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掌控关系》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1-08 23: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掌控关系》经典读后感有感

  《掌控关系》是一本由太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3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掌控关系》读后感(一):术而非道

  年度读的最差一本书,术而非道,处处透着心机算尽的小聪明纯粹得到营销产物,今年在得到买的书质量普遍不如从前,知识需要积累,积累需要心血时间,这么高产,必然肤浅浪费了几十块钱和两个小时快速翻阅的时间。这本书对我唯一的帮助就是以后坚定先看目录,然后挑选章节看一看,内容满意快速放弃,及时止损,时间是很宝贵

  《掌控关系》读后感(二):罗辑思维的烂书

  有些书真的是一翻就知道不用读的,经验可能作者自己的经验。建立良好人家关系的第一条难道不是诚信么,这本书都在算计类似于当代黑厚学边角料。至于书中引用的国外的案例我也没看到出处,当然认为本书不错的人是不需要注释的。交往的非功利性,或者说跟随自己的内会让我们少些焦虑。这个世界已经很不好需要的不是用技巧让自己看起来活得更好,你应该知道这些技巧都是有害或是没有道德的。在这里又一次安利《心流》《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掌控关系》读后感(三):从《掌控关系》对2019年辞职失恋复盘

  距离我7月辞职已经半年

  距离10月分手已经2个月

  经历了无数个跌宕起伏黑夜

  7月悠然自得8月轻松自在

  9月回味无穷10月摇摇晃晃

  11月跌落谷底12月怀念过往

  这半年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不断的告别、重生,不断的

  《掌控关系》里讲了认识自我、亲密关系,联想到为何与差点迈入婚姻殿堂的前男友分手,我一直很怀疑他是不是我白头偕老那一个,从他身上我总能挪列出上10条的缺点,想不起他的优点,长达半年多的争吵,不对,从我们在一起争吵就没停过,属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那种类型,我以为分开会很顺畅,但其实过程痛苦···

  《掌控关系》读后感(四):一本目前还有用职场社交工具书

  一本社交工具书,个人打分7/10。

  可惜没法打三点五星,就四星吧。

  理论性偏少,比较类似于人生经验总结

  看了334页,其中职场关系处理占了半本的篇幅,可能与作者的日常生活有关,比较推荐打算进国营企业同学阅读

  其中有一点说的很有意思,关于“独立性”。作者认为有独立性的人容易给人带来安全感,在工作上和日常生活中都比较容易被人任和托付。

  我对此表示支持同时想到了一些有趣事情,现在有些人被称为“舔狗”,他们认为自己掏心挖肝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而被称为“暖男”的人可能做出了类似的行为却被人以高度评价

  我认为这其中就很有“独立性”的原因,毕竟谁会喜欢一个把全部精神支柱都放在别人身上的定时炸弹,自身的稳定可控才是安全感的来源

  《掌控关系》读后感(五):看完《啥是佩奇》想了?你还需要一份“春节自救指南

  文 / 董小琳

  前几天,有一部电影预告短片《啥是佩奇》刷了屏。

  多少人看完后,都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还有家里的大枣核桃……

  可刚拿出手机准备订票,又忽地想起了——

“回来啦,结婚了没有啊?”“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 “找男朋友了吗?”“有女朋友了吗?谈第几个啦?”“谈得怎么样了?” “工资一个月多少钱?”“三、四千啊,挺高的呀。”“隔邻老王的儿子挣五千呐。” “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快点生一个,带回来我们可以帮忙看。”“生了啊……那什么时候生第二个?” “哟,这不是大侄子么。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你不认得我了?”“你满月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呐。”

  我的妈呀,二三十年都过去了,谁还能记得自己满月的事?再说了,老板昨天交待的工作,我还得写本上呢。一年也见不上一次的亲戚,谁又能记得住?

  于是,刚刚升起的“思乡之情”,又被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寒暄”,生生地吓退了。

  可怕归怕,家还是得回。

  如果能找到一种既能见到父老江东,又能在催命连环问中顺利过关的方法,岂不是两全其美

  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这样的一部“奇书”。

  这就是人际关系洞察家,心理咨询师,十万加付费专栏作者,熊太行老师最新力作——《掌控关系》。

  在这本书中,不仅有化解春节回家各种尴尬的技巧秘籍,更是详细拆解了几十种人际关系,剖析矛盾背后的深层原理,并给出切实可行解决策略和技巧。

  书中内容不仅包括了家庭关系,还有自我关系、职场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等5大关领域绝对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人人都需要的关系百科

  好了,下面我们就赶紧到书里找“回家秘籍”吧。

分清“敌”和“友”

  熊老师说:

(在逼婚这件事上) “煽风点火的亲戚不是你的‘敌人’,父母更不是你的‘敌人’。”

  那为什么刚才的那些“善意催问” ,会如此“恐怖”呢?

  实际上,我们真正怕的,是上了年纪长辈们,脑子里的落后思想

  就拿“趁着我和你妈身子硬朗,赶紧生个娃”来说。

  其背后的含义是:因为我们岁数大了,身体一年比一年差,所以你得赶紧生孩子

  用第三代的出生来抵抗身体衰老,这个逻辑显然不合理。

  但是,在老一辈养儿防老”的观念中,却是最自然的事情。

  因此,在春节这段特殊时期里,常年不在家的我们,要勇敢面对的,并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那些由于长期没有生活在一起,彼此观念上产生差异

  另外,在认清了我们的真正“敌人”后,我们还要学会拉拢与自己站在一条战线上同盟,以及让自己尽快强大起来。

  就像熊老师在书里提到的“毛总”。刚过30岁,做了企业副总。她要闪婚,家里人反而不支持,怕对方是看上了自家闺女经济地位

  那你该说了,30岁能当上副总的能有几个?你我还不都是悲催工薪族,忙忙碌碌地辛苦一年,好不容易放假回家,还得忍受各种心灵拷问。这还有没有普通人出路了?

  别急,应对招数这就来。

招数一:“对象?没有啊,您那里有合适的吗?”

  额……这是什么套路?万一对方真把村里的“小芳”拉出来,逼自己相亲,可咋办?

  其实我想说,你真的多虑了。

  如果对方有合适的人选肯定早就讲出来了。

  因此,你尽可以用这个方法, “将”对方一下。

  退一步说,如果对方顺势问你想找个什么样的。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提条件了:

身高1米8; 长相不亚于冯绍峰硕士研究生; 月入2万以上; ……

  “你这条件可不低呀~”

  “可您闺女也不差呀,是不是?”

  完美化解!

招数二:“谈着呢,争取明年带回来给您看看。”

  刚才说了,让我们感到害怕不舒服的,实际上只是亲朋好友头脑里的观念。

  还说催婚这件事。

  父母催,亲戚问,很有可能并不是真的要你立刻马上带个陌生人回来。他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存在感

  试想,你常年在外,每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头疼问题,他们并不了解

  可毕竟放假了,凑在了一起,总得找点话题聊起来吧。

  而且,他们是长辈,总不能用请教的口吻吧。

  于是,没话找话再加上长辈教育晚辈语气,是引起你反感的最根本原因。

  既然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就不妨顺着他们的语气,给彼此一个台阶下。

“谈着呢”,正面回答。 “明年带回来”,有眉有眼。 “给您看看”,尊重对方的意见

  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加一招:拿什么拯救自己

  有了刚才的这两招,相信你已经不再那么头疼“回家”这件事了。

  可是,在无意中,我又发现了一个细节

  那天,姐姐带着儿子来我家小家伙刚上初中,进门就捧着手机在沙发上玩游戏

  看姐姐一直跟老妈厨房里忙活,我就想跟小外甥聊聊

“你玩什么呐?” “吃鸡。” “别广打游戏了,跟小姨说说话吧。期末考试考得咋样啊?” “嗯。”(头都没抬……) “哎,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嘛,小姨带你去……”

  话刚出口,我忽的呆住了:

  这话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和“我在满月抱过你”,很像?

  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恐怖”亲戚。

  可如果不聊上学、考试、曾经时光……我们还能跟眼前这位陌生小朋友聊些什么呢?

  哈哈,熊老师又来支招了!

  答案就是:夸他。

  别管他是玩游戏,还是看动画片,我们没有教育别人子女的权利

  想不成为“讨厌的小姨”,就要学会夸赞对方。

哎,玩的不错呀,有空教教小姨呗。 玩了这么长时间了,你这注意力管理得不错嘛。 ……

  这样的沟通,至少不会让孩子反感你,而且他的家长也不会认为你插手了自己的“子女教育”。

  喝完腊八粥,这又要过年了。

  别犹豫了,一年里和家人团圆的日子,就这么几天。

  即使他们会问一堆你根本不想回答的问题。

  但请你相信,他们只是想找个话题和你寒暄,并没有恶意

  与你经历过的那些尔虞我诈相比,单纯了很多。

  再加上熊老师给出的招数,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你的春节,又有哪些故事呢?

  欢迎留言。

  —END—

  《掌控关系》读后感(六):心理咨询师给年轻人的人生忠告:4星|熊太行《掌控关系》

  书的扉页上作者自封为“人际关系洞察家”,第二个头衔还算正常:心理咨询师。

  书中没交代作者的职业背景学术背景,只提到毕业后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后来考了心理咨询师。扉页上介绍曾经做过《博客天下》主编

  主要内容是心理咨询师给年轻人的忠告,涉及到职场、恋、婚姻、家庭、社交等方面。作者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上进理性

  书中我认为重要的忠告:

  职场:多交盟友而不是朋友;选有战略眼光领导去追随;领导抢功劳是正常的正当的;多花租金住得离单位近利大于弊;

  恋爱婚姻家庭:发现不理性的伴侣,可能的化及时止损终止关系也许是个好选择;要给配偶留有个人空间女性不要收走丈夫工资卡;尽量避免婆媳住在一起;你越爱你自己,你的孩子就会越爱你;

  社交:不要给人免费的建议朋友圈不要发负面信息

  这些忠告我基本都认同

  有两个大问题作者没交代:

  1:作者是怎么知道这些道理的?

  2:听过这些道理并切实执行的人,得到收益的多吗?受到损失的多吗?

  书中的许多忠告是可以通过实验研究明证伪的。不相信这一点的朋友可以找几期《哈佛商业评论》看看。

  书中偶尔提到一些心理学实验与研究结果,偏老旧,并且都没给出信息来源。

  比较奇怪的一点是作者极少举自己的经历或者自己的咨询客户的经历做案例。书中案例大多来自电影、电视剧小说尤其是武侠历史事件,电影电视小说比较老旧,历史事件没交代信息来源,有些解读我认为偏肤浅。

  第4页提到鹰派鸽派的性格,作者断言这是后天养成。我看过几本书都提到过学术界做过实验和研究,比如研究美国大萧条期间被分别抚养双胞胎结论是性格大概一半是遗传来的。

  总体评价4星,还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现代心理学流派普遍认可人格理论,是“大五(BigFive)人格”。这五个维度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用这五个维度来衡量人际关系上的鹰派和鸽派,可以发现:这两派人并没有什么优劣高下之分,事实上,那些伟大事业都是两派人携手完成的。P2

  2:高自尊的人更容易成功:这些人为人处世更加主动,他们比较乐观,更容易感受快乐。低自尊的人则会不断地自我贬损,变得苦闷、社交能力受损、没有自信心,最终变成自己所描绘的那种失败者。低自尊的人大多有焦虑、酗酒等问题。P19

  3:如果你已经成了一个高自尊的人,恭喜,你生活中的机会普通人多很多。不过,高自尊人士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自恋的问题,那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惹人厌的角色。自恋一般都伴随着同理心的下降。也就是说,自恋者无法理解不如他的人的遭遇苦难烦恼,这使得他们显得冷酷无情。P22

  4:注意,“人人都有资源”是我们容易想到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有价格”和“赤裸裸的交易”则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尤其是“赤裸裸的交易”。P40

  5:如果心智成熟的人碰巧还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人,他们会在满嘴的爱中加上一些词:生命善良意义,死亡,自由。P57

  6:如果你的恋人是独立性很差的人,我建议你最好考虑一下是否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们的恋情才刚刚开始,或者还没有确定关系的话,筛选可能比改善训练更容易,P58

  7:在利益接合部很小的公司,比如创业公司里遇到控制狂,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和之前我们描绘的那一类单位不同,这样的公司往往最宝贵的财富是人,创意和执行力是创业公司能走出来的关键。P79

  8:崇祯是一个多疑、苛刻、爱听小报告和控制欲强的皇帝,杀死过有大功的将军(这里重复用雍正的描述,很少有人发现他俩很像)。崇祯的事业最终却崩溃了。和雍正性子相似,命运却迥然不同,很关键的一点是:控制狂性格的领导不会驶逆风船。P80

  9:注意,只有最聪明、最有见识的领导才会找所有人挨个谈话,对一些老员工表达赏识和尊重,请他们全力帮助自己。有的领导不会说这种暖心的话,这个时候,你要来说。P82

  10:作为领导,应该敢于提及和下属的冲突,强调冲突"争论到说服”的属性。和家庭内部的冲突差不多,在职场上,上下级之间的冲突是公司活力的表现,冲突本身不应该变成一种禁忌。领导承认冲突,下属才能够习惯轻微强度的冲突,遇见事情反而不容易胡思乱想。P85

  11:如果你有挑选领导的机会,那第一个要看的,就是他的战略眼光。换句话说,每个当领导的都要解释这句话:“这个行业,我们这么做能成。”解释得最好的人,就是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身边不会缺乏人才,执行力什么的如果能跟上,就一定能赢。P96

  12:我一般会给叹息的“鹰”提人际黄金法则:“如果你期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我想那些人理解我。”“那你需要理解他们。” P101

  13:对职场和官场的新人来说,认清谁是真正的“二把手”非常重要。如果你按照开会级别去找“二把手”,很容易犯错误。真正的“二把手”一定是“一把手”的自己人。P114

  14:实力在及格线以上,这是一切的前提。职场新人要“先活下来,再做兄弟”,稳住了工作能力这个基本面,才有资格和同事谈交情。P126

  15:之前,我一直强调大家不要在职场上交“朋友”,而是要寻找“盟友”。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应对策略:我们会愿意为“朋友”牺牲自己的利益,而结交“盟友”就是为了一起争取更多利益。P126

  16:一只鸬鹚下水捕鱼,然后渔人捏着它的脖子让它吐出来。这不叫“争功”,这叫“收获”。你的领导就在收获你的功劳,他不需要跟你争抢。P148

  17:看到你无法挽留,领导会给你挖最后一个坑:“你对公司的管理、文化,有什么意见吗?”对他来说必须要问,对你来说不要说。P176

  18:记住一点:喜事要请,丧事要赶。对方的喜事不邀请你,不要不请自来,去那里没位子就尴尬了。但是,遇到丧事,知道了无论如何都得去。中外这一点是一致的:人死了,送的人越多越好。P182

  19:电影《煎饼侠》的主演大鹏过去是搜狐音乐频道的临时编辑。他一直都在公司附近:“三分钟步行就可以到的地方。不管公司搬到哪里,我都跟着走,为的就是比别人多一个机会。当主编需要人的时候,他打电话我第一个到公司。” P188

  20: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有三个部分:激情,亲密,承诺。P194

  21:顺便说一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爷爷是个典型的“妻管严",由着他老伴肆意妄为。其实,他只要跟金鱼说一句就可以了:“我要我老伴此后每句话都听我的!”有神仙撑腰,还不及时做减法,真是注定穷苦一生。P209

  22:2007年,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曾经对几百对夫妻做过一个满意度调查,他们发现排在前三位的品德是忠诚、和谐的性关系和分担家务。P210

  23:主要收入来源是谁(用百分比表示);由谁来保管财产;投资决策谁来做。结婚之前,最好就这三个问题达成一致。最差的一种方式就是,女人把男人的钱拿走,只留一点儿零花钱。P213

  24:我告诉各位男士:不要让妻子拿着你的银行卡。同时,我还要告诉大家:不要让妈妈把握家里的行政权。母爱非常伟大,也相当自私。懂事的女朋友或者妻子根本就不会问“我和你妈掉水里·...”这么愚蠢的问题。P218

  25:《我爱我家》的编剧和导演从根本上回避了婆媳关系——这个家庭的老太太去世了。因为如果描写婆媳关系,怎么样都会被群众批评。一个喜剧里不应该有婆媳关系,婆媳一起住,已经是半个悲剧,剧情就奔向《中国式离婚》或者《双面胶》了。P220

  26: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奥古斯德提出过一个缓解冲突的GRIT方案,含义为:逐步(graduate);互惠(reciprocate);主动地(initiative);减少紧张(tensionreduction)。首字母即“GRIT”.在面对非常激烈的冲突时,可以使用GRIT方案避免冲突升级。P243

  27: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尽量善待保姆,因为你的生活是绕不开她的。我避免使用男主人、女主人这样的称谓,最多使用“雇主”这样的词。事实上,如果你以主人自居,她会完全没有积极性可言。如果以准家人关系来看待她,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P290

  28:一般来说,家庭生活幸福的保姆很少疑神疑鬼,更适合带孩子,性格也会比较好。有人喜欢找那种家庭不幸的保姆,觉得自己很像是在拯救对方,在做慈善。最好不要这样做,尤其是保姆的丈夫酗酒、家暴的,最好是谨慎对待。P294

  29:人的攻击性很难改变,幼儿园里攻击性最强的孩子,在小学一般还能称王称霸;幼儿园里那种毫无攻击性的孩子,上了小学也仍然是和气先生(温柔小姐)。所以,如果你觉得一个人脾气非常坏、爱攻击人,那么就别准备婚后改变他。P323

  30:“经不可以轻传,也不可以轻取。”这不是佛祖的话,但确实是吴承恩老师的总结——免费的人生指南,你们会觉得一文不值。P329

  31: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你越爱你自己,你的孩子就会越爱你。相反,那些折磨孩子、控制孩子的妈妈,往往会把爱自己的孩子挂在嘴上。P345

  32:注意!不要在朋友圈发负能量的信息,尤其不要发含含糊糊、指桑骂槐的负能量。对号入座最容易群伤的。就算你没有得罪人,担心你的人会一拥而上,都问你发生了什么事。P349

  33:朋友圈就是两条半:我挺忙,但很好;我很强,且有用;我这人很有趣(可选)。P351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8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8读过评过的400多本书

  本号810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掌控关系》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