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教育能改变吗》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0-01-11 22: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教育能改变吗》经典影评1000字

  《教育改变吗》是一部由李涛 / 刘丽婷 / 许盈盈 / 刘玮 / 董洁 / 韩芸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一):比起大部分怨天尤人回答客观评价

  

从看问题态度反对上面大部分答案,这明明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们偏偏绝对化了。 大部分学生自己真正和擅长什么专业是没有认知的。——1因为报专业之前只知道笔记和刷题2没有人提醒并提供职业规划帮助3专业壁垒卡住像我这样找到自我的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二):注定技术人才的人

  

高中学理,酷化学数理名列前茅文史及格线,大学由于种种原因读了法学大概就是,对新学的知识并不抱有任何好奇心,仅作为糊口的工具学习坦然接受文科天赋不如他人事倍功半后果,对未来一片迷茫不知道毕业该去做什么,终身为当初选择遗憾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三):老树的生命核心——艺术

  

好在我没有这样的焦虑,因为本身不是专职画画的。不是专职画家,至少就有三个好处:一个是不用靠这门手艺吃饭,不用混到那个叫什么界的圈子里去。另一个是,因为不靠这个吃饭,所以不用把画画当个了不起事儿来看待,可以画乱说一气,图个高兴自在,不用在意专业人员看法脸色。——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四):什么叫大学厌学

  大概就是: 上课看着手机算着还有几分钟下课; 能旷就旷; 快考试了给了范围依旧不想看; 每天想着被劝退才好; 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感觉特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以前的努力; 上专业课就是一种与灵魂深度对话”的过程; 随便吧,爱怎么样怎么样。 编辑于 2018-03-07

  我估计第一医院实习组的殷晓剑和那个张一诺即是厌学的典范,张一诺更是和对象在大学吃吃喝喝玩玩几年,佩服佩服。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五):又不热爱又不擅长的痛苦

  1这个是彻底浑浑噩噩混日子

计算机研究生在读 (别人写出来的,功能简单,带注释的,不到两百行的代码,我看了一下午还是一脸懵逼QAQ这时候突然看到这个问题QAQ) 就是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是我最早听过的鸡汤功夫常常会负有心人。不是用选错专业为自己的一无所成找理由,是我心里明明清楚自己不是这块料还要硬上,因为不敢转弯或者回头。——因为专业壁垒和阶层壁垒森严,因此一旦选错专业只能一错再错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六):被不热爱且不擅长专业卡住后的抑郁成疾

  精力大多数用来跟自己搏斗 抵抗每一天睁眼就想死的念头。 发布于 2015-12-18 绝对有这么严重,有同感。尤其是跟你最亲人的人不支持你的时候。

恭喜你早早结束了自己的噩梦开始了新的专业!我从前不懂职业规划,明明理科生却选择英语做专业,还是我妈替我残忍拒绝了211院校调剂自动化请求,打到二本学了英语!!!现在我33,整个就是悲催人生:选错专业,入错行,外加嫁错郎!写到这儿我有一种想屎的感觉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七):灯下黑思维

  灯照亮别人的亮处而蜡烛影子投射到自己身上,这就是每个时代国家行业出身都会有的思维,他们无法客观评价利弊得失和自己是否擅长,热爱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内化条件太烂——照本宣科匠人翻译垃圾且脱离社会实践教材学术垃圾著作,没有了这些辅助还不如自己自学

  外化条件——红灯产业运营营销垃圾无法赚足够财富市场认可度低和需要量少。

  其次是自己的禀赋型号符合那个领域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八):第三集公平之惑

  应试名师——帮学生理解知识原理确定高频考点总结记忆窍门答题套路并押题

  应试技能——衡中那种特种兵式的训练方式,这样满脑子都是高频考点和题目套路之间的联系获得高分

  作为底层孩子,我的问题是没有这样的应试名师去辅助我应试,而当时的父母也不知道投资升学游戏,最后造成了我应试素质低的困局

可怕是还有80%的农村和部分城市孩子连低质量的注水大学都没考上,这些早早离开学校的孩子逐渐沦为野狗,蠢猪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九):理科素质教育缺失

  理科教育我觉得还相对好一些。理科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过分追求技巧和偏难怪(当然这也是我们高考选拔制度决定的,我们需要一个门槛),而忽略了逻辑抽象。 例如说,我们可以补充一些自然科学通识教育。例如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方法、建模、抽象方法。 我们还可以补充形式逻辑的教育。 我们还可以补充当代科学(如弦论、宇宙学、量子计算等等)和当代技术(如AI、芯片、受控核聚变、储电、特种材料、靶向药等等)概述 总的说来,细节太细,通识缺乏

  《教育能改变吗》影评(十):哲学悟性极高的荣格中年危机病人

  一次咨询中,苏扬接待了一位有着多年咨询经验来访者,在心理咨询方面,他可以算得上半个专家。——自学能力极强,为了解决情绪低落学了一堆心理治疗书籍可惜还是解决不了。

吴某是一位有着丰厚收入的民企高管,四十二岁,离婚五年,与前妻育有一女,离婚后女儿归前妻抚养。离婚一年后,吴某遇到了小自己八岁的女友素素,两人爱情甜蜜,也算为他凄苦单身生活重新找到了温暖。——作为陆步轩那一代人,人到中年积累了大量物质基础,而我和挚友尽管解决了个体发展的一切问题却物质基础匮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教育能改变吗》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