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色之美》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1-09 23: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古色之美》读后感10篇

  《古色之美》是一本由青简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9-10图书,本书定价:78元,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色之美》读后感(一):人若“好色”,幸福易得

  有些事情,并不一定会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比如艺术,比如审美,就像北宋后期的绘画瓷器等,我们现在可以模仿,但即便做得惟妙惟肖,但韵味还是差了不少,况且有些现在都模仿不了。

  《古色之美》讲的就是古代一些美的东西,其实该立意的书市面上很多,有讲器具,有讲建筑,有讲古董,而这本书的作者青简是一位摄影师,她

  未完

  《古色之美》读后感(二):每一色,都是一个大千世界

  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写道:“古画色墨,或淡墨,则积尘所成,有一种古香可爱。”汉语成语古色古香”便由此而来。它形容器物、书画物品富有古典雅致色彩、情韵。随着近年来复古风潮的盛行,莫兰迪色系也成为潮流宠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自然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高级灰”。这些颜色不但灰的典雅,也美的活色生香。

  《古色之美》的作者青简别出心裁,选取八大色系中的七十余种传统美色,融摄影、色卡、说文解字辨“言色”、摩挲赏鉴品“物色”、安步当车赏“行色”为一体,通过对中国传统美色的解析,将读者带领古人文化生活世界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体味历史华美厚重。在内,感受文物之美;出外,领略四时风景。一本小小的《古色之美》,倒是涵盖了大千世界的气象万千

  此书最特别之处在于每一个颜色都属于自己的色系,从“天青色烟雨”的“青”,到“点绛唇”的“红”;从“眼如点漆”的“黑”,到如玉、如霜的“白”;还有金黄、翠绿、褐茶棕、青莲紫……各种颜色分门别类按序排好,一色一页,页眉有色卡,附CMYK(印刷色彩模式),下面两三段文字作以解说追根溯源正本清源

  知道何种颜色是何面目只是其一,其二就是去探寻此种颜色在历史长河之中的“物色”踪迹。青瓷、漆器、金饰、和田玉、翡翠……中国的古玩宝石字画服饰器皿,样样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独特的颜色又赋予它们各自不同的美。其中数瓷器的色彩最为丰富,青瓷、红釉瓷、黄釉瓷、白釉瓷、黑釉瓷、紫釉瓷、绿釉瓷,还有酱色釉瓷器,作者都一一道来。难怪中国的英文是china——瓷器。如此晶莹滋润色彩斑斓的美物怎能不令人喜爱

  至于那“行色”之美,就更是融古今为一体,在当下遍览如画美景,将文字当做颜料,把句子化作笔触,一点点,一段段,一篇篇将中华民族大好河山、雅致风景如画卷般铺陈于纸面。都说看景不如听景,但在作者的笔下,我们不但看得到江南绿柳、似血杜鹃,也赏得到琉璃世界、古堡夜色。风景的颜色和人生苦辣酸甜,在这里调被和成一种从容静美、悠远而又深沉色调,赏过,便是心驰神往

  小的时候爱和好朋友讨论喜欢的颜色,有人喜欢粉的可爱,有人喜欢蓝的深沉,有人偏爱绿的生机,也有人独赏白的纯洁成年之后慢慢学会欣赏各种颜色的美,而在真正沉淀之后,才更明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库之中,还蕴藏着万千“美色”。青、苍、缥、绀是美,赤、朱、丹、绛也是美;秋有收获的黄,冬有缟素的白;华有金饰不朽、贵有紫气东来;更不必言水墨精妙琥珀永恒。每一色,原来都是一个大千世界……

  《古色之美》读后感(三):中国颜色之美

  浦睿文化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很漂亮的外封也很精粹内容,所以在浦睿文化新出这本《古色之美》之后,我很快的就买了回来,在几天的等待之后,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将这本书拿在了手里,很开心的翻开了它。

  正如书名中所说,这是一本讲述颜色的书,作为一个深爱古风多年的我,对这本古香古色的书简直没有抵抗力

  颜色一直正如衣食住行一样,是人们生活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种角落,但是我们却几乎很少注意到它。

  但是如果有一天颜色这种东西消失于我们的生命中,也许生活就是一片黑暗

  自古以来,颜色就分为很多种,说起颜色的成因,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你是否注意过雨后出现彩虹?七种光鲜亮丽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有人说彩虹是通往另一端阶梯,七种颜色就是来迎接你的使者

  对浦睿文化的书抱有如此大的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里面的插图往往都很精美,还记得前段时间看《记忆的隐味》,里面的图片逼真的简直可以让一个饿了一天饥肠辘辘行者对着书上的美食图片流口水,这本《古色之美》中,分为多种颜色,青红黄白红紫绿褐,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古物的人,你是否发现这几种颜色是最常出现在古物上的颜色,书中配的图片也是如此,精美无比。

  不知作者青简是如何创作出这本书的,由此,我不得去百度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青简,作者在微博上说,她选取了八大色系中传统的七十多种颜色,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听说青简是一位摄影师,在书中的插图也实在是很精美,想必大概有一部分是作者亲自拍摄的图片,很吸引读者的注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颜色也是中国自古留下的瑰宝之一,正如每一朵花都花语,每一种颜色也都有各自的意义。在插图里,我很喜欢和田古玉,玉一直是古文化中很被人称赞的东西,它代表皇家权威,是中国文化史浓重的一笔。

  还记得初中毕业时候班主任给我留了这样一句话,愿你是红色炽热明亮,在各种颜色之中,我很喜欢红色,买衣服买鞋,红色都是我一定会考虑的一个颜色,在这本《古色之美》书里,我找到了红色的真正意义。

  如果把你用一种颜色比喻,你会是什么颜色?你希望你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一本优美精致的书,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的古文化之美,中华文化,本应源远流长

  《古色之美》读后感(四):颜色,来自生活的美,以及警钟

  中国人骨子里,带着天然的中华文化属性。这是一件神奇到很难用生物学分析的事情。数以千年的中华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血脉传承中,铭刻在了基因链上。故此,翻开这本以“古色”为名的书,齿颊留香、面带喜色,应当是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天然吸引与共鸣

  缥、秘、绯、退、郁金、松花、缃、霜、缁、青莲、天水碧、酱……中国人对颜色的认知,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几乎都不一样。抛开其他语系的来源不谈,中国人对颜色的命名,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是生活日常品,诸如松花、酱。或者是生活感受,诸如缥、绯。或者是化妆品,诸如胭脂、翠。或者是意外偶得之,诸如退红。

  奇怪的是,时至今日,哪怕是美术学院学生,对于颜色的划分也只是简单的红黄蓝绿。复杂一些不过就是深绿浅绿翠绿,深蓝浅蓝藏蓝之类。为什么这些充满中国韵味,甚至是禅意名字被我们忘掉了。

  抛开教育本身不谈,可能现在的教育更多的都是用在实用价值上。哪怕艺术教育,都是为了高考加分

  作为一个成年人书本兴趣成为了我们在人生里、非学校时光中,最好的老师陪伴

  忍不住讲一件好玩的事。我们公司为了激励大家阅读,给每个人发了一百元的购书额度要求是不能是子女教育类。大家都报好了。过了三个月,公司说,请大家把买来的书按照之前报送的书目放到会议室,供大家交流学习使用结果寥寥无几的人能真的按照书目交上来,“我们都给孩子买书了。”

  只有小孩子和学生才需要看书,我们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补充能量和学习的欲望。所以我们惊讶了,面对这样一本充满美学、禅意文化的书。

  古人并不这样想。因为这些颜色构成了他们生活的日常。退红是某一件裙子的颜色。胭脂是要扑在脸上。翠是今天早上点在额头的。酱色是晚餐要盛在碗里的食物的颜色。更不用提青、秘色、金、朱,这些体现皇家威严,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颜色。

  紫色,据说是在科技发达年代里,最难提取的颜色。欧洲的皇室为了垄断这样的颜色,禁止平民百姓使用。因为其成本非常的高昂,就算一些贵族穿得起紫色的衣服,也被禁止了。颜色代表了地位,更不用说“蓝血”这样的词汇了。

  美丽的颜色没有消亡,但是代表这些颜色的词汇却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生活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文化的淡漠。这样一本书的出现,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也提醒了我们对文化的追求、保育和延续重要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些颜色的名字,无论笔画,亦或结构,还是发音,尽管在电脑上可以调出来,但哪怕不知道其颜色的配比,不能明确的描述颜色的样子,但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这些颜色神采飞扬向往

  《古色之美》读后感(五):颜色也分国家吗?

  近年,《琅琊榜》、《延禧攻略》等古装剧的蹿红,让观众爱屋及乌地赞美服装配色。相较以现代服色设计的古装,月白、绛红、缃色、酱色、鸭头绿、太师青这类低调沉稳的中国色要更耐看,难怪有人冠之以“高级色”。另一厢,广受国内外设计师拥趸的高级色是莫兰迪色,以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命名,他爱在色彩中加入一丝灰调。眼尖的人立马发现,古装片里的高级色和莫兰迪色如出一辙。 美丽的颜色古今中外相通吗?读着青简的《古色之美》,心下疑惑:如何界定古色的边界?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原也不该厚此薄彼。但我们既然分出了美与丑、贵与贱、高级与平庸,自是赋予了主观色彩。青简的解读就是站在古人的视角上,体会我们民族的文化如何酝酿出色彩的情绪。在每一色的章节中,既有源自古籍的古色原本定义,也有得自传统,由诗词习俗、历史相佐证的引申义;有瓷器、古玩、珠宝的物色,也有探访田园山水、感受四时朝暮的行色。热爱传统文化,并以摄影吸睛无数的青简,对此驾轻就熟初见古色之美,因其名字之美。绀色之“绀”,本义为含,盖言青中含赤;月白之“白”不是白,是凝视月光,照见的极淡之蓝;皂色之“皂”,通早,指的是黎明破晓前,天空泛着浓紫的黑;天水碧是经夜忘收的帛,为浓露所渍。青蓝苍缥各有生气,赤朱丹绛惊艳时光。 名字里有诗情,诗情中有故事。对青山绿水迷恋,成为山水画卷中的隐喻;二八佳人的“明眸皓齿”和“皓首穷经”的老者相对,更有一番哲理;对道家推崇成就了宋代的太师青;老子的“紫气东来”令紫色珍贵,而孔夫子“恶紫夺朱”之语又在朱元璋时代将紫色拉神坛老百姓所服的泥土的褐,在文人手里却可化腐朽为神奇,譬如李渔的玩法:随手撕碎豆绿云母笺,拼贴在酱色纸上,露出一线一线的缝,拿来做墙纸,“满房皆冰裂碎纹,有如哥窑美器”,这是中国特色趣味。 论及器物,颜色的珍贵,不仅仅是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如金和银),也会随追捧程度水涨船高。或与材料稀缺工艺难得相关,如不同时代青花之青、烧出血泪的红釉之红;或以君子一言闻名天下——乡间不起眼的田黄,被挑担老农就地捡来,经文学家慧眼篆刻家的青睐、乃至皇帝的激赏,成为“石中之王”。端详留存之物,能从中窥见民族的性格,在变化万千却不离其宗的水墨画里,在简洁自然又内有丘壑的木制家具里。 脚下的土地是另一种精神的延续,如同让青简一举成名的24节气图,她镜头里的平凡景物展现众人未曾留意的行色之美。似相识,未曾见,这是若隐若现、只待有心人的文化底色——在大洋彼端,就是莫兰迪的灰调吧!诚然,色仍是那个色,本无分国家,是观者心性以及其间秉承的文化底色令其意义不同。《古色之美》是青简捎来的文化滤镜期待读者没莫轻顾,心悦之。

  ——己亥年读书青简《古色之美》

  《古色之美》读后感(六):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俗话说五彩缤纷”,可见,色彩的世界里,可不止像“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说的那么寥寥数种。那么,色彩到底有多少种呢?有所谓“三原色”之说,也就是红绿蓝三种基本的颜色;而人的眼睛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这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 就呈现白色;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 就是黑色

  这样来说,似乎显得多少有些无趣。过于量化的数字种类,即使再“五彩缤纷”,又能有多吸引人呢?但在医生、摄影师青简的世界里,色彩却带上了更多的文学、文化味儿,因而也就顿时变得婀娜多姿起来。

  其中,虽然说了总共有七十余种传统色彩,却只不过属于基本的八大色系,也就是青、红、黄、白、黑、紫、绿、褐。但也就是这看似屈指可数的颜色,却因为浸了太多的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而变得似乎不仅不那么简单,而且还因此更加丰富起来。譬如说一个“苍”字,却似乎一下子想不到它究竟是什么颜色,但是似乎只要说到“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或者说到“天苍苍,野茫茫”,或者说到“苍天”,似乎也就恍然大悟!虽然还是不很确切,但至少知道“苍”与“青”的联系之紧密了!

  更不用说,除了这些诗词曲赋中的颜色之美、想象之美,还有无数的文物、器具、建筑、画作中的颜色……这个时候,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哪怕是暂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颜色,而似乎层次都格外地多了起来,而每一层都有每一层深深的意味,并不是简单地叠加。

  相比古人,今天人们的生活、色彩其实都尤胜于古,但在色彩的分辨力以及运用上,今人却似乎很难超过古人。不说别的,单单就是一个颜色的指称,就有很大区别。比如说红色,现在顶多能说出深红、浅红、大红、枣红少数几种,哪像古人,居然能够至少拥有赤、朱、绛、胭脂、茜、绯如此多种的细分种类呢?还有,“黑”也就罢了,谁知古人居然还有如玄、缁、乌、黛、墨、皂、漆这么多的不同的“黑色”呢?所以,《古色之美》不仅是在说颜色,更是在呈现古人对颜色高超的分辨力与游刃有余地运用。虽然今天的液晶显示屏、激光显示屏已经可以显示数以百万计的颜色种类,但人眼,似乎再也无法“看”出更多种颜色了!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不过,有一个段子似乎可以说明点问题。有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年想买一支唇膏送给女朋友。店员们问他要什么颜色,他掏出手帕,指指上面的唇印说:“就是这样的颜色!”假如是他的女朋友去买口红,一定会很精确地说是到底是哪一种口红颜色的。所以,喜欢不喜欢、关心不关心,似乎确实也是对颜色的识别力的根基之一。只是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有科学的道理在其中?

  《古色之美》读后感(七):“好色”之人不可错过的好书

  从《琅琊榜》大火开始,电视剧的服化道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延禧攻略》则让网友大赞其为“高级色”,将国外备受欢迎的莫兰迪色一下子捧到了神坛。从那开始,多少人开始谈论莫兰迪色,不可否认,在色彩中中加入一丝灰调的确会使配色变得更加具有质感。如果不是众多古装剧鲜亮明媚的配色使得观众忘记了我国古色本来的面目,我想在《延禧攻略》热播的时候,大家不会过多去追捧所谓的高级色莫兰迪色。我最近很爱的一部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服化道则是真的让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大唐盛世。

  翻开这本《古色之美》,首要的感受就一个字:美。世间万般色彩,美到极致,不可描述。我是个热爱风景的人,也一直在努力学习如何用镜头将自己人眼看到的美景记录下来。而摄影师青简镜头捕捉下的作品真的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摄影机,光欣赏摄影作品我都可以看好久。除却摄影作品,作者还通过《释名》《说文解字》等经典史料讲述了有关这些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背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既能欣赏具有美感的照片又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在这本《古色之美》中讲述了七十二种中国传统颜色,但是归根结底颜色不过八大色系,却囊括了古人生活的种种。种类分的详细仿佛让我这个直男看到了我闺蜜挑口红的样子。但是相比于什么姨妈红这种名字,书中关于颜色的名字也很美,如胭脂,藤黄,藕荷...

  “”

  我很喜欢一句话: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红色在中国似乎无处不在,最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当属故宫红墙,“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自08年北京一别,至今难忘故宫之美。红墙黄瓦,画栋雕梁,建筑错落有致,令人叹为观止。在故宫游玩的一天,最难忘的是紫禁城它本身所承载的厚重历史,那逝去的岁月掩埋了太多恢弘的故事。夕阳西下,告别故宫,告别那无法与人言说的落寞之感。

  “薪林图识呈梁公,朱砂曾青霜雪容。”朱砂作为红色的代表色,必须拥有姓名。之前看《国家宝藏》的时候,就对朱砂色念念不忘。经久不退,,即使被埋葬千年,也依旧光鲜亮丽。这个夏天大热的一部剧当中,兰陵金氏额中便用朱砂作为点缀,象征华贵。

  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紫色也是我最爱的颜色,也是在读了这本《古色之美》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紫色也分很多种。

  我国古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从来风花雪月动人,千里雨霁水天难分。用中国古色,领略东方之美,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可以自豪说出外国有莫兰迪色算什么,我国古色才是最美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色之美》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