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成名的老一辈导演艺术家们,已经把每一场戏,当做是触及心灵的「艺术品」来对待。
我62岁了,过了60岁之后我们的性格好像被身体支配的,会改变,心肠越来越软,想拍一些纯粹的美好的故事,这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观众的需要。
书单君见惯了冯导的贺岁喜剧与大场面制作,突然来一部温情脉脉的爱情片,将「老炮儿」柔情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还有点不适应。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起来之前曾经和一些分手、失恋的青年男女聊过的话题:
如果知道结局,你们还会相爱吗?
很多受过伤的人,往往会回答我,早知道这个结果,我死都不要和ta在一起。
如果知道结局,还会相爱吗?
和很多爱情片不一样,女主罗芸死了。
身患先天疾病的罗芸,刚出生,医生就说她长不大,长大了,医生又说她活不到20岁。一出生就背负生命的重量,过得胆战心惊,也因这个病,她不愿意结婚。
罗芸和隋东风最终在一起,是她交给天意的一场「豪赌」。
我是个运气差的人,你我能不能在一起,全看天意。
于是罗芸拿出还是穷学生的她身上的一千块钱,拉着隋东风进了赌场。
可是隋东风初见罗芸第一面,就爱上了她。虽然隋东风觉得用赌局定姻缘既随便又荒唐,但还是尊重了罗芸的荒诞想法。他说:
可是我运气好啊,今后你跟了我,运气也会变好。
罗芸不相信,她将一千元全部押在自己选中的筹码上,然后奇迹般的赢了。
像是一张被豁免的通行证,罗芸高兴坏了。从现在开始,她可以毫无顾忌和他结婚,连老天爷都同意了!
新西兰的一个偏远小镇里,房东林太帮他俩证婚。隋东风举着酒杯含情脉脉地对新娘子说:
以后,我吃菜,你就吃燕窝。
总之一切最好的,都先给你。
林太听着隋东风说着搞笑又踏实的誓言,看着眼前的小伙,念着曾经的良人,感触颇多:
这句台词其实是《只有芸知道》中的一个情感爆发点。林太丈夫早已去世,留下她在异国他乡,守着回忆过日子。
平日里那样温柔的林太,在隋东风和罗芸的结婚晚宴上触景生情,满含爱意却心有不甘地控诉林先生,为什么丢下她一个人。
徐帆真不愧是影后级别的演技,很多人看到这里,情绪都失控了。本就身患先天疾病的罗芸又怎会没有想法呢?
因为深爱,林太每天抚摸着林先生的画作,看着他留下的印章,记着每一个相遇的画面,与记忆里的林先生一起,陪着自己走完人生。
在不能白头偕老的婚姻里,罗芸就是「林先生」,她仿佛看见了没有了罗芸的隋东风。
但是,罗芸也好,林太也罢,即便早已知道故事的结局,还是将对方归入自己未来的所有计划里,义无反顾爱下去。
而对于隋东风和林先生来说,他们准备好了永远,却从未想过再见。
有人说,所谓「与子偕老」,并不是两个人相伴活到老才算数。带着另一个人的爱意和信念活下去,每一个日子都算数。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要过的日子。”
隋东风带着罗芸的骨灰去看鲸鱼,这是罗芸念念不忘却没完成的梦想。
他一直对妻子的这个梦想耿耿于怀。还在恋爱的时候,隋东风曾经邀约罗芸去看鲸鱼,但是一场阴差阳错,错过了机会。
婚后,隋东风也曾精心准备,为妻子送来惊喜——巨幅鲸鱼招贴画,正挂在二人的卧室床头。
时隔多年,在完成遗愿的路上,隋东风终于知道了那个瞒了他近20年的秘密——
罗芸喜欢像好友那样去追风跨海,喜欢看鲸鱼冲出水面,但是她更愿意和隋东风,在温暖平和的世外桃园——克莱德小镇一呆就是15年。
用好友的话来说,罗芸爱隋东风胜过生命。
隋东风又何尝不是呢?
原本是考上音乐学院的才子,为了给足罗芸安全感,撑起他和她的家,隋东风拿着那赢来的10万块,在克莱德小镇开起了餐馆。
在隋东风看来,有了独栋的房子,有了自己的餐馆,一只守着主人的忠诚爱犬,就可以给罗芸全部的安全感。
但是罗芸坚定地说:
我的安全感,是你。
很多人肯定会怼,不过是看个鲸鱼,这点小愿望都满足不了,还说什么付出。
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无论是隋东风还是罗芸,他们从来没有想要要求对方一定做到什么。可是他们都默契的把对方的需求努力放在第一顺位。
在他们看来,只要有彼此的日子,就是自己想过的日子。在哪里,怎样过,又有什么所谓呢?
这15年里,隋东风唯一没能给到的,就是完成罗芸的「鲸鱼梦想」。
如今当他在大海上,看着冲出水浪的鲸鱼翻腾着呼唤,隋东风那双很久没有生机的眼睛,竟然泛起了希望。
他疯狂的向鲸鱼招手,大声呼喊回应鲸鱼群,像是和罗芸告别一样。
罗芸不是没有想过和隋东风白头偕老,但是生活里的暗伤,时刻都在提醒罗芸,即便二人处在「世外桃源」里甘之如饴,可未来呢?罗芸不愿意未来的隋东风,因为自己的离去而变得消极。
她压抑了许久的情绪,在至美的极光下爆发了。她祈愿,求神无论用何种方式,毁了这间安逸的餐馆。
为了「没有罗芸的隋东风」好好活下去。
当她看见火灾中破败餐馆和丈夫满目的焦虑,罗芸终于意识到,这间餐馆是隋东风可以给自己一个家的精神支柱,他此时有多痛,就爱自己有多深。
那句「苦啊」,一直刻在罗芸的心底。
这就是中国人的爱情,既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不到了,那不如放手,不如成全,在人间烟火中为最爱的人,求得一个圆满。
罗芸不是没有争过,面对持枪吃霸王餐的人,温柔可人的罗芸会颤抖着冲上去捍卫自己的生活,即便事后吓得躲在隋东风怀里轻轻颤抖;
罗芸常常说,遇见隋东风是幸运的,全天下最好的男人,就是他了。
但是书单君想说,罗芸是聪明的,在选择伴侣的过程里,她赌对了。
我们常常会想,为什么遇到的那个人,总是不对的?原因其实挺简单。因为我们遇到的那个错的人,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来没有正确的回应。
两性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婚姻:挑战》一书中这样解释,选择伴侣时考虑的因素,和婚姻中冲突的原因,是一致的。
在决定结婚的一瞬间,我们会觉得和自己的另一半特别契合,感觉到彼此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一致的。
但是事实是,打脸来得太快了。
一个正确的伴侣,往往具有差异化的生活方式,夫妻二人是互相补充的存在。
罗芸和隋东风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他们一个天生乐观主义,一个天生过得压抑,一个相当有担当,一个缺乏安全感。
但是,在面对潜在的「危险」慢慢地来到之前,罗芸一反常态,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娇弱女生,变得异常强大。
婚姻里否定的力量远远高于需求的力量。比如说,妻子想丈夫陪着出门逛街,可是丈夫不想去。这时候,即使妻子如愿出门了,她心里还是会对否定她陪伴需求的丈夫,有些怨怼。
但是,做一个否定的决定比做出需求的决定,需要的勇气更多。
罗芸用尽了勇气,拥有了「保护者」的姿态,她要保护未来的隋东风。
什么是中国人的爱情观
《只有芸知道》这部影片最打动书单君的,是结尾里罗芸写给隋东风的信: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相信你已经从我的死亡里走出来了,重新拿起来你爱的长笛。
这样艺术化处理的电影手法,是浪漫而超现实的,但又是那样顺其自然。
在罗芸看来,她与隋东风的爱,是彼此成就对方的完美婚姻——隋东风抛下一切给了罗芸近20年的完美爱情,罗芸也要留给隋东风一份爱,伴随他渡过漫漫十几年。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书单君想说,影片其实是源于一对夫妻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如果你也去看了电影,相信你会在影片最后看到这样一组照片。
冯导回忆说,自己的朋友张述和他的爱妻,就将他们的生活过成了别人的理想。
电影中隋东风脚踩单车载着一身红衣的罗芸,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像极了张述和罗洋80年代恋爱时的那个浪漫样子。
书单君写稿的时候,和公司同事闲聊这部电影,我司一位40+的“小哥哥”说,开始看的时候不太信自己会看哭,结果泪崩了。
因为真实。
红裙子、单车、满地落叶、异国他乡、彼此归属,都成了他「上头」的触发点。80年代的单纯爱情,就是不如微博热搜狗血,可偏偏惹得不少人感慨万千。
在年纪稍长的人看来,骑着单车带着姑娘就是恋爱,后座上坐着的就是全天下最漂亮的女孩。两个人一只狗,就是简单、干净的爱情!
回来看看现在。2018年,全国结婚率不过7.2%,比起2010年的9.3%,让无数人嚷嚷着10年来结婚率创新低。不过,离婚率却稳步提升,高达38%,达到了一种吊诡的平衡。
连续几年的婚姻数据,让不少人发出灵魂拷问,中国人的爱情,还来不来得及抢救下?
婚还没结呢,先恐惧;结了婚过两天又要离;枕边人都靠不住,我们还能信谁?我们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可是,生活里就是有这样成全彼此,相濡以沫的爱情。
那种朴素又浪漫的中国式爱情确实存在过,他们笨笨的、慢慢的爱着彼此,是老去的岁月里一点点痕迹,是现在社会中向往已久的「返璞归真」。
《奇葩说》有一期讨论恐婚的辩题很吸引书单君。蔡康永在结尾的时候说:
在讨论婚姻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有期待的婚姻的样子。
如果用德雷克斯「集体生活逻辑」的观点来看,婚姻其实是一种合作模式。既然是合作,怎么可能是完美的?
但是,我们更多人习惯了婚姻里相互制衡和推卸责任,反而忘记了最开始那一眼万年的心动,和婚姻中此时此刻的珍贵。
追求完美婚姻的想法一直存在,以至于这种想法产生的力量,让我们对拥有的美好视而不见。
影片最后,隋东风以二人的名义,捐了一把蓝色的椅子,上面镌刻着:
你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他重新养了一只爱犬,带着它散步喝水,累了就坐在那把椅子上歇歇,像是罗芸期待的那样,过得很好。
书单君想,对于爱情来讲,这就足够了。
图源 | 电影《只有芸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