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
岁朝图 清 永瑢
汉武帝颁行“太初历”,正式确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春节的节俗活动日渐丰富,远胜其他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岁朝图 清 陈书
在古代,每到“岁朝”,文人中的风雅之士常在自家案几上摆放珍瓷古尊,采摘一些寓意吉祥的花卉草木,按照符合个人审美的艺术造型供于器物之内,借此来庆祝新年的开始,预祝新岁平安吉庆。
这些“清雅的供物”谓之“岁朝清供”。
岁朝图 清 刘承德
“岁朝清供图”是以“岁朝清供”为题材的画作,堪称节令画之首。
在清供的基础上,它们常描绘一些隆冬时节不易得见的花卉果蔬,采用静物写生的画法,力求形象逼真生动,再通过名称谐音、民俗寓意等方式,表达“草木迎春”“纳吉进祥”等新春祝福。
岁朝图 任伯年
“岁朝清供图”最早流行于宋代。
北宋花鸟画家赵昌的《岁朝图》“装堂花”式的室内装饰画色彩绚烂,极富喜庆意味和装饰美感,为新春佳节平添几许节日气氛。
岁朝图 宋 赵昌
较早以瓶花形式描绘“岁朝清供”的画作,当推宋代翰林待诏董祥的《岁朝图》。
岁朝图 宋 董祥
画中花瓶内插有松枝、梅花和茶花,凌寒傲雪的松枝和梅花是坚强、高洁品质的表现,茶花象征着温暖明媚的春天即将到来。
花瓶之旁是一个青铜盆,盆中有小小的假山,山石旁栽种两株灵芝,灵芝被古人誉为“仙草”,有祈福添寿之义,这既与节令相合,又有美好寓意,体现了岁朝与清供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
岁朝清供图 周之冕
元代以来,“岁朝清供图”不断发展变化,具有象征意义的时令果蔬、祥瑞之物的品类逐渐增多,传达新岁安康、祈福迎祥、事事如意等愿望更为突出,清供的意味则有所淡化。
岁兆图 清 陈枚
清代康乾时期,国家安定、经济繁荣,宫廷之内掀起岁朝清供热,以“岁朝清供”为题材的绘画发展达到高峰。
岁朝图 清 光绪
从1752—1798 年,乾隆皇帝每年都有岁朝图绘制,有明确题记的就有56 幅,其中清供式多达半数。帝王的喜好,推动了岁朝清供图的创作。
岁朝图 清 乾隆
这些画中清供之物的选择,十分注重物品背后的寓意,如灵芝寓意长寿、如意,百合、柿子、灵芝寓意百事如意,玉兰、海棠、牡丹寓意玉堂富贵等。
先春如意图 清 乾隆
在画家笔下,“岁寒三友”“花木四君子”以及水仙、茶花、月季、红柿、佛手、石榴等花果,瓷器、紫砂、青铜、玉石、书籍、木器等文玩,只要“含有善颂善祷之意”,皆可拾笔成趣、入画纳吉。
岁朝丽景图 清 陈书
每年“岁朝”之际,乾隆皇帝除了在宫廷内绘制“岁朝图”,还要“开笔书福”,这些御制的书画作品,会被一起张挂在养心殿东暖阁等宫廷各处,用于庆贺新春。
清 乾隆
借助宫廷画师创作的《弘历雪景行乐图》,我们可以领略到清代宫廷新春时节一派欢声笑语、歌舞升平的喜庆场景。
弘历雪景行乐图清 郎世宁、沈源、周鲲、丁观鹏
“一瓶清供晓窗前,春色今年胜旧年。”
清供图,蕴含着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中最为雅致的一面,又寄予了庶民百姓对于岁时佳节最为朴素美好的祈愿。在雅俗共赏之间,反映出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由衷向往与追求。画里画外洋溢的盎然生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END—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
小编在此恭祝大家
鼠年大旺,阖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