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生多多之前,我一直很信奉我妈那句“生个孩子不就多加双碗筷”的人生金句。
结果生完之后才知道,养个娃简直比带猪队友老公升级打怪还要难,毕竟四脚吞金兽不是浪得虚名的。
身边的当代鸡娃爹妈们,说起来一家几口人月薪也能到五六万,日子却过得跟五六千时一模一样。年轻时候想买啥买啥,工资虽然月光但都花在自个儿身上。
这突然人到中年反倒越活越小气了,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唯有在娃身上那叫一个大方。
婴儿的游泳早教,大一点的英语乐器,再大一点花销可就多了去了,不信你们看看每个月的账单里,只有一丝一毫是花在自己身上,为娃挥金如土面不改色。
这人啊,一旦有娃了,贵和不贵的度量衡就变了。
以前买CK包都嗷嗷叫贵,现在娃补习班千把块不也咬牙忍着?据不完全统计多多目前还有三四个兴趣班,学的到底咋样咱也不好说,但每次交钱时,肉是真的疼。
前两天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的文章里有一句逻辑满分的话“妈妈学历越高孩子人生越优秀”,嗯,乍一看还小骄傲了一下。
可是转念一想,不对啊,老娘双一流硕士毕业,为啥娃就这么渣?嗯,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基因遭到了猪队友多爸拖了后腿!
新时代社会环境下的养娃,甩锅也要有一套完整的逻辑闭环。有了这么强有力的结论撑腰,以后我的家庭地位势必会拔高到另一个新高度~
光自我膨胀没用,要带娃一起牛逼才算是老母亲界那颗闪闪发光的鸡娃星。
一次是高考时,另一次是生娃后。
多多一岁就去早教班连练大动作了,后面手工画画、乐高舞蹈我是一样没落下,同班的一个妈妈说:
为了孩子成绩达标,多少陪读老妈一边被掏空钱包一边还被累断了老腰。
时常觉得老天爷给妈妈们发小孩的时候是全凭手感,有的娃心灵手巧乖巧懂事,有的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绝大多数时候,牛娃永远被分配在别的妈妈怀里,你说气不气?
曾以为娃是天才,后来发现是想象力作怪;曾期望娃能上哈佛牛津,后来目标降到不啃老就行。
有人说,养娃不至于这么拼,散养就好。
你散养倒是轻松了,三年后幼升小咋办?六年后小升初咋办?九年后初升高咋办?
群里有个妈妈,头胎二胎都是儿子,原本生娃时候那个开心劲儿,现在都变成带娃时候生的气和流的泪了。
带完老大带老二,左手小学高数右手幼儿启蒙,陪读这几年下来,孩子还是那俩熊孩子,老母亲自己倒是越来越多才多艺了。
咱们小时候没这个条件学,现在有娃了以后,嘿~老天爷总算给老母亲一个机会好好回炉重造了。
别看她人到中年,体型越来越随心所欲,但经历过两个娃N个兴趣班的轮番熏陶,那个艺术气息在一众中年妇女里绝对KOL级别。
现在每次奥数课下课,别的家长老师都是问孩子听懂了没,到她这里就变成了“强强妈妈,你听懂了吗?”
你瞅瞅,现在娃想学点儿傻,不管多难、不管自己行不行,当代老母都能硬着头皮自学成才。
现在她微信签名都改了,改成:
以前觉得嫁给多爸是遇到了命里的克星,生娃后才发现中年老母的人生克星明明是娃啊。
对中年人来说有没有性生活早就不重要了,但是娃上学补习有没有用、出不出成绩那可是当代家庭矛盾的直接导火索。
你看到那些牛娃,那个不是花大钱鸡出来的。连歌里都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孩子,谁都养不起。
但凡脱离了哺乳期,就要开始漫长的鸡娃训练模式,从此以后你、老公、娃就像一个“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的循环。
中年女人最不想面对的斯件事,是体重秤的数字、下水槽的头发、瘫床上的老公和鸡不动的孩子。
绝不允许你带错娃
更不允许你不好看
就像自从给多多买了张5000块的学习桌后,她的小房间就成了家里的无底碎钞机,可这只是残酷中年陪读生活的开始,你需要准备好的只有钱和命。
进口绘本、手工材料、逻辑读物、成套训练教程,这还都是儿童房的基础配置,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的开端。
现实世界的残忍很快会让你认识到还有个叫“内部讲义”的东西,这才是鸡娃界的终极奥义,朝圣水准不亚于多年前的黄冈密卷。
这些只是鸡娃冒险旅程的的冰山一角,如果真要详细计算把一个孩子养育到考上大学到底要花多少钱,恐怕算出来都能吓死人。
鸡娃投入太过巨大,当投入回报比偏低时,每训娃一句都像是再打自己的脸、都像是对自己曾经付出的否定。
但是吧,带娃升级打怪就像双十一双十二的在淘宝盖楼,呕心沥血结果只换来红包一毛九。
所以当妈妈
就是愿意拼最大的努力
PS:多妈觉得相比于鸡娃,更重要的是带娃后自己也得到成长。很多时候就是执念作祟,如果你自己想不通,非要跟自己、跟老公、跟孩子过不去,那就只能劝你多买点降压药和速效救心丸了~
我是多多妈
一个绝不允许你带错娃
好文推荐:戳标题即可查看
滚蛋吧,避孕药!
点“在看”给我送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