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原钻》观后感摘抄
日期:2019-12-27 22:4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原钻》观后感摘抄

  《原钻》是一部由本·萨弗迪 / 约书亚·萨弗迪执导,亚当·桑德勒 / 茱莉娅·福克斯 / 凯文·加内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原钻》观后感(一):这哥俩的电影让人看了直想...

  Uncut Gems的剧本创作甚至比Good Time更早

  Good Time也是部看了让人直想(词穷)的电影

  这么说吧:

  都是纽约犹太俩兄弟导演

  科恩兄弟的电影给人的感觉

  John Goodman对着你大叫:

  “you're entering a world of pain!"

  然后他就用板砖狂拍你;

  而Safdie哥俩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是

  Adam Sandler对着你大叫:

  “you're entering a world of pain!"

  然后他用板砖狂拍他自己

  《原钻》观后感(二):不

  无穷官柳,无柳画舸,无根行客。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花,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原钻》观后感(三):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强赌灰飞烟灭

  看完了亚当·桑德勒主演的这部黑色幽默犯罪电影:《原钻》,还可以,给四星,多一星给亚当·桑德勒!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强赌灰飞烟灭!有时候你赌赢了比赛,却赌输了人性,最终还是会命丧黄泉! 电影的配乐简直太像香港电影了,一度以为自己在看香港黑帮警匪片儿,剧情谈不上特别惊艳,还可以,一颗开采的原钻引发的人性欲望大考验欲望就像是无底洞,看不见边际,触不到底部,会让人着迷,越陷越深,赌徒心理终究会让一个人迷失在欲望的魔咒里,深陷钱权色欲的泥沼,无法自拔!所以说,远离赌博,珍爱生命幸福你我他! 影片讲述了一位纽约钻石老板霍华德他嗜赌成瘾,婚姻岌岌可危,还有一个对他不忠诚女友。霍华德欠赌徒钱,而打手们也一直威胁着让他还钱。当他买了一批价值数百万美元稀有的未切割埃塞俄比亚蛋白石,他觉得自己的霉运会就此终结。这些石头本来是打算用做拍卖的,但是当波士顿凯尔特人超级球星凯文·加内特走进宝石店,希望租下这些石头,因为它们可以给他在NBA总决赛上带来好运事态也就越发复杂了起来!

  《原钻》观后感(四):原钻

  可以从《原钻》和《好时光》看出萨弗迪兄弟的风格标志迷幻的纽约街头、失败独行男子、嗡嗡的电子乐、一笔“巨款”勾连起来的事件。《原钻》更容易让人想到中国人的一句话:拆东墙补西墙。男主Howard欠了连襟Arno的钱,所以他从电影的开始就在“还钱”与“搞钱”之间来回切换,这块从埃塞俄比亚拿回来的原钻则将他的种种行为串联起来,最终引向了一个无可挽回结局。 电影是从非洲矿工流着鲜血的腿开始的,这是原钻最先被开采出来的地方,也是它所有“魔力”的来源由此可见,KG所迷信的魔力并不是被祝福而是被诅咒的,它从矿工的鲜血牵引出一条线,一直引到最后的鲜血中去,两处鲜血构成了“原钻”的意象,也形成了对位关系,它预示着这个故事终究会以悲剧收场。 如果说“原钻”是一条明线,那Howard的欲望就是一条暗线。不难发现Howard此人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他聪明,但总耍小聪明;他有能力赢得财富,可是贪欲大过能力;他运气不错,但赌个没完。他的贪婪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最终导致他走向毁灭的源动力。他贪钱,拿到了钱之后不立刻还债,却总想捞笔大的;十万块得来的原钻,他想拍到一百万。他贪情,先是出轨自己的女下属,导致家庭破裂,又贪图家庭的温情,试图和女儿拉近关系,和妻子和好;与情人约会前,偏要假装不在家,来博取那多余刺激。我们大可以数数七宗罪里他占了几种,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觉得这个人可恶,这就是剧作高明之处。《原钻》里的Howard和《好时光》里帕丁森饰演的哥一样,都是霓虹市里灰色人物,行走在重生与毁灭之间的刀刃上,是罪犯,是赌徒,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情感个性里有闪光之处,所以我们往往不会讨厌这类人物,只会惋惜甚至同情他们,于是达到了导演想要的效果。反观很多不甚成功编剧,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总是在心中设置一个目标,然后无限地堆砌强迫观众喜欢,这就很容易弄巧成拙塑造很多个明明应该让人喜欢最后却让人讨厌的角色

  《原钻》观后感(五):“原钻”or“原罪”?

  可以从《原钻》和《好时光》看出萨弗迪兄弟的风格标志:迷幻的纽约街头、失败的独行男子、嗡嗡的电子乐、一笔“巨款”勾连起来的事件。《原钻》更容易让人想到中国人的一句话:拆东墙补西墙。男主Howard欠了连襟Arno的钱,所以他从电影的开始就在“还钱”与“搞钱”之间来回切换,这块从埃塞俄比亚拿回来的原钻则将他的种种行为串联起来,最终引向了一个无可挽回的结局。

  电影是从非洲矿工流着鲜血的腿开始的,这是原钻最先被开采出来的地方,也是它所有“魔力”的来源。由此可见,KG所迷信的魔力并不是被祝福而是被诅咒的,它从矿工的鲜血牵引出一条线,一直引到最后的鲜血中去,两处鲜血构成了“原钻”的意象,也形成了对位关系,它预示着这个故事终究会以悲剧收场。

  如果说“原钻”是一条明线,那Howard的欲望就是一条暗线。不难发现Howard此人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他聪明,但总耍小聪明;他有能力赢得财富,可是贪欲大过能力;他运气不错,但赌个没完。他的贪婪是他最大的特点也是最终导致他走向毁灭的源动力。他贪钱,拿到了钱之后不立刻还债,却总想捞笔大的;十万块得来的原钻,他想拍到一百万。他贪情,先是出轨自己的女下属,导致家庭破裂,又贪图家庭的温情,试图和女儿拉近关系,和妻子和好;与情人约会前,偏要假装不在家,来博取那多余的刺激。我们大可以数数七宗罪里他占了几种,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不觉得这个人可恶,这就是剧作的高明之处。《原钻》里的Howard和《好时光》里帕丁森饰演的哥哥一样,都是霓虹城市里的灰色人物,行走在重生与毁灭之间的刀刃上,是罪犯,是赌徒,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情感,个性里有闪光之处,所以我们往往不会讨厌这类人物,只会惋惜甚至同情他们,于是达到了导演想要的效果。反观很多不甚成功的编剧,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总是在心中设置一个目标,然后无限地堆砌,强迫观众喜欢,这就很容易弄巧成拙,塑造很多个明明应该让人喜欢最后却让人讨厌的角色。

  《原钻》的观影体验是让人提着心吊着胆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抓心挠肝的“尴尬时刻,这些时刻并非无用情节,在给观众带来紧张的体验之余还在情节上构成了一种前后呼应。比如那段长而不久的开门段落,越是着急越是打不开门,只能乖乖地等着被导演安排。这又不仅仅是个插科打诨的段落,这个打不开的门在情节上造成了很严重的效果。再比如Howard躲在衣柜里偷窥情人的时刻,无论他是不是存了一种试探之心,作为观众都会多少想着替他试探一下,可是并没有什么俗套桥段出现。可是导演在此之后又安排了新的误会与此处对照丰富了情感支线表达效果。类似的体验不可胜数,萨弗迪兄弟也是话痨型的导演,但是和昆汀毫无意义的话痨相比,他们的话痨是故事内部的动力之一,是不可或缺的。

  《原钻》里的场景大多设定在白天,很少见到《好时光》里光怪陆离的霓虹街头。可是配乐依然是迷幻电子风,被丢进喷泉里然后水声忽然盖过一切,摄人心弦片头片尾长镜头匹配是非有意思的,希望导演越导越好,导一部就想看一部。多说一句,《原钻》的制片人是老马丁,真的很让人敬佩,走到人生边缘不仅还能拍出《爱尔兰人》这样的好作品,还能帮助很多年轻导演,真正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有些导演,刚过中年就已经在拍烂片了,也不知道图个啥。

  《原钻》观后感(六):《原钻》:一部带有耳鸣和头痛副作用的电影

  如果你看片是为了放松,那这部绝对不适合。这是一部可以给人带来两小时持续头痛和耳鸣症状的电影,而且会让人觉得心烦意燥。这些都是本片带来的正常生理反应。它通过对对白及声效的剪辑达到把片中角色的烦躁焦虑传染给观众的效果。最终,真的有效,看完感觉脑袋要炸开了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老马,真的。不仅因为这是一部充满脏话暴力发生在纽约、关于边缘小人物的故事,也因为角色絮叨及癫狂状态展示出的肮脏、贪婪的人性,确实在老马的很多电影里出现过。特别是,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的表演像极了《爱尔兰人》里的阿尔帕西诺。

  当然本片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还是帕汀森那部《好时光》(Good Time),都是讲述男主角一连串危险疯狂失控历险遭遇,不到最后,观众也很难猜到这场遭遇将以怎样的形式完结。两部电影风格相似是因为都是出自萨弗迪兄弟之手,只是这次的台词比《好时光》多了快十倍。

  桑德勒饰演一名沉迷于赌博的珠宝店老板,他欠下很多债务。直到一次他得到了一种价值连城的稀有石头,希望能通过这块石头转运。然而他经常是刚拿到一些钱就忍不住立刻拿去赌博,希望这样可以赚更多,但最终却导致债务不断攀升,整日被不同人追债。与此同时,他还要应付老婆孩子小三、家里亲戚,有时还会遇到门怎么也打不开等背运的事。。。各种烦恼让这位男主人公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压力导致他无时无刻不在呐喊、争吵。

  影片故意将每个场景都堆满了吵架一样的对白,而且常常是多个角色七嘴八舌,一个还没讲完,另一个又进来喊。比如,男主角在打电话,旁边都有人在砸柜子,而且电话没讲完肯定会有另一个电话进来,同时还有多个人在按门铃。。。像这样的场景一直在片中出现,几乎没有一个场景是安静顺遂的。为了营造这种烦躁的气氛,片中的音乐加入也是为了制造噪音,而不是为了表达情感。(PS:歌手the weekend居然也客串出演,连他美妙歌喉都是伴随着男主角与其他人互骂,并在一场殴打中结束

  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很特别,很多长镜头,造成一种让人无法喘息紧迫感。而且片头与片尾居然让观众随着镜头进入到男主角的大肠脑子看看。开头时男主角正在做肠镜检查,生怕自己得了癌症结果是虚惊一场。而结尾,我们进入了他的脑子,才发现,致命问题是出在这里。。。而这两个场景也是唯二男主角“保持安静”的场景,让人才终于感觉他获得了一丝喘息的余地

  如果一个人只有在被迫无法说话时才能享受安宁,那也真的是十分悲哀了。这就是看完影片观众可能得到的最深感受。特别是我这种平时喜欢安静的人,看本片真的是极大挑战。我感觉有高血压的是完全无法忍受的。

  而如此压力大的人生究竟是谁造成的呢?欲望、金钱、赢了赌局带来的快感和成瘾性。。。无论是金钱、女人带来的灾难似乎都是他自找的。

  算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像《好时光》那样一定会给所有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桑德勒的表演,真的与平时演喜剧的他有很大区别。但其实话多和语速快一直是他擅长的,只是这次需要歇斯底里一些。不过不确定有希望进入奥斯卡等重要奖项评选,因为无法确定年老的评委们是否受得了本片的躁狂,能忍住看完的估计都是少数

  It's surely a wild ride !

  《原钻》观后感(七):《原钻》:地球内部的原生欲念

  在又一个错误决定发挥效力后,刚被人打破鼻子扔进喷泉的Howard抽泣着说:“Everything I do is not going right”。但Howard这句听起来丧气的话并不是忏悔反思,还手握着宝石的他仍然拥有筹码,在下一秒就能破涕为笑振作精神,重新投身于更大的赌局以及更疯狂的混乱之中。这或许是终极的赌徒精神,孤注一掷甚至都不足以形容这种理智下线欲望驱动的躁狂行为,只要还有下注的机会,就能在噪音、执念、性兴奋和赌瘾的多重驱动下,永不停歇地玩着这场看不到结局的游戏。

  《原钻》的开头像是节选自某部《夺宝奇兵》或者《木乃伊》,在埃塞俄比亚的荒野之中,一位工人的断骨与鲜血引来标题中这块原钻。传统故事里这样的天赐珍宝多半伴随诅咒,影史著名的海洋之心甚至给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背锅,《原钻》里的宝石也不例外,将在接下来的周转之中为每个人带来颠簸与震荡,甚至毁灭。

  钻石的购入者Howard以为自己迎来的是一块重新入局的筹码,但当镜头钻入钻石内部宇宙星云一般丰富斑斓的世界,又从Howard做结肠镜检的身体内钻出时,观众或许会意识到原钻与它的持有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原钻是一面欲望的镜子,也是Howard命运的一纸判书。

  这段颇有《2001太空漫游》之风的过渡镜头之后,《原钻》终于来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具体时空:凯文·加内特在凯尔特人打球,The Weekend刚崭露头角的2012年,拥挤快节奏的纽约钻石区。故事的主角是钻石商Howard,这个总是穿皮夹克,留着不太标准的胡子,戴钻石耳饰的犹太男人拥有着多重身份。他是纽约钻石区一家小店的老板,是不忠诚的丈夫,是渴望赢得孩子尊敬的父亲,是充满激情的情人,是狂热的NBA粉丝和债务不断的赌徒。

  平衡这么多层身份并不容易,Howard永远在焦头烂额但兴奋不已地处理着不同的事情,应付着从篮球明星到追债打手的各方势力,经手着五花八门的物件,忙于回复短信电话,快快走路大喊大叫,在女儿汇报演出时被追债,又在生意中途不得不停下来处理背叛的情人。而这堆乱麻般的事件与人物,到最后甚至都未能全部得到解决,还有许多出现在监控镜头中的路人,一次次按响门铃却从未被邀请进门。

  为了让摄影机跟上Howard的脚步,突出他毫无喘息机会的混沌日常,《原钻》刻意营造出一种磨人心神的混乱体验。背景中时不时响起的狂躁电子乐,看似随性的拉近及特写镜头,都加剧了这种真实可感的高压,让Howard成为一只不断被电击四处乱窜的小白鼠的同时,也让观者高度紧张,坐立不安。

  影片中大部分对话都是互相重叠的,多位角色经常同时开始说话,争吵盖过争吵,吼叫一声大过一声,观众持续性地陷在一种不知所措的境地,不知道该专注去听谁。而这些对话又大多是极为快速的,像是在该场景下的即兴,更逼迫观众崩起每根神经,一步步陷入Howard经历的同种嘈杂之中。

  但《原钻》最令人感到不安的却并不是这些反常规到略微引起不适的视听设计,而是Howard这个角色本身所呈现的疯狂的兴奋与自毁。Howard这样的人物站在传统剧作模式的对立面,完全不讨喜,也不会去讨喜,一次次将观众对他做出理智行为的善意期待变成一个又一个不合理的错误决定。他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赌徒人设与行为方式模板,短暂抽离后是长久迷恋,像是井底受困的囚徒,却对一次次抛下来搭救的绳索视而不见。

  正是Howard的杂乱与疯狂,让《原钻》成为一个饱满而锋利的,关于上瘾与执念的现实文本。《原钻》可以说是一个关于obsession的故事,凯文·加内特对原钻本身执着,看向原钻内部后变成了忠实而迷信的信徒,Howard的情人Julia对虚妄的情爱执着,用幼稚的文身和坚决的付出宣示对Howard的占有。

  而主角Howard自身,他有太多执着的东西。他对办公室里的鱼很上心,热爱篮球,痴迷赌博,但他最为执着的,或许是这种执着本身,以及它所能带来的无尽快感、错误和毁灭。如果多巴胺的理论正确的话,Howard在意的不是赢,而是对于胜利的期待和未来翻盘的无穷可能性。所以他不可能停下。

  那块未切割的宝石,在影片中成为了故事中心的麦格芬。有意思的是,这块石头并不是“疯狂的石头”那种众人所争夺的对象,反而经历了意料之中的不小贬值,更显示出个人对物件价值判断的主观性。然而,虽然在拍卖行眼中并不价值连城,原钻仍然成为左右多位主角命运的关键道具,背负起更深层次也更有讽刺意味的象征意义。

  影片最后,当镜头从Howard的面部进入体内,又重回钻石内部的斑斓,与片头相对照的回归联通了身体与钻石。中文片名《原钻》中的“原”字实在很妙,钻石作为来自地球内部的造物,映照的正是人内心深处无法抵抗的最原始欲念。

  或许《原钻》这部电影本身,对于编导Safdie兄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obsession。《原钻》故事的雏形来自于兄弟从在纽约钻石区工作的父亲那里听来的只言片语,而整部电影的开发与筹备也花费了约十年时间。在最终的拍摄过程中,兄弟二人都越发感受到对这个项目无法抽离的投入与日益增长的狂热。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拍电影和一场横跨十数年的豪赌之间并无什么分别。

  在采访中,两位导演都提到Robert Altman的赌场电影《加州分裂》对本片的影响,而《原钻》的故事也确实像是脱胎于一个混沌刺激的70年代犯罪故事。马丁·斯科塞斯作为本片的制片之一想必也为本片的70年代既视感做出一定贡献,但抛开设定与故事外壳的相似性,Safdie兄弟选择去讲一个与现实有更多关照的现代故事,用赛场转播和夜店群戏将《原钻》完美移植进一个更为具体和真实的时空。

  afdie兄弟之前的影片中似乎都充满着不讨喜,有自毁倾向的非传统主角,但Howard无疑是目前为止他们最花心血的一位人物。上图中这个怪里怪气的钻石Furby娃娃就是兄弟俩为Howard精心设计的背景细节。将90年代流行的Furby娃娃改造成钻石商品的行动不仅让Howard成为一个有历史有过去的真实人物,铺垫起他从90年代到当代的经营历程,更显示出他奇思妙想的商业头脑。《原钻》是Safdie兄弟探索自己犹太裔身份的一次尝试,而Howard这个crazy ass Jew无疑寄托了他们相当程度的思考。

  如果Howard不是由Adam Sandler演绎,这个错着频出混乱疯狂的角色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能牵动观众的担心和共情。但这个Adam Sandler实在太好了,他的喜剧感和严肃杂糅出的Howard可笑却完全不可恨,真实却又带一点卡通角色的脱线和天真。在《原钻》之后,或许人们再也不会觉得Adam Sandler是那个总演蠢笨角色的喜剧演员,而是一位真正令人尊敬的严肃演技派。

  在这样一个拥挤的故事中,《原钻》令人惊喜地做到了每一位配角和演员都近乎完美。两位女性角色都异常出色,很难相信饰演Howard情妇Julia的Julia Fox是第一次演戏,她所呈现的Julia带着异常生动的口音,将愚蠢娇憨和性感融为一身。而Idina Menzel在冷酷和尖刻中游走,贡献了一段非常出彩的对话戏,将隐在背景中的妻子角色变成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客串的“狼王”凯文·加内特饰演本人,丝毫不忌讳展现盛名下的脆弱和迷信,演技非常稳健,而另一位饰演自己的The Weekend也做到了不令人出戏。

  《原钻》绝不是一部所有人都会喜欢的电影,但喜欢的人绝对会认为它是一部杰作,将感官刺激做到极限的同时仍高效而完整地完成了人物塑造,并不失风格地讲好了一个复杂混乱的故事。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观众能感受到到耳膜的震动,头脑的混乱,急切地坐在椅子的边缘为Howard提心吊胆。

  或许观众也中了那块原钻的诅咒,被困在一场高度兴奋而紧张的追逐中,对一个不算正确的对象,产生一段长达两个小时的上瘾。当银幕上的那些倾注了观众注意力和情感的人物走入困境,观众仍在热切地期待奇迹,心存侥幸期待下一秒的翻盘。在《原钻》的世界里,角色和观众都最终都成为赌徒,即使满盘皆输的结局早已注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原钻》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