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是一本由师北宸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9-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一):写作成为一个人面向世界的武器
师老在他的知识星球里写过一句这样的话:“写作对我而言,就是和我自己相连、和周围人相连、和世界相连的工具。”
他也说过,“写作是一种疗愈”。
他还教更多的人学写作,他“识别人”,“认识人”,也“看见了人”。
如果真的能够将这些吸收进去,真正落到实处,那必然会迎来新的自我。
他,还有这本书,会让你看见另一个世界。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二):从工具到武器
可一旦深入进来,你发现读书要效果好,得写读书笔记吧。笔记要怎么记才算好呢?
工作中,要写周报汇报交流工作,只是罗列一周做了哪些事情吗,怎么写周报才能最大化发挥作用呢?
沟通表达,除了面对面交流,一对一微信聊天,有什么方式是能重复很多次,又能跨越时间、空间让思考沉淀和传播?
没错,都是写作。
进而,在满足了作为记录的基本工具属性之外,写作是如何从一份自我介绍让你脱颖而出?
如何把自己“卖”出去,而且“卖”很多次?
如何随时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抓住自己的aha moment?
又是如何通过简单心法和技法的不断修炼打造个人品牌,跳脱出工具成为武器的?
这本书都能找到答案。作为第一批内测读者,已经抢先读完全书书稿。不得不说,想要精进的你一定要亲自翻开书感受一下。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三):学习写作,读着一本书就够了
在我家的书架上,有两排排满了同一类别的书,就是写作,作为一枚至今为止还在写作圈外晃悠的中年女性,我一直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一支笔行走天下。
直到2017年年底,在职场写作课的招生文案里知道了师北宸这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购买了他的课程。
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从21天写作训练营的第一期一直参加到现在,从线下思维转型私房课的第一期,一直参加到现在。
最佩服师北宸老师的三点
1. 他的写作课,只有一条干货,人人可以听懂,听完即可上手。只要掌握了这一条底层逻辑,可以将写作这个技能应用到生活、工作、人际沟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2. 他永远会把对人的关注,放在第一位,书中讲了非常多来自他的学员、客户的故事,他把他们的成就看得比自己成功更重。
3. 他有非常多的光环,但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不到一丝的傲娇,相反,他的文字相当质朴、真性情、当然也有捍卫某种他认定的价值观时的犀利。
舒服、爽、感动,这是通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对于还算好读书的我来说,一本书能够牵动我这么多情绪,也实属不易。
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一本这样的书,不论是学习写作,还是精进自己,都去读一读吧,合上书,你会感慨相见恨晚哒。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四):一本给我深刻启发的书
今年四月第一次接触师北宸写作课,此后成为新书的首批试读者。说到读书,这几年也读了几百本,然而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并不多见,此书算一本。
一本书,是互联网资料的拼拼凑凑,散播焦虑,教大家如何炫技巧,如何“快速成功”,还是真的愿意用心,真诚地跟读者说心里话,说大实话,把读者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心上,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
而这本书,很真诚,很质朴,作者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考,一点点剥开了揉碎了,晒在读者面前。就如同作者本人的理念一样,关注的是文字背后的一个个人,关注的是每个人的成长,而不是彰显外在的那些东西。
一本书要做到道术结合,不容易。这也是我被这本书吸引的地方。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读过很多相关主题的书籍,也在写作的路上走了两三年。
然而,我却一直困惑于一些基本的问题:我为什么写作?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写作于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写作变现?是写作卖货?是发表看法,扮演大众导师,教导什么道理或方法?
这些答案都不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
我认识到,写作于我而言,是认识自我的工具,是自我精进的武器,是遵从本心,照料他人的路径,是看着自己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再到“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的修炼。
在术的层面,这本书也同样给到了非常多的方法,都是作者多年积累的总结。诸如写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如何真诚而有效的表达,如何倾听和阅读,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如何通过写作释放情绪……
克里希那穆提说:真相无法靠别人给你,你必须自己去发现它。这本书的阅读也是一样。
一本书写得再用心,若读者不能用心去读,不能敞开心扉真诚的交流和实践,那结果依然是无用的。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五):如果你曾经想过要学写作,这是一本你不能错过的书
还记得一年半前,第一次见师北宸,就是约在一家安静又有情调的书店。
走进书店,我顺手拿了一本书,找了个能看到门口的座位等他。他刚坐下,就问我手里的书是什么,最近在看什么书。
他是一个教写作的老师,爱看书,不奇怪。
但这本书里,我发现不是因为这个职业,而是这个人,于阅读、于写作,有着深刻而真切的链接。
如果你曾经想过要学写作,这是一本你不能错过的书。
1,想到【写作】这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
是语文老师的红字批改,是别人家孩子的好词好句,还是别人日进斗金的十万加文章?
一支笔,一张纸,不是写给别人,而是写给你自己。
2,我想写,但不知道写啥?
抛去了下笔的恐惧,却不知道写点啥,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如果有的话,书中大量的真实故事,会引领你发现自己的素材之源。
3,听了很多课,我还是不会写,怎么办?
市面上教写作的课,我也听了不少,大都有个特征,就是教你写作的技术,比如:如何起名等等,在注意力时代,这个当然重要,我的这篇短评,也期待着你因为题目吸引而点赞。但是,局限在此,你会很快就感受到无聊,而失去和文字的好感。
书中,作者借用很多陌生人(大牛)和熟悉人(学员和朋友)的案例,展示给你,有真情有真意的文字,是什么样子。
你沉浸在那种文字营造的舒缓节奏里,就像坐在一个安静的书店、悠扬的咖啡店,你放松下来了,你慢慢卸下了面具,去除了防备,你开始相信自己可以。
师北宸有很多光环,但是这本书带给你的感觉,却是【我能行】,而且你知道自己【怎么行】。
上面这些话,我写给自己,也写给你。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读后感(六):从不同的视角看这本书背后的人和事
几个月前就有一些朋友问我:“北宸老师的新书什么时候出?”
我如实回答说:“我也很期待,可是不知道具体时间,可能11月或12月。”
虽然心里早有了这个期待,可是当老师真正公布消息时,我心里的激动却比想象中的要猛烈许多。这或许是因为对老师创作这本书的过程有一些了解,也或许是因为对老师本人的了解,又或许是这一年里他给我带来的影响。原因应该都有。
——————————
对于师北宸老师的书及他本人,我可能找不到任何华丽的词藻去形容,从而更加愿意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认识老师一年,我感受到他是一个非常实诚的人。和他打交道,会发现自己是和一位有血有肉且非常真实自然的人在一起,这让人感觉自在且踏实,从而也会把所有与“人设”有关的东西抛到一边,并跟着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回真实的自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点在我所有的社交中几乎是没有的。我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时时说相应的话。可是在北宸老师这里,我就是我自己,我只说内心想说的话,这种感受实在棒极了! 关于老师的新书及更多的文章,亦是令人欣喜和期待。记得几个月前,我有幸得到老师一份写作手稿,当时在回程上,捧着它在机场看得如痴如醉,回来后却由于忙碌等原因没有给老师任何反馈,这一直是我觉得非常抱歉的地方。 毕竟那是老师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而这些文字的背后,又是他长久以来经验的积累,是投入了时间、精力去输出的内容。(对于创作者,对于文字,感觉我们需要报以尊重、珍惜、敬畏的态度。) 同时,在老师训练营学习的这一年里,我也非常喜欢他教授的方法以及实实在在的刻意练习方式,不夸张浮躁,一切那么真实自然。在这种练习中,不仅脚踏实地学习了技能,也学会了更加坦然地面对并接受真实的他人及自己。 前几天和一位老助教聊天,她现在在某知名杂志新媒体平台上稿,她对我说一定要珍惜在一把钥匙当助教的日子,因为在这里学到的,去到许多平台都用得上,哪怕是不同的要求,这个底层逻辑的思考方式依旧不变。 再如前些日子在今日头条的萌新作者群,我写作业的方法全是按照在一把钥匙学到的去写,在几百人的作业点评里,得到助教较为不错的评价,“行文流畅、有一定的写作功底……”,不过最后由于领域不够垂直,没能过第一批原创,却让我知道了按照这个方法去写非常棒,只要接下来更好地把握领域内容即可。 对于老师本人及他的新书,我想任何华丽的词藻都不足以形容那份宝贵的真实。同时由于有了这一年的种种经历和体验,我也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与写作有关的书籍,而是带我们在写作中走进自己内心,找回最真的自己,从而真正变得更加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