣花针落在沙子上的声音也当作晴空霹雳。每一个字,每句话寸步不移地随着自己的喜怒悲伤而自成一系,读者表面上认知的是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本质上却发现作者是位无药可治的病人。 面对空虚的气息,梶井基次郎信步游走,恍惚地发现那家店里有着平日罕见的柠檬,尽管司空见惯,但也让梶井基次郎唏嘘不已,无论从形状而是滋味,甚至重量,也有着难以定义的奇思异想,宁愿将自己久违的幸福感附着于这个小小的柠檬中,也不放松对社会秩序的鞭挞与诅咒。 作者执念深厚,不仅仅要粉碎柠檬,而且还憎恶猫耳。凡人所见,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梶井基次郎所见却只是一个小的器官(零件),甚至引发了残忍的幻想,如果条件成就,或许可以用检票器咔嚓地切一下。病得分不清现实与理想,只是凭着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去感受未曾远去的战争,失去了记忆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而对伤害不能忘怀只会让自己难以苟活于现世。 病了,如果有人问我,我会毫不思考地对他说,你有药吗?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病人,大家就不会觉察出我的异常。只可惜清楚如我,仍然要面对着失去良心的指责与排斥。天地与自我是对立的,而无力去反抗外在有形的或无形的压力,或许可以在文字营造的狭小空间中自我感觉良好。然而,梶井基次郎不惮于在自己的作品中恐吓读者,原本以为是怡情的散文,却发现夹杂着不安的抗辩。也许,我们脱离了那个人鬼不分的时代,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来时的路,不妨从“这个名叫小使的医学生把解剖后的尸首埋在圭里制作骷髅,以此来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易“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割裂与孤独。 是,也只能是病人才能以“这儿的景色看上去像极了虚弱的结核病疗养院,我太讨厌了“来形容海的景色,即使是见多识广的读者也会发出一声惊讶。作者并非不热爱自然,而是处处是残垣断壁,时时是风雨交加,所谓的自然总是欺侮善良的人心。此恨无处可消除,便只能以极其灰暗的文字来证明自己曾经到人世间一游!海曾经是他的家,虽然我只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故事的终结却总是慌慌张张,生的绝望与死的渴望恰好是遇难者临终一刻都无法发出的呻吟。
《柠檬》读后感(十):黄色的忧郁
黄色的忧郁
评《柠檬》
按理说,蓝色的忧郁更贴切一些,可是《柠檬》这本黄色书皮内装的内容,充满了各种灰暗和绝望的忧郁,可见用黄色的柠檬来形容忧郁也不为过。文学层面上经常有“错搭”一说,用互不相干的文字搭配成的一种新词,体现出一种新意。我想这也是“纯粹体验”的一种风格—哪怕天崩地裂,世界毁灭,他只相信自己当下感觉的纯粹体验。
要想了解一个人,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一本书去读懂梶井基次郎,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本书是梶井众多短篇小说作品的集合,每一篇读起来都有点晦涩难懂,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他的灰暗、忧郁甚至绝望,小说中的情节甚至比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更简短、不易理解,作者一直把自己的感受铺陈得非常详细,甚至不惜用环境和人物对话来烘托自己的感受,这样大大减少了情节的搭建。譬如《柠檬》,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一个压抑的青年行走在大街上,他的压抑来自于他内心世界的敏感、脆弱,时而高兴一点但更多的时候都是不开心。譬如《奎吉》,通篇文章从奎吉开始想找弟弟借钱,到文章结尾只是写到了哥哥开口说了一句借钱的话。
绝对的体验造就了这本《柠檬》,或者说造就了梶井基次郎,这位天才作家英年早逝,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坎坷让他形成了如此内向又深深绝望的性格,也可能是他内心的忧郁最终导致了他短暂的一生中还有一些了不起的思想。天妒英才,但这些英才依然在他们的人生中发出了自己的强音,蒙田因为肾结石的苦痛,最后写就了《随笔集》;贝多芬因为耳聋的折磨,一生中谱写了众多的佳音。
之前读过山田宗树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也充满了绝望,但是她一直很努力,即便最后没有一个好的归宿。这次读到梶井基次郎的《柠檬》,感觉作者的命运比起松子来说更加令人沮丧。日本的文学、艺术甚至学术界还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梶井基次郎得到了众多的文学巨匠的理解和支持,他的文字得以保留下来,很大程度上有这方面的原因。
还记得原来工作单位的生活基地盖起了一个大棚,冬天有同事在里面种植了一个柠檬,有一次同事给了我一个,看起来金黄色的柠檬已经成熟了,我忍不住切开吸了一口汁,那个酸啊—至今依然印象深刻。今天看了这本柠檬,让我想起了曾经在雾霾天里的庄里,那个酸溜溜的水果。
20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