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上了年纪,就爱絮絮叨叨,但年轻人不爱听他们絮叨。就像“粮票的故事”一样,我们的父母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可能已经说了好多遍,而这在很多年轻人看来,这些话可能都是一些没用的“废话”。
“爱絮叨”是父母那一辈人的习惯。大部分人的父母不是专家学者,不是政府官员,自然不会与我们畅谈人生理想,不会高谈阔论家国大事,只能说说家长里短,回忆一下陈年往事。但父母们的陈年往事,对于正值文化观念、思想价值正在飞速提升的年轻人来说,可能都是无足轻重的言语。再加上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我们可能就会觉得无趣,甚至有些年轻人故意远离父母,省得烦心。
其实,絮叨对父母的健康有好处。当父母退休后,没有了工作的牵绊,生活的重心也在向家庭转移,如果没有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他们可能会变得神情呆滞、精神颓萎。而絮叨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来缓解失落情绪,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废话,但于他们而言就是积极融入社会的重要形式。常常絮叨有利于保持大脑灵活,维持健康的心态,甚至能延年益寿。
学会倾听“废话”也是爱的表达。我们常把尊重父母挂在嘴边,却连他们的絮叨都懒得倾听,这样的尊重恐怕经不起推敲。我们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不跟我们絮叨还能跟谁絮叨呢,如果连子女都不爱听他们讲话,这该是多么的悲凉!既然絮叨对他们有好处,不妨多学会倾听,并积极参与互动,让他们觉得还有被子女需要的价值。而且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厌烦父母,恐怕等我们年老时,也会受到同样的冷遇。
感恩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人到夕阳晚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如果不能保持精神上的健康,身体势必会每况愈下。平时与父母相隔千山万水,在短暂的团聚时刻,如果连唠叨家常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恐怕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产生问题。“常听母亲絮叨”也是爱的表达,哪怕是“假装”倾听,多一些耐心,也是对父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