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结婚之前,有些事你应该想清楚
日期:2019-12-11 00:15:23 作者:小莫 来源:花边阅读 阅读:

结婚之前,有些事你应该想清楚

  要不要结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想结婚?这些问题可能问过自己无数遍了。

  头疼

  有趣的是,我们要么被催婚,要么被告知千万别结,少有声音平静理智为我们分析利弊

  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和亚当·德赖弗主演的这部电影,也许能帮我们理清思路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妻子妮可,演员丈夫查理,戏剧导演

  他们有个儿子正念小学

  两个生活在纽约的文艺工作者一路相伴,打下了一片天地

  无奈生活、感情事业方方面面都在变化他们的婚姻渐渐走向终点

  从相对无言,到恶语相向,再到对簿公堂争夺孩子抚养权……

  妮可和查理的故事,简直是一块绝好的婚姻试刀石:

  结婚应该做到什么?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0 1失声的女性

  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忽视自己。

  律师和妮可初次见面时,为了鼓励妮可表达,律师先把自己的前夫痛骂了一遍。

  伤心至极的妮可却本能地为丈夫辩护,他没那么糟。

  在她心里,丈夫白手起家事业心强,又能里能外。

  会做饭、补袜子、烫衣服收拾房子、陪孩子……擅长营造家的氛围,会帮助冷静处理情绪

  可以说是很模范了。

  律师感受到妮可被压抑的自我,她问妮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你想要住在哪里?

  妮可说,孩子好像不太喜欢洛杉矶。

  在妮可的说辞中,律师看不到“她自己”,律师强调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什么?

  妮可这才慢慢意识到,自己一直想留在洛杉矶,而不是追随丈夫去人生地不熟的纽约。

  还有,令她极度愤怒的是,丈夫很可能出轨了。

  作为妻子,她甘愿奉献,不再问自己,“我有什么感受?”,“我想要什么?”

  这是很多女性在情感关系中,尤其是婚姻状态里的习惯

  主动降格,把自己置于“弱势权力”的一方,出让决定权优先享乐权。

  出让多了,对方也会习惯掌控裁决一切。

  他会理所应当地认为,“我想要的时候是商定,你必须遵从;而你想要的时候只是讨论,我可以反对”。

  不能搬到洛杉矶必须在纽约,别陪孩子睡觉要遵照我的育儿理念,别对家里的装修发表意见必须听我的……

  但在丈夫查理看来,他不觉得自己控制了妮可。

  他认为是妻子放弃发言权,把责任都推给了他,然后又日久生厌,抱怨没有发言权。

  关于出轨,他辩称事出有因,毕竟是妮可先让他睡沙发,并拒绝性生活的。

  查理觉得,妻子不再享受和他的爱情,不再为他的付出感到开心幸福

  而就算到这个境地,他俩看向彼此的眼神依然饱含爱意,他们依然深爱彼此。

  电影向我们揭穿常常被忽略的真相

  相爱,不代表互相理解,不代表没有人被压制,不代表婚姻幸福。

0 2

  付出和收获不对

  和普通家庭一样,文艺工作者也有夫妻共同财产

  只不过,他们纠结的主要不是钱财、房、车,而是无形知识产权

  作为演员和导演,妮可和查理经常探讨业务,故事、人物情节表演方法观众反馈……

  一些妮可在家说的话,被查理作为灵感直接引用,变成了戏剧作品。

  查理疯狂艺术创意,妮可都无条件支持努力舞台呈现

  作品的署名权,出名演出费涨价,剧场管理上的话事权……妮可统统没有。

  当然,查理的确让妮可在戏剧圈更出名了。

  但要不是陪他来纽约,妮可本可以当电影明星,更出名,赚更多钱。

  妮可想当导演,查理每次都说再等等,下一部戏你来做。

  于是,丈夫越来越有成就,妻子则日渐变成nobody。

  如果他们是纯粹合作关系,可能早就生出争端分道扬镳

  但他们是夫妻,不应该计较太多,不是吗?

  只是,为什么被牺牲的总是妮可?

  她的大好时光没能用来为自己营造一片天,无数个绽放机会错过自信心也随之消失殆尽。

  查理却走上了事业巅峰,他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奖,奖金65万美元名利双收

  社会常识偏向认可男性事业成功,女性被视为不需要事业满足感

  这种观念,在婚后一步步蚕食女性的自我意识。

  潜移默化中,女性也认同了这样的规则,成为谋杀自我的“帮凶”。

  还有,时间

  孩子,会耗费妈妈大量精力

  “妻子”和“妈妈”的定义完美,要贤惠,要以家庭为重,否则就会被声讨。

  “妻子”偶尔酗酒就会被认为不称职,不是“好妈妈”。

  丈夫喝酒?喝醉?正常,没人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不对。

  就像律师所说,丈夫,甚至可以完全消失。丧偶式育儿。

  不是所有女人都愿意如此。

  妮可就很不满足,她想要实现自我。

  所以,当丈夫邀请妻子分享得奖荣誉时,她说,这属于你一个人

  妮可的潜意识里,想要得到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而不是虚有其表的“分享”。

0 3沟通障碍

  自始至终,查理都没察觉妻子的内心需求

  妮可尝试突破,接拍影视剧

  查理不仅取笑作品艺术品位太低,还让她把挣的钱投进剧场。

  得不到认可,自己的劳动果实还被对方视为己有,随意安排

  妮可很伤心,也死心了,决定离婚

  她踏上“娜拉出走”之路,开始表达“我想要”。

  以前对丈夫的崇拜与爱,现在变成了对权力占有者的恨。

  她感到自己被操纵,被牺牲,认定对方很自私

  她寻求法律帮助,主动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查理完全措手不及

  两个人的情感纠葛,被变成白纸黑字证据,被公开,被量化

  赤裸裸地撕逼

  公平地说,在沟通这件事上,双方都有责任。

  有些话,妮可不直接说出来,作为一枚直男,查理也很难主动感知。

  而他们看似温情脉脉理性的日常对话实际上妨碍了彼此的深入理解。

  唯一一次真正的坦诚,反倒是在撕破脸,大吵大闹的时候。

  ……他们终于知道,原来对方这样看待我,原来对方有这么多不满

  不可调和,无法挽回

  双方抱头痛哭

  分开之后,查理回纽约继续他的戏剧,鼓励自己一个人也要好好过

  妮可在洛杉矶发展影视事业,她当了导演,并很快得到认可,被提名艾美奖。

  再次见面,丈夫诚心诚意祝贺妻子获得成功

  两人之前的恨意开始消解,他们更能互相包容了。

  如果在踏入婚姻殿堂之初就坦诚沟通。

  如果更多地互相体谅,更多表达爱。

  如果当初查理能主动探询妮可的真正需要。

  如果妮可不是一味自我牺牲,而是一直勇于表达自我。

  可能,他们就不至于双双成为婚姻破裂的“受难者”。

  影片的最后,查理才读到当年在婚姻咨询现场妮可写的话:

  “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爱他”。

  这段过往,成了两人生命中,最沉重的一份爱,一份痛。

  结婚,不是爱情的反义词,只是里面的坎,很多。

  每段破裂的婚姻,具体到个人,很难绝对地说谁对谁错。

  但起码,《婚姻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屈从于所谓的社会传统规则,不要怯于表达,不要失去自我

  那会让自己不痛快,更会让对方无法真正了解你。

  而就算一地鸡毛,也无需悲观。故事的局部,不代表故事的全部。一段失败的婚姻,更不等于我们人生的全部。你可能还想看(戳下方图片阅读无论发生什么,都是暂时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结婚之前,有些事你应该想清楚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