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9-12-12 23: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

  《我们的时代》是一本由王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60元,页数:40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一):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

  洋洋百万字,构筑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激荡三十年,展现一代网络创业者奋斗史。这就是王强的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三部曲所蕴含的主要内容

  小说以来自山西西北部的一名大学生毕业生裴庆华的创业历程主线,以理性思维生动细节、大开大合的情节描述了中国互联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代人奋斗结果,这里有苦难困惑、有屈辱眼泪、有抗争坚强、有荣耀光环,他们步履蹒跚,磕磕绊绊,一路走来,开创出互联网工业蓬蓬勃勃的火热局面是的手机电脑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必须;浏览网页、网上购物已经以其快速、便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天。这已经成为现代文明标志,这已经我们在享受着现代信息便利时候,有谁能够想象到当初创业者的艰难?

  小说的第一部从1990年开始写起。1990年正是通信发展的起步阶段,Bp机正方兴未艾。裴庆华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研究所,就借住在萧闯家。裴庆华与女友简英说好准备出国,而萧闯为无业游民,其女友谢航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主要从事电脑的销售工作。两对四个人故事就此开始。最终,裴庆华与所里的谭启章、林益民成立公司,主要从事境外电脑的代买工作;而萧闯毕业后在家猫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炒股,掘得第一桶金后,从开网吧开始,涉足网络,最终发展游戏等,于此同时女朋友谢航的感情不断升温,最终同居。裴庆华与谭启章、林益民的华研公司也在经过了最艰难的创业阶段后,日趋稳定,期间裴庆华认识报社记者舒志红,确定恋爱关系,但也因不能出国而与简英的关系越来越淡。这时候林益民准备售卖杂牌机,但被谭启章借机除名,林益民出走。但是在华研发壮大后,也开始进行电脑组装业务,但因内存条被林益民举报,裴庆华无奈担责,被谭启章送入狱中,度过五年时光。小说第一部到此结束

  如果小说第一部是电脑的发展历程的话,那么从第二部开始,中国互联网就此起步。第二部从裴庆华出狱写起,这时候华研在谭启章的苦心经营下已经成为大公司,出狱后的裴庆华继续借助萧闯家里,创办了汉商网,中国的互联网销售、广告等业务从此起步。到了第三部,裴庆华、萧闯相继成功,成为业界翘楚。虽然事业成功,但是二人的感情却频频亮红灯现实裴庆华和舒志红结束情感历程,紧接着萧闯也和谢航结束了十一年的感情,在谢航经历了至少三段感情之后,最终与萧闯再续前缘。在裴庆华、萧闯的事业发展阶段,二人有过争吵、有过友情破裂,有过相互竞争,但最终冰释前嫌,捂手言和,携手共进。

  在小说中,这三十年间大事均在小说中体现。如港澳回归、共进新千年、非典、汶川大地震等国家大事均在小说中得以体现。同时小说故事发生地在北京,于是,我们跟着作者在北京的长安街、魏公村、木樨地、中关村、芍药居等地游历。由于我对北京较为熟悉,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将人物放在现实的地点,让作品多了一些真实性,更让读者容易进入故事,与小说中的人物同起同落,同喜同悲。

  结构方面,小说以四个主人公的创业经历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单线结构让作品更好看。什么是好的小说?我个人认为就是虽然篇幅很长但是让人感觉不到篇幅长的小说就是成功的小说;是那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我们的时代》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是的,虽然裴庆华们的故事距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很远很远,但是在小说中我们见识到了他们工作的压力和创业的艰难。同时作者挖掘人性方面也非常成功,他让我们看到了商界残酷无情,但也看到了裴庆华们的百折不挠和奔向光明信心决心。所以说,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请读《我们的时代》;想了解上世界九十年代北京的发展历程,请阅读《我们的时代》;想了解那一代人的精神风貌,也请阅读《我们的时代》。我相信,这真的是一部让你拿起就放不下的书。

  xt�� e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二):这是一个追梦的时代,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

  “这是一个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伟大时代!”

  一、题外话

  今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年头,我们不仅迎来了世所瞩目的高光时刻——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观看了天安门前的大阅兵,聆听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庄严讲话,有感于习主席“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的郑重宣告,今天的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欺压、落后挨打的中国了。但是也经历了诸如中美贸易加剧、香港暴乱事件升级等一系列插曲。我感觉这是我们中国发展到现在、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正一反两个方面的印证——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二、之于《我们的时代》

  话说回来,前面的开场白,似乎与王强老师的这部半丸子巨著《我们的时代》不相关联实际上我认为刚好相反。《我们的时代》所讲述的个人命运的改变,渐而呈现出国家面貌的改变,正是中国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的过程,是中国从弱到强、一步步从被边缘化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历史进程。从1990年—2018年,这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无数中国人的努力拼搏,正是奠定中国如今在国家上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基础,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没有前因不会有后果。因而,在说这部精彩的小说之前,我想谈一下中美买一之间的摩擦。实际上,《我们的时代》小说里,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中美之间的较量,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美国试图通过中美贸易战、挑动香港暴乱等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正是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强盛而美国人的心虚了,他们不愿见到中国崛起强大、不愿见到中国挑战它们在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全球霸主地位。但是,这是你一厢情愿能够做得到的吗?显然,美国只能通过升级中美贸易战、暗中搞乱香港,甚至粗暴以新疆、香港的民主自由幌子,挑唆舆论,混淆视听企图干扰中国内政。但是这是你能够主宰得了的吗?正如小说里,代表美国的电脑企业在9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市场,那是开疆拓土的巨大市场,裴庆华、谢航两位主角都在为美国的公司服务;但是这代表不了我们要超越你美国的实际。裴庆华的华研,在还是某国字号研究院研究所的服务中心的时候,虽然代理的是美国拓扑故事的电脑销售和服务业务,就有过想要创立自己品牌长远打算,最后裴庆华、谢航他们真正的做到了。我从裴庆华一步步将华研品牌做大做强的故事里,甚至看到了华为创业的影子

  三、小说本身

  在我拿到读完《我们的时代》三部曲的时候,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把这套书与《平凡的世界》《大江东去》并列起来,一起构成波澜壮阔的“时代三部曲”。读完整套小说的时候,这个观念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它拥有了比肩经典名著宏大故事结构,精准的捕捉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时代特征,还有属于奋斗者、开拓者的“青春之歌”。

  1990年——2018年,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生人的创业时代、黄金时代。作为小说主角的裴庆华、谢航、萧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经历了单片机、BP机及其后的“大哥大”时代,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变国企下岗高潮的时代,经历了邓小平南巡那“振奋人心”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东欧剧变”带来的人心不安迷茫时刻,见证了麦当劳、大彩电进入中国,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见证了有奖明信片、倒卖股权证等事件……当然,更多的还是他们那一代人在国家百业待兴而他们处于国门、市场、机会大开的时代,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个人发愤图强、抓住机会改变命运的精彩故事。

  作为一名“80”后,1990年—2018年,这三十年间,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求学到工作的黄金时代。我们见证了时代的脉动和历史的脚步。《我们的时代》里的某些经历和过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也是那个时代的实践者参与者。时代的大幕早已拉开,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大展拳脚挥斥方遒、报效国家的更好的时代。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三):为我们的时代重新塑造人的形象 王强小说新作《我们的时代》谱写激荡三十年

  《我们的时代》是一部人的生命史和成长史,我们可以读到,在这三十年中,具有现代化精神、商业精神和世界格局的新一代中国人怎样发轫、成长丰满起来的,小说生动展现了大时代中人的精神状态、在改变个人命运的拼搏中,价值体系如何构成、正义欲望的如何对话生命价值的如何认知

  在我们的时代,去阅读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是需要勇气的。时间大家都有,但我们的时间已经被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了。而将我们的时间碎片化的,就是小说《我们的时代》的故事主人公们。小说《我们的时代》描写了一批生动形象的创业者,从1990年到2018年间,以中关村电脑制造起步,发展到互联网和万物互联时代,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形态,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场景。我们的时代因之而改变。这部小说是如此生动,以至于可以手不释卷,沉浸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仿佛又成了前互联网时代的读者。

  作为一名生活于中国民营经济策源地浙江的读者,我可能更熟悉浙江草根创业者的创业悲欢,他们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山民,为了改变命运,鸡毛换糖,拥抱市场。而小说《我们的时代》的故事发生在特大城市北京和上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城市,只有城市,在成为文明的风暴中心。这样的视角也暗合了此前十来年浙江的发展道路,如今杭州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中心,这是三十年激荡岁月后半段的故事。这样的视角,能使我对这部小说的故事感到亲切

  小说以北京某大学毕业的三位同学裴庆华、谢航、萧闯的创业经历和情感纠葛为主线。从裴庆华创办民族名牌华研电脑、萧闯倒卖股权证积累原始资本、谢航加入国际电脑巨头成为中国区高管的故事开始说起,大时代的风雨相伴交织,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宏观调控金融危机泡沫破灭、姓社姓资的政治抉择、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春来、加入世贸、非典冲击、北京奥运等大事件。小说故事结束的2018年,萧闯因投机区块货币破产、谢航手握巨资风投公司风生水起,裴庆华还在执着于无人驾驶汽车等中国制造的艰苦摸索,而此时,企业家二代已经崛起,85后乃至90后的创业家正在激扬梦想……

  写过小说的人都知道,要描写一个比较久远时代的人物故事,作者往往能够用比较超越的视角审视笔下的时代与人物,而描写当前的时代,就要显得困难得多。余华的小说《兄弟上下集就是一个鲜明对比。当时我们读了《兄弟》上部以后,都急切地等待下部尽快出版,但下部带给我们的阅读体验,却是非失望的。这点大家都应该会有体会吧。我们的时代太迅疾了,一个个浪潮奔涌而来,此前的事件还没有来得及观察评判,新的事件就已经要被更新了。写作者难以把握事件背后精神世界汹涌波澜和它的来龙去脉。以余华的才气思想深度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王强应该是比较好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运用了有创造性想象力,把历史资料和业界故事整合起来,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其间依逻辑发展。

  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我们的时代》是一部商业小说,它是在写商战残酷陷阱以及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发现的过程,但作者的抱负远远不止于此,这部小说更是一部社会和政治变迁史,展现了历史的建构,通过一个个不同的人对国家和个人未来过往愿景,演义和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作者比较好的克服了商业小说只见商战不见人的缺点,人的成长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始终是他的中心抱负。

  《我们的时代》分成三部,在读到第二部的时候,我有点担心,这部小说会不会成为创业史之类的产业英雄传,会不会有故事吞噬人物的危险,但到第三部的时候,我注意到,作者逐渐将笔锋转向人物的道德困境,他为时代创造人的形象地努力变得鲜明起来,他塑造的任务形象是可以验证的,作者探索了小说最后的边境——内在的心灵世界

  《我们的时代》是一部人的生命史和成长史,我们可以读到,在这三十年中,具有现代化精神、商业精神和世界格局的新一代中国人怎样发轫、成长和丰满起来的,小说生动展现了大时代中人的精神状态、在改变个人命运的拼搏中,价值体系如何构成、正义与欲望的如何对话、生命价值的如何认知。它是近30年来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

  唯一的不足,作者笔下的人物都太成功了。在法文原意中,企业家是冒险事业的组织者。他们凭籍对生产要素的发现、利用、整合和管理,从事生产活动,并承当盈亏的不确定风险。在这个振奋人心的冒险事业中,成功者和失败者一样值得尊重。他们的梦想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想辜负这个时代,因为,我们的这个时代——

“终于有机会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

  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样的信念,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国家社会向上走的力量源泉。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四):一个领头人,在可自由选择时,应永远站在人性的最高的价值观层次 ———王强《我们的时代》

  “若不惦记将来,谁能撑过现在?”是《我们的时代》第一部目录中的第7章节的标题。我开篇就把这句话拎出来,是因为它适合我们所有人奋斗之思想。“将来”即“希望”!一个人有希翼就有克服一切困难所具备的力量!文字通常是通过两种方式呈现出来———“有力量的”和“没有力量的”。无疑,《我们的时代》三部曲中的文字带给我们的是“有力量的”存在。

  《我们的时代》是著名的新商业小说作家王强的作品。继有国内职场商战小说开山之作美誉的《圈子圈套》三部曲到《创始人》、《螳螂》等作品后,于2019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的又一部力作。王强本是工科硕士学位,却在文字的世界创作出一片新天地。《我们的时代》是他以自己在国内的电脑公司底层员工升到IT行业外企在华机构管理职场精英人士的工作经历,及后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并涉足风险投资、战略咨询等的商界实战打底为我们谱写的一部洋洋洒洒百万字长篇小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位亲历参与者对中国从1990—2018年的发展史的见证。把这30年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近百年以来都处在屈辱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凡的三十年,是该铭记的三十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新在世界上建树尊严的三十年。

  《我们的时代》第一部,开篇以一场激情演讲拉开时代的帷幕。作者以倒叙的书写手法,让曾赤贫的学子裴庆华——作为十位杰出校友代表——在母校105周年的校庆上,与学弟学妹分享他的成功经验的演讲开始。精彩的两则实例故事及他对“商业本质”的智慧理解文字,一下就能把人的情绪燃烧起来,极大的启悟读之人的思维方式,有脑洞大开之感:

  “…………第二个故事说的也是个大学毕业生,也在思考赚什么人的钱。他的结论是赚比他聪明的人的钱,于是便搞了个社交网站,为事业有成的精英人士搭建社交网络,结果网站的用户数和访问量寥寥无几。因为没他聪明的人搞不懂这网站有何玄妙,而比他聪明的人又很少上网。他向一位前辈倾诉烦恼,前辈听后哈哈大笑,说只有傻子才想赚聪明人的钱!他一下顿悟,立刻反其道而行之,改为赚比他傻的人的钱。现在他做的是一家视频点播网站,人气很旺,个中缘由也不用我多说,你们懂的。”………………………………“幸运的是我碰巧遇上了信息革命,从最初的个人电脑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和正处于萌芽中的万物互联,我都有幸参与其中,并伴随时代一同成长。”………………………………………“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遇也有各自的挑战,既有各自的幸运也有各自的劫数。我想与你们分享的便是我与你们的父兄所经历的那个时代…………”

  尼采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的步伐,从主人翁所拥有的第一个“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BP机”开始,进入中国这段沧桑巨变、日新月异的激荡三十年改革发展史。

  《我们的时代》是典型的商战小说类型。很容易读,文字简练流畅。很真实的、犀利的反应出在职场和商场中的人和事。是所有职场中人、创业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实战经验书籍。

  整部书以裴庆华、箫闯和谢航三人为中心人物。故事情节围绕着他们之间的恨与爱、悲欢与涕笑、帮衬与背叛等各种感情纠葛为情感线展开,并辅以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在商场和职场上的生死厮杀、颠覆对决的商战情景,构筑出个中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

  一:裴庆华,从山西考到北京读大学的赤贫学子,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国有科研院所工作。囊中羞涩,长期借住在好友箫闯家中,是一个典型的一文不名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一名不文的、甚至在职场生涯打拼途中遭遇5年牢狱之灾的人,把自己的公司成功运作上市,让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巅峰。他靠地是什么?就是此志不渝的拼搏、开拓创新精神。书中笔墨对他的书写是最多的。从他胼手胝足寻求“自立”到要在社会上谋求自我位置的“自强”,再到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的一系列践行和思想的不断蜕变升华,都为我们充分展示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之境界———“一个领头人,在可自由选择时,应永远站在人性的最高的价值观层次去担负起社会责任。”

  裴庆华这个人物不是孤立的经历。他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所有艰苦奋斗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个人的砥砺前行,也是中国忍辱前行的过程,浸泡了无数中国人的血与泪。书中陈列的真实事件:2000年奥运申请失败到2008年的北京成功申办;1990年中国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被美国“误炸”到2001年中国战斗机与美国侦察机相撞事件中位置的转换,都充分证明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国民自信心也越来越足的事实。所有中国人的成功汇聚成一起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国!

  二:谢航,北京女孩,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外企工作的白领。从普通销售人员升到IT行业在华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堪称职场精英、商战高手。后又涉足风险投资等多种领域自主创业。一路走来有泪水有欢笑、有失败有成功,酸甜苦辣样样尝过。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她与箫闯的情感纠葛,以及她后来的两段风格完全迥异的恋情。不管是异国恋,还是相差17岁的姐弟恋,都将会让读者更多的探视到一个人的内心复杂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谢航的工作情景和事业步伐的精细描写,实际暗含外资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史。以谢航长期履历在外资企业在华机构的经历,论述出外资企业如何从最初在华的绝对优势到优势的慢慢被减弱,再到外企逐渐失去在华的红利期的因素;另一面,也同时反衬出中国徐图自强的艰辛过程:从一开始靠完全引进外高科技产品和技术,逐步到自主研发,再逐步到建立和完善出本土的高科技产品,这才让中国企业有了对抗市场的力量。正如书中文字所描述:

  “所谓做人做事的原则与底线都是有个前提,就是首先要有手段。如果没有手段可用,原则与底线只不过是无奈与认命的美称而已。就好比唯有核国家才可以大谈特谈核武器使用的若干原则。”

  三:箫闯,谢航的男朋友,从来没有正儿八经上个一天班的一个人。脑袋瓜子灵活多变,是一个典型的时代弄潮儿形象。“投资股票”、“开网吧”、“投资网络游戏”等等,一切与时代最新脉络挂钩的机遇都被他成功抓住。看到书中描述箫闯去深圳认购股票的场景的文字,我脑子里呈现出来的是1994年潘虹主演的电影《股疯》的画面———“疯狂”、“沸腾”的人群。这也真实的反应出在那个时代,贫苦积压下太久的中国人,一旦从改革初期阶段窥视到一丝曙光,就爆发出雷鸣般追逐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才有后来“那个时代是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这一说法。

  箫闯代表的是在改革开放的车轮滚滚中被推在时代潮流浪尖上的一群人,他们有狂欢与落幕、有收获与付出、有泪水与欢笑。具体到书中的箫闯,是一个为获取自身利益不惜一切手段的精明商人。即便是昔日兄弟也毫不避讳,充满着狼性;对待初恋纯真又至深,却又混杂着对其她女人性欲的强烈渴望。凸显的人格分裂,导致他和女友谢航二十多年的分离;同铁如亲兄弟感情的裴庆华长时间的商战撕逼。故事的结局最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兄弟握手言和。符合整部书的中心思想:“明天会更好”的完美大结局。 书中除了三位主人公,还刻画了众多形形色色的各具人物。有50、60、70、80代生人。不同时代的人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思想、奋斗目标。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在书中对应找出自己所熟悉的时代特色、所熟知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大事件………《我们的时代》不单是书中人的时代,也是我们自己厕身于其中的时代。这是别的书无法呈现给我们的亲切感。

  《我们的时代》不只是一部商战小说,它是一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来几十年的洪流和浮沉其中的人与事。由于小说的兼容并蓄,众声可喧哗的属性,或许小说比起历史政治论述一个时代还更真切实在些。

  不以成败论英雄。让我想到曾强这个网络先驱者。1996年,曾强在首都体育馆开出中国第一家网吧,在当时中国网民还不满1万人。这后,曾强还率先探索过网络支付、电子商城等,但没成功。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他们是最该被铭记的一代开拓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是靠一代一代人接力去完成,非一蹴而就。踏着先驱者的步伐,一步一步奠定成功的基石,为中国的未来及生活在这个国度中的每一个子民的明天更美好——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三部曲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五):不负时代 逐梦前行——读王强新作《我们的时代》

  三十年的时间,如长河不息奔流入海,仿佛只是一瞬,而那些伴着时代脚步滔滔前行中激荡起的浪花与漩涡,却清晰地印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我们的时代》以1990年-2018年为时间轴,以IT、投资产业为背景,讲述了以裴庆华、谢航、萧闯等为代表的创业群体,在时代大潮中的事业兴衰和命运沉浮。对于二十世纪60、70、80年代出生人而言,这段历史太过熟悉,不管你是否曾经创业、是否接触过IT产业,都会从中找到感同身受的时代记忆,回望逐梦前行的时代轨迹。

  一、长长的旅程,熟悉的站台

  近3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提速、不断融入世界的重要时期,《我们的时代》带读者重新坐上这趟列车,重走这段长征路,那一个个熟悉的站台,串起时代的记忆。

  小平南巡、宏观调控、打击走私、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非典、9.11、中美南海撞机,一系列重要政策、重大事件影响着这个时代的进程;联想、方正、阿里巴巴、苹果、诺基亚、三星、顺风、携程、双飞燕,台式机、笔记本、水军、MSN、QQ、微信、陌陌、网游、区块链,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李开复、周鸿祎……这些真实的品牌、人物、名词陆续登场,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带入作用。而IEM、华研、夏港,也会引发IBM、华硕、厦门的对号入座。书中,还特意插入了一群南方口音的人在香山谈论阿里巴巴的情节,把马云创业初期的香山聚会作为一个小细节,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读来饶有趣味。

  如同一条长长的旅程,与这个时代同行的读者,都会跟着这些熟悉的词语,随着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一站又一站,回望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正如作者王强所言:“无论美好与无奈,狂欢与落寞,收获与付出,这都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时代;无论大与小,现实与荒诞,这都是我们的时代。”

  二、在商业利益与人性坚守中寻得平衡

  作为本书的三个主人公,从裴庆华、谢航、萧闯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一代创业群体在商业利益与人性坚守中的挣扎与探索,并最终寻得平衡的坎坷历程。

  裴庆华的经历比较丰富而坎坷:从山西考到北京,名校硕士毕业,放弃出国机会,跟着谭启章离开研究所创办华研集团,凭着拼劲和韧劲市场开拓风生水起,为公司“顶缸”以走私罪入狱五年,出狱后重新创业,由电商转战投资,磨练成一名冷静、坚决甚至不择手段的职业投资人。入狱前,裴庆华是一个无惧困难的年初闯将,小小年纪就显露出颇具前瞻性的帅才,成为华研初创阶段的功臣。华研遭遇发展瓶颈时,谭启章决策走私倒卖一批硬盘,但被离开华研的林益民举报,最终,在谭启章的诱导与许诺下,裴庆华成了“替罪羊”,付出入狱五年的代价。五年后,IT市场已是风云突变,裴庆华再次开启创业之路,这时的裴庆华,已不是刚离开校园的学生,对社会、对商业、对竞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再次创业过程中,不变的,是他的果断、执著、坚毅、仗义,改变的,是他越发冷峻、残酷甚至不择手段。汉商网的创业过程中,裴庆华既体现出了团结带领一帮弟兄“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豪情与领袖风范,在竞争中也使用出了狙机、恐吓等诸般手段,体现出“重疗效”的实用主义。但考虑裴庆华代公司受过入狱的特殊经历,以及商界尔虞我诈的氛围,裴庆华的行为从读者感觉上,具有了相当的合理性。应该说,作者在裴庆华身上摒弃了“高大全”的形象刻画,迎着阳光,亦不避乌云,全方位塑造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开拓者形象。裴庆华不与谢航进行商业合作,体现了对金钱与友情界限的明确划分;对青年创业的扶持,展现了业界前辈的包容和体谅;对合并过程中个人利益的漠视,突显出更高层次的舍与得;加之对家人倚重的亲情,对女人关爱的柔情,这都让裴庆华的形象立体而丰满,烟火气与“神仙气”有机融为一体。

  谢航是从外企打工历练成独立经理人的女性创业者典型。创业者本不该区分性别,但性别的差异实实在在影响着人物的生活走向。从IEM推销电脑到转行资本运作,谢航的三十年职场生涯也是在坎坷、变故、奋进中踏歌而行。把握行业趋势,及时做出转变,是谢航的长处所在。她与裴庆华称得上心理上的知己,双方的友情纯洁而坚牢。她的“洁癖”使他忍受不了萧闯的背叛,与萧闯、外方经理、年轻创业者的三段感情,与她的职场生涯和个人生活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女性对情感的依赖,成为谢航成长历程不可或缺的篇章。而谢航与萧闯最终的复合,也给读者“曾经沧海难为水”、度尽劫波终成眷属的大团圆之感,与作者一同,向女主人公致以深深的祝福。

  萧闯初露面像个躁狂症患者,但他很钻,认准的事一根筋。离开校园蜇伏一段后,他南下深圳雇人排队认股,淘得股市第一桶金。他带领几个创业者,也经历了从经营电商到资本运作的发展过程。与裴庆华的冷静比,萧闯显得冲动、偏执、任性。而这个工作、生活中“毛病”不少的人,也具有不少可爱的品质,如对谢航爱情的执著,对携手创业者的关心,对纯朴友情的看重,对行业大势的洞察。三十年来虽打出不少自私、任性、冷酷的牌,但随着时间的打磨和润泽,萧闯在工作和感情方面,也取得了商业利益与人性坚守的平衡。事非经过不知难,这种成长历程,是普通道德说教所不能框范的,人生中,有些人你必须遇到,有些事你必须经历,谁也替代不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说,《我们的时代》中的三个主人公,正是在三十年的相爱相杀、互相学习、彼此冲突中,实现了“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的圆满。

  回望创业时暗夜陋室的灯光、轻抚多年摸爬滚打的累累伤痕,如裴庆华、谢航、萧闯一样在改革开放大时代成长的朋友们不妨静思:在经历追梦过程后,是否还保有创业时的初心与激情?是否拥有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云淡风轻?

  三、代际冲突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除了这三位主人公,本书还塑了谭启章、谭媛、舒志红、向翊飞、卢明等一系列创业者形象,基本涵盖了IT界老中青三个年代的创业者。而代际之间的差异的冲突,也成了本书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关节。

  谭启章、林益民作为IT业第一代创业者,面临着传统体制走向市场的考验,他们的决策方式无不带有计划经济、传统单位的印迹。市场无情,多年的同事因权力之争劳燕分飞,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痛苦抉择,造就了这代元老级人物在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中挣扎与纠结的痛苦过程。裴庆华拿70岁不退休讽刺谭启章,但70岁的谭启章自有他不能退的难处和隐衷。

  裴庆华、谢航、萧闯作为第二代创业者,初出茅庐即进入市场汪洋,在中西文化和理念的碰撞间游走,勇敢地当潮头立,在“吃螃蟹”的同时,也经历着商业规则与人性坚守的考验。裴庆华和谢航无疑是顺应时代较快的,他们将商业规则和人际交往最大限度进行了区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同时,他们受到的传统教育,让他们只能有限度地放浪形骸,并最终宁静与平和地与“美好人生”握手。

  而向翊飞、司睿宁、网络主播OZ等,则反映出第三代创业者的一些特征:急功近利、工于心计、抛弃道德压力、偏执而极端。对比来讲,对前两代创业者,作者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同情,而对于第三代,则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批评。对于这种描写,我倒不认为是作者的偏见,而是这一代的群体特征尚处在形成期,通过裴庆华这一代人的视角,折射代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裴庆华在书中感叹:80后总埋怨60后、70后挡了他们发展的路,还抢了他们的同龄人当媳妇,有谁知道我们创业的艰辛?而谭启章既是引裴庆华入门的导师,也是送他进监狱的推手,这座大山何尝不是裴庆华一代曾经认为的阻力?

  代际冲突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抛开小说,你看看自己的家庭,周围的同事,代际冲突还少吗?如果偶尔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史,有闲再多读读中外历史,或许不同时代的人就会放下傲慢与偏见,少些喧哗与骚动,对前辈与后学都多一分理解与宽容。

  从《我们的时代》整体构架来说,以时间发展为轴线、历史事件为背景,IT产业为切入点,反映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历程的风云变换,展现了这个时代创业者群体的喜怒哀乐。从故事铺展来说,整体叙述比较四平八稳,人物与时代的冲突不够强烈。全书特别是第三部的商业术语较多,对业外人士阅读会产生障碍。

  读《我们的时代》,自然而然会想起《平凡的世界》,虽然故事背景不同,但记录时代脚步的脉络是共通的。从孙少平到裴庆华,你能感受到一种生生不息、拼搏进取的原动力。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都是追梦人。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着变形重生的金刚历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们的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