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朴赞郁的蒙太奇》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1-16 23:02: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朴赞郁的蒙太奇》的读后感大全

  《朴赞郁的蒙太奇》是一本由[韩]朴赞郁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3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朴赞郁的蒙太奇》读后感(一):《明尼阿波利斯的妓女寄来的圣诞卡片

  作者:汤姆·威兹

  查理,我怀孕了。

  现在住在欧几里得大街尽头,

  九号旧书店的上。

  我戒掉了毒品,也不再喝威士忌。

  丈夫没事会吹长号。

  他是个铁路工作者

  他说他我。

  虽然知道皮鲁不是自己孩子,

  但他说会待孩子如亲生骨肉

  他还把自己妈妈戴过的戒指送给了我。

  每周六晚上他会带我去跳舞

  查理,我想起了

  想起每当路过加油站时,

  沾在你头上的油渍。

  我现在还珍藏着《小安东尼帝国》的唱片

  但是不知谁偷走了留声机

  是不是很让人生气?

  马里奥被捕时,

  我以为我会疯掉。

  为了和家人一起生活,

  我去了奥马哈。

  但我认识的人不是死去就是被关进了监狱

  因此,我又回到了明尼阿波利斯。

  看来我就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查理,自那件事故后我第一次感到了幸福

  如果我们当时能把买毒品的钱

  存下来该有多好啊。

  我想买下一家二手车店。

  不是用来卖车,

  而是可以每天按心情换着车开。

  但是查理

  要我来讲一讲实话吗?

  我,并没有丈夫。

  所以也没人吹长号。

  事实上我急需钱来给律师

  查理,这次情人节也许能保释出狱。

  《朴赞郁的蒙太奇》读后感(二):《明尼阿波利斯的妓女寄来的圣诞卡片》

  作者:汤姆·威兹

  查理,我怀孕了。

  现在住在欧几里得大街的尽头,

  九号旧书店的楼上。

  我戒掉了毒品,也不再喝威士忌。

  丈夫没事会吹长号。

  他是个铁路工作者。

  他说他爱我。

  虽然知道皮鲁不是自己的孩子,

  但他说会待孩子如亲生骨肉。

  他还把自己妈妈戴过的戒指送给了我。

  每周六晚上他会带我去跳舞。

  查理,我想起了你。

  想起每当路过加油站时,

  沾在你头上的油渍。

  我现在还珍藏着《小安东尼与帝国》的唱片。

  但是不知谁偷走了留声机。

  是不是很让人生气

  马里奥被捕时,

  我以为我会疯掉。

  为了和人一起生活,

  我去了奥马哈。

  但我认识的人不是死去就是被关进了监狱。

  因此,我又回到了明尼阿波利斯。

  看来我就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查理,自那件事故后我第一次感到了幸福。

  如果我们当时能把买毒品的钱

  存下来该有多好啊。

  我想买下一家二手车店。

  不是用来卖车,

  而是可以每天按情换着车开。

  但是查理

  要我来讲一讲实话吗?

  我,并没有丈夫。

  所以也没人吹长号。

  事实上我急需钱来给律师。

  查理,这次情人节我也许能保释出狱。

  《朴赞郁的蒙太奇》读后感(三):那些可爱的中年人

  虽然朴赞郁导演在书里宣称“个性高于一切”(特别是针对特别穷的导演而言),但是仅就这本书来讲的话,我觉得朴赞郁导演的可爱已经超过了他的个性。

  他在开头宣称自己的女儿没有才能,但是又忍不住在书里其他地方各种cue女儿与众不同之处,嘴硬可爱。面对女儿老师布置任务,硬编出来一个家训:“不行就算了”,被老师回:“世上哪有这德行的家训?”也好好笑很喜欢的作者书至今没有出续集,但是没那么喜欢的书却一本接一本大卖,字里行间那种迷弟既视感愤愤不平更是让人笑出了声。

  不过要说哪篇最有意思,我觉得还是第二部分的《七嘴八舌》那篇,那篇是《我要复仇》的片场日记,由参与拍摄的人每个人写的200左右的短文组成,有制片人的有编剧的有摄影的有灯光的有化妆的,当然还有导演自己的,甚至还有小演员和女演员母亲的,大家都很幽默,本来我以为导演已经很可爱了,没想到整个班子都……虽然我还没有看过《我要复仇》,但那真是一篇看完就想回去看看电影的日记集合

  专访实录是我觉得最耐看的部分,个人最喜欢Cine Bus 的专访实录。我想起前段时间南方周末发的那篇《电影宣传方把记者踢出媒体群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在讨论宣传到底应该怎么和媒体打交道。通稿确实很可恶,简直扼杀记者的职业耐性白白损耗观众审美注意力,但是不专业记者千篇一律问题,也让被采访疲惫

  书里收了好几篇专访。采访人和被采访人能够达到一种有抛有接,自然而然又饶有风趣境界作为范本的,我觉得就是Cine Bus那一篇。那些放在前面的括号内容:(没好气的)、(更加执着地)、(完全视)也都很传神,虽然没有见到采访视频,但是看见括号里的内容再联系他们的话,简直就是一部活的文字剧嘿。我建议大家以后写实录稿都用这种小括号,这样会让柴柴的采访稿美味多少呀!

  第三部分,是朴赞郁导演自己的影评众所周知,导演是个狂热的B级片爱好者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个手段高超的奇情导演,我其实不怎么爱看B级片(应该说几乎不看),但是被他那个“振振有辞”左右安利的劲头给打动了。害,本来,喜欢莎士比亚和喜欢铃木清顺并没有什么冲突,喜欢希区柯克也不妨碍他欣赏詹姆斯·伊沃里(《看得见风景房间》,1985),只要一直看电影,看下去,不合胃口必然增加,但相应的,也一定会发现更多喜欢的作品所谓文艺,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快60岁的人了,还能天天叨叨自己喜欢的电影如何如何,这样的导演不可爱吗,我也希望自己60岁以后,也能成为这样可爱的人。

  《朴赞郁的蒙太奇》读后感(四):在我花了一年时间剪完朴赞郁的八部电影混剪之后...

  在我花了一年时间剪完朴赞郁的八部电影混剪之后...他的书终于有中文版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要出版的那一刻,我可以说是热泪盈眶,因为那代表又多了一个媒介让我跟朴赞郁导演再拉近了一点距离

  作为一个影视创作者,我深知能称得上作品的东西(尤其是电影)都是对于个人阶段性状态高度凝练,是源于生活,但绝对高于生活的,而文字则能更加反映这个人背后或脱下包袱私密化的状态。而如今我急切地想翻开这些笔录,好让我印证一下那个我心中的朴赞郁到底是不是我所想的那个朴赞郁。

  说到朴赞郁,我觉得大多数人对他的「误解」太深了,就像他本人所言,当初在国外做完《老男孩》的发布会后,上来问拿签名的居然都是一些朋克嬉皮风打扮青年人士。虽然很纳闷,但是我相他也能顾理解,毕竟老朴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共同体

  在我看来,他的电影不只是充斥着黑暗暴力与性,剖开表层后的他是罗曼蒂克的代名词,一个生于天主家庭的无神论者童真是他哲学底层温床,然后通过作品在黑暗的桎梏寻找光芒

  本人不是影评人,所以辞藻难以全面且准确地表达我对朴赞郁导演的评价,但我会剪辑。作为一个有幸能从千禧年开始就有意识接触电影的青年,跟着老朴从 2000 年正式开启的职业轨迹,觉得也是时候给自己最喜欢的导演做一个阶段性的回顾总结了。因此前后花了一年的时间,我把朴赞郁截止导 2016 年之前的八部电影长片,混剪成一部新的作品。之所以称为『作品』,是因为里面不但包含了我对朴导的理解与敬意,而且这种剪辑形式不能说是史无前例,也至少是凤毛麟角的。混剪作品是以章回体的形式呈现,以朴导作品中反复涉猎主题脉络,八个章节分别对应八首电影原声,主题分别是

黑暗与诡秘、复仇、暴力美学、童真与烂漫、肉与灵、罪与救赎希冀信念、自我与斗争

  我有足够信心认为,这可能是你看过最好的朴赞郁混剪。也相信相比文字而言,这种通过蒙太奇的呈现,会让你更直观感受朴赞郁的电影世界观影请戳下方链接):

  这可能是你看过最好的朴赞郁电影混剪《致朴赞郁》

《致朴赞郁》为数不多的一张拍得很瘦的肖像

  《朴赞郁的蒙太奇》读后感(五):来自《朴赞郁的蒙太奇》简体版第一位读者的反馈

  —————————— 一个孩子 ————————

  藏书当然要藏好书

  什么是好书呢?

  独一无二的书就是好书。

  独一无二难道就是好么?这要看你怎么想。不过,无论你怎么想,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总不会差到哪里去。

  比如我手里的这本,就是好书。我说的是我手里这本,而不是你手里即将有的那本。

  这还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

  我这本是手装的,印厂几位师傅经过至少八个流程十几道工序一两天的印刷之后,手装而成。而你手里即将有的那本,自然是批量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收藏这样一本手装书是不是件奢侈的事呢?

  也许是。

  之所以说也许,是因为看这篇文章的诸位中也有兴趣搞这项收藏的人还不算太多,也因为这样的「孤本」我手上至少已有十本。

  我能有这么多,是因为这些书是我制作的,我是他们的「父亲」。

  你可能会问,那谁是他们的「母亲」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当然是他们的作者。

  为什么编辑是一本书的「父亲」而作者是一本书的「母亲」呢?因为这世上的母亲总是相似的,无论孩子长成什么样子,都爱他如一。父亲就不同了,如果一个孩子丑陋挑战了父亲的底线,那就会被某些父亲「嫌弃」;如果一个孩子不学无术,那甚至会叫一些父亲生气到想要放弃

  幸好我那十几个「孩子」长相都还算不错质量也瞧得过去,所以我现在并不很伤心

  眼前这个孩子不是我的,是杜同学的。

  这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了。因为有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好,尤其是你朋友的孩子,一个你了解的朋友的孩子。

  所以我现在要写这篇文章,在诸位尚未鉴赏这本书之前,向您介绍一下我的朋友杜同学的这个孩子,他有一个不长不短但很有吸引力名字——《朴赞郁的蒙太奇》。

  下面是他的故事

  —————————— 一些麻烦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这也是一本很麻烦的书。就像无论多优秀的孩子总会制造出一些麻烦一样,这本书的麻烦一点都不会少。

  第一个麻烦,他的诞生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从知道消息到不断期盼再到拿到这本书,少说也过去了一年时间。像我这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青春里还有几个一年可以用来等待呢?好吧,换一种说法,像我们这种已经快三十岁的人,男人,真的不想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已成了地铁里别人家小孩子嘴里的「那个叔叔」。所以,如果你现在才知道这本书,如果你还是个年轻人,恭喜你。

  杜同学就不一样了,这一年多时间对她来说,也许已经算很快了……吧?如果你能知道并体会这一年里她在这本书上付出了什么,当然就不会觉得她很慢,也许这过程中的故事还会比这本书里的某些内容更有趣

  可惜的是,她这一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也不敢问。

  或许这就是身为一位图书制作人寂寞。一本书诞生之后,读者诸君总是忙着夸作者,忙着骂作者,忙着在寒风冬日里从一楼排到五楼甚至排到大街上去等着见作者一面,而能分出一点注意力到制作人身上,了解制作过程中的因缘曲折,仔细品味制作人在这物件上灌注的诸般巧思,接收制作人的一些有趣思考的读者,恐怕没有几个。

  也许你会觉得这没什么,但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

  很有必要。

  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读者,但实在是缺少认真的读者。

  我们一直在努力避免制作一些不痛不痒的书,那真的垃圾。我们也一直在等,等一些可爱的读者出现

  认真的读者,就是一种可爱的读者。

  这本《朴赞郁的蒙太奇》不是不痛不痒的书,希望它也能遇到些认真而可爱的读者。

  —————————— 另外一些麻烦 ——————————

  这本书的麻烦一点都不会少,除了上面说得那个,至少还有另外几个。

  比如,这本书的成本明显太高,以至于按现在这个定价卖,不亏本已算是幸事。所以,诸位真得要多多支持

  又比如,这本书的封面很好,用另一位设计师朋友的话说,它真得很符合朴赞郁的风格——看似深沉,却还有一点风骚。准确地说,是一圈风骚。所以,如果您的习惯是买书之后先扔外封再阅读,或者把外封折平当成书签,那我要替杜同学和设计师跟您说一句:「给您添麻烦了,麻烦您好保留这本书的每一个部分,它们值得。」

  再比如,因为你早已懂得的一些道理,这本书删减了一些片段。不要觉得会有什么大彩蛋,其实真没什么,整本书下来总共的删减字数也不过几百字,比斯诺登好很多,对吧?

  但是,在如今这个时代,能看到那几百个汉字是不是件奢侈的事呢?

  也许是吧。

  毕竟如果你不会韩语,也许这辈子也看不到这几百个字,即便它们真的没什么。

  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麻烦,也是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个麻烦,就是它竟然还有一个兄弟,名字叫做《朴赞郁的致敬》。

  这下,我又要等待一年。

  一天又过一天,

  三十岁就快来。

  往后的日子,寂寞难耐。

  —————————— 彩蛋 ————————

  想必你已经猜到,我写上面的那些文字,其实是为了凑字数。

  毕竟书评可不是那么好写的。至少到现在,我还不太会写。

  好在凑字数有时也不是件多么丢人的事。

  比如这本书的作者朴赞郁,就是一个很会凑字数的人,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是他凑出来的,可是这些内容恰恰好看得很。

  下面就是这本书中的一小部分,相信你还没有看过这本书,所以不妨先来一睹为快。

  ——————「复仇三部曲」的诞生——————

  朴赞郁:

  正如世界上所有的导演一样,我在决定下一部作品时,最先确定的就是与最近的作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怎样与之前的电影相衔接,同时又与那部电影有所区别。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吧。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我要复仇》是出于我的抱负。我想继以朝鲜半岛分裂问题为题材的《共同警备区》之后,再拍摄一部讲述韩国国内阶级问题的电影,从而依次思考支配韩国人意识的两大社会问题。

  总而言之,《我要复仇》和《老男孩》是姊妹篇,信不信由你。世界上恐怕再难找到如此截然不同的两部片子,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姊妹。就算不相像,它们也是姊妹。

  《老男孩》的选择标准不用问,当然是崔岷植。在韩国电影表演史上,我与将被永远铭记的两位男演员中的一位已经合作过两次了,所以何时跟另外一位邂逅自然就成了我最大的关注点。我想换任何一位导演都会这么想。

  当时,我还没读完原著漫画,只听制片人说很有可能崔岷植会被选中,于是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样一来,我就可以继金知云、宋能汉、姜帝圭之后,进入「韩国最有福气导演俱乐部」了。这两部电影是全然为这两位当代最伟大的演员而存在的,在此意义上,无论人们信不信,这两部作品都是肝胆相照的姊妹篇。宋康昊和崔岷植就像该隐和亚伯一样,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我要复仇》和《老男孩》的拍摄过程很愉快,而且其中一部的票房成绩非常好。事后我才在无意中发现,自己居然不经意间连续拍了两部复仇片。可当我深入其中,又发现这两部作品中充斥着愤怒、憎恶和暴力,连我的灵魂都变成了荒地。虽然我很想说,自那以后我放弃了愤怒、憎恨、暴力的场面,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暗自决心下次要导更优雅的愤怒、更高雅的憎恶,以及更细腻的暴力。

  总之我想呈现的,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赎罪行为的复仇,以及渴望灵魂得到救赎的人的复仇戏。

  《亲切的金子》就这样诞生了。

  我认为后一部作品一定要有别于前一部,《共同警备区》中既有枪战场面,也有巨大布景,登场人物很多,结构也很复杂,是一部比其他电影更加感性的电影。所以《我要复仇》要拍成一部单纯、安静、单调的影片,一句话就是追求简约。

  为了减少台词,干脆把两位主人公中的一位设定为哑巴。后来我又厌烦了这种设定,所以《老男孩》就拍成了那个样子。从「小电影」一跃成为「大电影」,这需要对美学的过度追求。既然不是通过宋康昊而是通过崔岷植体现的电影,那就要从「冰冻三尺的电影」变成「火花绽放的电影」。

  但是,很快我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女主角的问题。自出道以来,我的电影一直都是二男一女的搭配。我承认,在两个男人的对峙中,女人的内心世界确实描绘得不够。特别是在《老男孩》中,女主人公在未得知真相的情况下就从电影中退场。虽然我努力修改过剧本,但还是徒劳无功。

  我切实地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局限。

  我一边放下手中的笔,一边独自思量。

  「下一部电影的主人公一定得是女人!」

  「让女主人公干吗呢?」

  「一般女主人公在电影里能做的事情无非就是教训男人。」

  「狠狠地?」

  「狠狠地。」

  「那么那个女人为什么要教训那个男人呢?」

  「女人不会主动伤害别人,肯定是因为对方犯错在先才会如此。」

  「对方先犯错?所以就是复仇了?」

  「对啊!」

  「又是复仇?」

  「那又怎样?干脆叫『复仇三部曲』得了?」

  「那么哪位女演员可以出演这个可怕的角色呢?」

  「嗯……就是啊……谁来演呢?」

  《亲切的金子》就是这样诞生的。

  ——————几段有趣的访谈——————

  关于电影审查

  朴赞郁:我想对过去电影审查的最大受害者,目前任等级审议委员长的金守容导演说一句话:「不是别人而是金导演您登上了那个位置,这绝对是激动人心的事情。无论是否出自本意,我觉得其中定有历史的意志。导演您现在正处在大韩民国言论自由的历史一刻,能否成为流芳百世的里程碑就看您了。

  《亲切的金子》的评级

  朴赞郁:让我感到郁闷的是,明明十五岁以上就可以观看的《亲切的金子》最终被判定为十八岁以上可以观看时,忠武路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我说话。电影人异口同声地对我这么说:「你那部电影居然还想要十五岁以上可以观看,你的脸皮也太厚了吧?」为别人的事情出头根本就是多管闲事。

  问:你在拍电影时,考虑的第一观众层是哪些人?最费心思的是什么?

  答:身为家庭主妇的妻子、身为美术家的弟弟、已经去世了的李勋导演。他们都提醒过我不要拍腻歪的电影。

  问:在不考虑外界评价的情况下,打心眼里喜欢的属于「我自己的场面」是哪一个呢?

  答:是电影《三人组》的结尾。李璟荣打算上吊自杀,女儿从梦里惊醒大喊「爸爸」,主人公想要回心转意,放弃自杀。刚好那一刻他的传呼机响了,他一惊,踩在脚下的椅子歪了一下,这就是电影的结尾。从他决心不寻短见这一点看,算得上是Happy Ending了。但从主人公原本渴望自杀却未能如愿的角度来说就不是Happy Ending,总而言之,是非Happy Ending的Happy Ending。

  问: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话?

  答:他一生共执导了六十九部长篇电影和三十五部短篇电影,并为四十八部影片提供了脚本,他是一位不太自私的电影导演,如今在这里长眠。

  关于《月亮是太阳的梦想》

  朴赞郁:这好像是胡安·米罗还是保罗·克利,反正就是一位画家的箴言。如果说出道作品给我最深刻的一个教训是什么,那就是以后不能再取这种摸不着头脑、非常虚的电影名。这也就是此后《三人组》《共同警备区》《我要复仇》时我谨遵的一条规矩。

  问:拍摄《共同警备区》期间记忆最深刻的摄影插曲是什么?

  答:有一次拍李英爱小姐洗完脸照镜子的场面,实在是太漂亮了,当时严在英导演一边看着监视器一边感叹:「哇!」

  问:如何看待《共同警备区》最后一场戏(黑照片的场面)的企划意图以及结果?

  答:其他场面还好说,但这场我真不想多做说明。我想给观众可以遐想的空间,所以不说什么权威解释似的「导演意图」,只想说说作为一名观众观看电影的感受,可以说是很主观的一家之言。那张照片总是让我有这样的想法:第一,如果他们之间像之前那时候互相不认识的话,应该不会发生那个残酷的悲剧……好好服完役就能健康地复员了吧……静止的图片呈现出想定格在那一瞬间的心情。第二,如果他们不是四个主人公,而是平凡的士兵,那么是不是又会继续军事分界线,继续重演历史,这是种让人感到难过的思绪。第三,看着李秀赫向美国游客做的举动,我有一种想呐喊的冲动:「你们知道我们的痛苦吗?……滚!」

  关于崔岷植第一

  朴赞郁:他的眼眸很可爱。他是韩国电影界最厉害的淘气包。《醉画仙》中最精彩的场面就是描绘张承业捣蛋的样子。这个可爱的男人展开血腥冒险的样子让我兴奋。我想,如果是这样的演员,无论在电影中多么残忍地施暴也不会让人感到厌恶吧。换句话说,在《老男孩》中,崔岷植既是暴力的牺牲品,同时也是施暴者,以及如同解毒剂般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本剧的开头部分是对《白兰》中的崔岷植的致敬。

  关于崔岷植第二

  朴赞郁:他的面孔本身就很壮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老男孩》是展示崔岷植风采的一个媒介。

  关于崔岷植第三

  朴赞郁:这么说吧,以那种发型还能不招人嫌弃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除了他还能有谁?即使是用羊角锤拔牙都能给人暖意的人,除了他还能有谁?如果多年后我还能想起《老男孩》,那纯粹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我跟他一起拍摄的。

  ————更多内容,请阅读《朴赞郁的蒙太奇》————

  说实话,这里没有一个字是我想写的。

  这是朴赞郁在这本书里写下的第一句话,也是这篇书评的倒数第三句。

  二零二零年一月,这本书就要问世,期待您的支持。

  圣诞节到了,我要回家吃饺子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朴赞郁的蒙太奇》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