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部由巴尼·雷维尔执导,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太空看地球》影评(一):回望地球 美 还有很多
#豆狸推荐# 从太空看地球 | 纪录片/英国 回望地球 美 还有很多 用太空卫星“窥探”地球 俯视如此美丽的世界 感受其间的波澜壮阔 同时反思 人类活动的肆无忌惮 给地球母亲带来的伤害 更好的爱护我们的家园 推荐指数:⭐⭐⭐⭐⭐️ 巴尼·雷维尔执导 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
《从太空看地球》影评(二):地球如此美丽和脆弱
哈哈,竟然是用旅游时间看完的,平常好看的单子实在是太长。 确实震撼,说说我记得的场景吧。 塔沟武校的表演,这学校规模还这么大。 印度一个男子十五年坚持用大米在房顶喂小鹦鹉,目前规模是四千只早晚开饭两次。 亚马逊森林消失的速度,从卫星图片历史来看,这事完全没法解决。欠发达地区也想效仿美国的生活标准,有房有车有旅游,全球进入攀比时代。 大片的报废飞机,报废轮胎,以及报废轮船,估计还得加上报废汽车,我们只要活着就在持续产生垃圾。 油菜花大片大片的开放,开着卡车带着蜂箱游牧的老人,哈哈,天冷蜜蜂不想上班,这个以后不知道是否会消失。还好最后天气变好赶上了。 企鹅经过的地方会留下大量粉色粪便,看纪录片的时候只觉得都是小可爱大可爱,忘了他们也要上厕所的…就跟我这次去内蒙古骑马 路上最多的草原最多的都是马粪。 大象为了补充矿物质需要挖地喝含矿物质的水,长期下来把森林都开出来一片空地。 巴西海边的森林由于风吹沙部分变成了沙漠,雨季来临的时候,变成乐一个个美丽异常的内湖,乌龟会提前到这个地方等着吃鱼,着时间点一定得卡好。 大堡礁珊瑚的消失还是非常明显的。 海洋浮游生物提供了地球百分之五十的氧气,数量很高。 地球每分钟被雷击次数达到五十次,所以为啥山火那么多啊,火灾过后生命重新蓬勃发展。 以后记得看一集写一集,时间有限,一般不会回头再看一遍。最后问一句,有人知道曲子是啥吗?听歌识曲没认出来。
刚超过一周正在疯长的大象。但如果放眼半空,你会发现土地已经干旱成了深褐色,他们已经身居危难。这是在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小象已经疲倦将死了。但这时我们看到空中的云层在形成变化并最终在6天后降下来,真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大地也变成了绿色,真的是太神奇了。
纳米比亚的毛皮海狮。一年一度的角牛大迁徙。从墨西哥上空看到的灰鲸产仔。这些都不是普通的电视技术,而是一种可以即时传送的太空观察,像南极这样足迹难以达到的地方,现在可以从太空搜索每平方公里,原来是企鹅诞生了。特别是他们在迁徙的时候,会留下长长的褐色斑块,科学家现在通过这一点找到了26个新种群,几乎是过去的两倍。但可悲的是,到下个世纪,这个种群数量会减少20%。
记录到的最大的冰山融解,太空中可以看到巨大的冰块消失了。让我想起10年前的科学家跋山涉水去放延时摄影机,这种方法已经过时了。如今的观察将更全面。
还在莫桑比克发现了与世隔绝的一小片雨林,它们长在500米的山崖上。而一年5个月冰封的贝加尔湖上,出现了一个个黑色的圆环。他们会导致在冰上行走的小海豹的淹死,科学家发现这个黑环是强大的暖流导致的。
Venice人类逐水而居,在空中看到威尼斯,伦敦,香港都是如此。在博茨瓦纳上空,我们看到巨大的扇形河流,那是我们讲的三角洲的组织结构。
《从太空看地球》影评(四):俯瞰地球
从人类出现,也就近百年的人类能从这么高的高度看地球。
茫茫宇宙,地球显得微不足道,却孕育出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会不会有更高的生命体在俯瞰我们?
整日过着循环往复的小圈子生活,很难想象地球上有这么美的地方。
看着这些镜头内心总有一种敬畏感,看似强大的人类,也只是有机化合物的组成,脱离地球有机生命体很难存活,不知道几百年后科学技术能不能扭转人类的命运,能源是个大问题。
截屏到一只惆怅的小猴子,蜷缩着好像在思考什么,大概在想这天儿冻死个猴了。
喜马拉雅山在卫星下也显得这般渺小,虽然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参照泰山,华山,祁连山,就能感受到喜马拉雅山的雄伟和自我的渺小。
《从太空看地球》影评(五):BBC打开"上帝视角",豆瓣9.6震撼人心!
都知道BBC的纪录片厉害!
摄影师们往往为了几个画面,能原地等上一年半载,甚至遇到危险也要赌上性命去抢拍。
这才有BBC纪录片频频封神的口碑!
而今年BBC的视角更高…
直接把镜头架在了上千公里高的太空中 ——
从太空看地球
Earth from Space
[从太空看地球],顾名思义,就是借由轨道卫星和空间站的高清相机在外太空观测地球…
我们总是拿“上帝视角”来开玩笑。
如今被BBC给实现了!
在那么高远的地方,能看到些什么呢?
01/海洋
镜头划过澳洲海岸的大堡礁,星星点点的白色斑块正是海里的珊瑚礁,像宝石般碎落在浅滩…
色彩就像水粉般慢慢的晕开。
02/陆地
昏黄色的科罗拉多河谷,碧绿色的亚马逊丛林,还有形状色彩随时节变化的鄱阳湖湿地…
这些色彩还不够看?
03/痕迹
初看就像晕开的颜料。
偷偷告诉你,那都是迁徙的企鹅沿途抛洒的肥料!
最惊人的要数非洲的奥卡万戈三角洲…
雨季的降水集中而短暂。
有限的雨水却被迁徙动物们带向了远方,干旱的非洲腹地上赫然出现了绿色的脉络…
04/变化
而远洋深处两个孤零零的小岛…
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把曾经的“鸟瞰”推到更高…
观测卫星的视角和高清相机的呈现,让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多面。
这怎么能令人不去叹服呢?
豆瓣电影9.6分既是[从太空看地球]的口碑,也是凡人借由这多彩图纸找到自我坐标的庆幸…
原本太空观测主要是用于科学研究。
气候、地质、生态等科学领域凭借卫星成像,从单纯的研究学科转变成了地球的体检医生…
地球的变化,在更宏观的尺度上被观测。
因此视角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风景…
更是人类的痕迹。
城市建设开拓了更多土地,资源掠夺毁灭了大片森林,温室效应让澳洲的大堡礁面临绝迹的危险…
有时候,我们会陶醉于自创的“神迹”…
如梦似幻的巴黎,水上漂浮的威尼斯,高楼林立的东京湾以及挑战极限的迪拜海滨都是人类的奇迹。
卫星拍摄的对比照片显示,在人们的努力下曾经退化的深林又渐渐浓密,水土流失相应减少…
这种改变正在逐渐发生。
相比其他生物,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前所未有。
与之相应的…
无论是我们赖以为生的环境。
《从太空看地球》影评(六):豆瓣9.5,“上帝视角”拍出来的神作,第一次见
不仅是人类,就连我们生存的地球,都显得极为渺小。
C又一部刷爆朋友圈的神作,来了——
一开播豆瓣评分便高达9.5,接近80%的观众给出了五星好评。
近几年来,宇宙、地球、生态相关的纪录片数不胜数。
通过最新的拍摄手法以及监控手段,将世间万物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到了普罗大众眼前。
区别于BBC此前的宇宙系列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最大的不同在——
史无前例的「上帝视角」。
借助卫星拍摄技术,并同时在地面上进行同步追踪,将太空与地面连接到一个画面,实现了由远到近的细节放大。
四季变化,动物迁徙,城市建设,地球上所有的变化,全都被一一记录。
殊不知,在这片极度炎热的土地上,包括象妈妈在内的整个大象家族,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存考验。
从卫星图片上看,地面变成了深褐色,几乎看不到水或是绿色植被的迹象,甚至就连土地都开始干裂。
没有降水,没有食物,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饿死。
为了生存,大象家族们被迫从安全地带迁移,前往有充足水源和食物的灌木丛。
幸运的是,6天之后,桑布鲁即将迎来一场大面积的降水。
这也是小象宝宝出生以来,亲身体验的第一场“救命雨”。
不管是天气,还是环境,卫星图像总能提前地给予我们提示,让我们看到在地球上无法知悉的改变。
像是非洲南部纳米比亚的沙丘上,沿着海浪拍打的岸边,聚集着无数的非洲毛皮海狮。
或者是在东非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震撼人心的迁徙角马群。
又或者是,从墨西哥巴哈半岛上空600千米处,水下移动着的灰鲸。
还有在极地,在雪白冰原之上,那些淡淡的褐色斑块。
这些褐色斑块,形状多样,排布毫无规律。
只有拉近了看才会发现——原来,它们是帝企鹅。
为了找到合适的新雪,完成水分补给,帝企鹅们会拖家带口地不断迁徙,寻找新的家园。
随着它们的移动,这些释放排泄物痕的痕迹,也就形成了这些褐色斑块。
通过卫星图像,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了26个新的帝企鹅群,这让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但随着气候逐渐变暖,帝企鹅赖以生存的海冰,会渐渐消融。
很有可能在下个世纪,帝企鹅会渐渐消失、灭亡。
为了减缓和阻止它们的消失,科学家们正通过卫星监测,而不断努力中。
在这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人类是没有办法长期驻扎并进行考察研究的。
而卫星图像技术的存在,便有助于我们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了解并观察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
借助太空视角,不仅可以对掌握生态全局,同时还能在偏远的地区取得科学突破。
在非洲莫桑比克,科学家通过查阅卫星图像,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世界。
那是一片,从来没有被探索过的雨林。
而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科学家们第一次看到了“黑环”的存在。
这是由碎冰和融雪形成的直径超过4公里的圆环,每一个都会引发大面积的冰层破裂。
对于每一个依靠冰面生活的动物而言,都是潜在的灾难。
贝加尔海豹需要通过在冰面上蠕动,褪去柔软的绒毛,锻炼自己的游泳和生存实力,以便在湖面融化的春天里,迅速地适应水中生活。
然而,一旦冰环出现了,不会游泳的小海豹,要么会被困在浮冰上,要么会淹死在开阔水域中。
但有了卫星图像之后,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即便黑环开始破裂,但湖面其他地方的冰层依然坚固,小海豹们暂时是安全的。
不管是山脊的凸起,三角洲的延伸,或者是沿水而生的城市,都在卫星图像中一览无遗。
甚至于,可以找到我们自己。
汇集了无数虔诚朝圣者的圣地麦加,人头攒动。
英国格拉斯顿伯里的绿野,见证了全世界最有特色的音乐节。
美国的荒漠中,“火人节”的聚众狂欢,组成了一弯新月。
被信徒充满的梵提冈,正在倾听着教皇的复活节演讲。
还有在中国登封,那些小小年纪苦于练习少林功夫的武林弟子们。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付出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一场精妙绝伦的方队表演。
如果不是通过卫星捕捉,这种方形的美,不曾有人能够领略。
方圆规整,中华之美,尽显眼底。
这,就是太空视角的力量。
宇宙纪录片,期盼人类意识到无限空间的庞大。
地球纪录片,期盼人类认识到蓝色星球的珍贵。
但唯有从太空看地球,才能从苍茫大地中,发现各个神秘物种的奇妙和美丽。
人类最初进入太空,是为了发现新的世界。
但也只有从太空回望地球时,我们才会看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美丽。
我们,不再是宇宙中渺小的一粒尘埃。
而是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汇集而成的点点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