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认为:体壮为健,心怡为康。健康被视为身心两个方面。如今,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应该注意身心一体的健康。不过“壮”和“怡”的解释和表现古今差别就很大了。理论上人的自然寿命可以达到140岁,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将近八十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提前患病、提起残废、提前死亡也是很普遍。
在英国,街头看到的肥胖的人数比起我国大得多,而且远远超出我们“壮”的标准,夜店、酒吧的生意很不错,每周至少两个夜晚是火爆的,聚集了释放身心的人们,当然酒就是必不可少。
我们国家城市重的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发达国家越来越相似,脑力劳动越来越多,这与古人不同,所以必须加强锻炼,否则身体缺乏运动;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各种饮食丰富多彩,快餐业发展迅速,这也导致了一些人营养过剩,其实有钱吃好并非就是“合理膳食”。
人是自然、社会和心理三大因素的统一体。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思想和行为,无论是做事还是对人,都在心理的支配和影响之中。心理状态的优劣是否健康完好关系重大而普遍。如今工作、学习、与人相处等,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人们欲望的攀升,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人经常处于什么样的心境和情绪是人的生活是否美满的基本状态和质量高低的体现,当代社会人们已经从温饱,从物质生活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营养)、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注意休息、疾病防治。
心态好是关键因素。从心理无病到心理健康完好是一个不断提高的程度。树欲静而风不止。生活和事业中总会有坎坷、压力和打击,而且总会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上述因素中心理平衡最重要,不是摆在面前的好吃的就要吃,不是舒适了就不锻炼,不是别人做了自己就追,不是一切都要求一帆风顺……总之,是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一个体现就是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调节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