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太把爱情当回事,是在看低自己
日期:2019-11-08 08:19:15 作者:图书馆 来源:图书馆 阅读:

太把爱情当回事,是在看低自己

  太把爱情回事,是在看低自己

  我的来访者田甜一直情路不顺。

  她从十六七岁开始谈恋爱,谈到30多岁依然没有修成正果

  最近她又因为一次失恋,受挫严重,竟达到了抑郁地步

  “李老师,你说为什么别人的感情都那么顺利,只有我这么坎坷?”

  在咨询室中见到田甜,发现她是个文艺青年。她写了整整7大本爱情语录,从杜拉斯到安妮宝贝,从三毛到李碧华,从西厢记到牡丹亭

  她是个典型的爱情主义者

  相信感觉,每次感觉来了,总是会爱得轰轰烈烈,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喜怒哀乐都被恋情牵扯着,恋人说一句情话可以开心一天,一句烦躁的话就让她落泪失眠

  恨不得24小时都黏着对方,一旦联系不到,微信电话轮流轰炸

  但是往往爱不了几个月,就会发现自己“爱”不下去了。

  为了讨对方欢心,田甜在网上学了很多种烘焙花样。对方一开始觉得新鲜,但后来招架不住顿顿甜食,看到糕点就发憷。俩人都觉得很委屈,闹了好几次不愉快

  对方出差频繁工作很忙,两个人见面的频次不定。患得患失的田甜恨不得住进对方的手机监控一切讯息

  诸如此类事情很多。

  田甜把感情当做生活必需品付出百分百努力同时,“理所当然”地要求对方提供无条件、无间断的“爱”。

  可在这样的模式下,她却发现对方并不重视这段感情,不想把所有时间精力都耗在这上面。

  最后她一阵纠缠之后,每一任男友义无反顾离开了。

  十几年过去,她身边的朋友都有稳定亲密关系,结婚生子,而田甜却像坠入了某个怪圈,深陷恋爱失败泥潭,无法拔腿上岸。

  在随后的咨询中,我了解到田甜小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没多少时间陪伴她。

  于是她沉迷爱情小说,从那时起内心种植下了一个很大的梦想:找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他,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

  似乎只要这样,未来的生活就会幸福甜蜜起来。

  但事实上证明,越是需要爱情的人,越是会在追爱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栽跟头

  一心追求爱情的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像田甜这种情况的并不少见。她们信奉爱情至上,完美人生有准确单一模板

  爱情美满婚姻幸福。

  这本是我们幸福的一部分,但一旦把它当做人生的终极追求,就会是一场场悲剧

  悲剧的源头,大多来自以下2个方面

  1 浪漫情结

  田甜让我想起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

  爱玛是一个农夫女儿,在修道院接受大家闺秀式的教育,学刺绣,弹钢琴,同时也阅读了大量浪漫主义小说。

  在见了包法利之后,她深信自己遇到了不可思议的爱情,便嫁给了他,在半夜举行火炬婚礼充分体现了她的浪漫情怀)。

  而回到婚后的平淡生活中,她却越来越感到压抑不满

  她发现,包法利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他衣着寻常谈吐呆板见解庸俗,激不起情绪笑容或者梦想。

  于是尽管包法利努力工作、照顾家庭,爱玛还是义无反顾地逃离这种烦躁的平静生活,先后找了2个情人

  并且为了营造小说中那种浪漫贵族男女情爱生活,花了许许多多的钱,欠债越来越多。

  最终,债务紧逼,情人无情回避丈夫无能为力绝望的她吞食了砒霜,死在了在丈夫跟前。

  这个不断追求爱情的女人,最终死在了浪漫执念的破灭之中。

  现实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真正经历死亡,却在一段段感情的破裂中,对爱情和婚姻死了心,最后想着随便找个人结婚算了,反正爱情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究其根本,这与长久以来充斥市场美化爱情的文艺作品,有很大的关系。

  它们潜移默化地给人们传递一种偏差婚恋观:

  拥有爱情,就等同于获得幸福

  同时,也给人埋下了两大危机

  对爱情不切实际的追求,把事业、自我、友情等抛之脑后,以至于最后没了爱情,也没了自我;

  对爱情有着过高的期待,以至于把两人都困在以爱之名的牢笼里,掏空自己也榨干对方。

  2 拯救情结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也有一个新发现。

  一般容易沉浸在浪漫主义的人,从小都会比较缺乏父母的关爱,甚至在情感上受到忽视虐待

  背后也许只是因为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足够的经历和知识,去给她们爱。

  于是她们会打小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以至于用尽一生去寻求认可寻找缺失的父母之爱。

  用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执迷》里的话说,她们寻找恋人像找一位“象征性的父母”。

  其中有两种表现

  ◆ 一种表现是:把自己放在“待拯救”的位置

  如同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只要这个人来了,一切都豁然开朗

  再也无需面对现实中的一地鸡毛,再也不用承担责任痛苦了。

  爱情初期的那种兴奋,的确让他们短暂忘掉了童年创伤和痛苦。

  但期待着一个“盖世英雄”的到来,是把自身放在何处?

  ——放在一个非常弱小无助无力的位置,渴望被拯救的位置。

  而一旦把对方投射为盖世英雄,自然也不关注他的需求,一旦发现对方不是想象的那样,就有幻灭的感觉。

  ◆ 另一种表现是: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

  由于在童年时,父母没有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甚至连自己都顾不上,导致她们长期缺爱,颠倒角色来照顾父母,获得关注。

  于是长大后,还在继续用小时候方式去照顾恋人,执迷其中,希望最终能够通过“解救”对方,获得在幼年时没有得到的认可。

  可是,这些拯救往往是出于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对方的需求,这也无形中成了对方无法拒绝好意负担。同时,自己也会付出得非常费劲

  拯救情结和被拯救情结,常常是并行的。

  本质上,就是沉迷在自己的幻想里,忽视另一半。

  一边按照自己的意图强行拯救对方,另一边期望对方如自己般拯救自己,关系会在付出和索取的错位中,越来越失衡,最终走向破裂。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罗宾•诺伍德把以上情况称为“爱得太多的女人”:以为追求到所谓的爱情就会幸福。

  但这只是天真的幻想,是遭了浪漫主义文化荼毒

  深陷这种荼毒的女性,如何做才行?

  1 浪漫爱情只是人生的锦上添花

  我有个朋友阿雅,也是个“爱得太多的女人”。

  爱情甜蜜时,像全世界都把她捧在了掌心

  失恋后,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

  她最近一次失恋,我和其他朋友们怕她一个人过不去,便接二连三邀约,久违的闺蜜下午茶和深夜聊天会,她说“感觉日子没那么难熬了”。

  回了趟老家,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悄悄哭。

  妈妈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敲门,叫她吃饭,桌子上的菜都是她喜欢的。连平日里脾气暴躁爸爸,也开始笨拙关心她——她被治愈了不少。

  回来后,她仔细地做了一次大扫除,看见房间里积灰的画板颜料

  以前每个星期她都要去上一次绘画课,那时还心心念念地想做插画师。可后来,她周末都和男朋友腻歪在一起,慢慢地就把绘画这事给搁置了。

  阿雅说以前整个人围绕着对方转,突然有一天,对方不愿再当轴心,一离开,她就像被抽掉了骨头坍塌下去……

  一直以来,她就这么大胆激进,把快乐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至于忽略了太多太多美好

  这一次她才发现,每一次她在爱情里跌得很痛的时候,都是朋友和家人将她稳稳接住,度过难关

  阿雅决定不再做为了取悦对方,维系关系,放弃自己的兴趣友谊、事业甚至是尊严傻事

  追求爱情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给了爱情过高的权重

  2 从拯救情结到情感人格独立

  阿雅重塑了对爱情的认知,也逐渐褪掉对爱情的执迷。

  但对于童年缺失情感关注的人来说,要解开心结,还需直面“缺爱与拯救”这个坎。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

  没有恋人可以弥补童年时被拒绝被忽略的伤痛

  我在咨询过很多案例后发现:

  爱是门一直缺失的功课

  很多人不懂爱、不会爱、追求不切实际的爱。

  比如有些人,事业很优秀,但是一谈恋爱就崩。

  因为很多人内在都运转着这么一个逻辑:我只要优秀,就会获得被爱。

  在他们的观念里:

  爱意味着被爱;

  被爱的资格就是我很优秀,比如我颜值几分,有几套房子,一年挣多少万……

  有这些资格后,只用乖乖躺着,等待着被爱就好了。

  一旦没有被爱,他们就会很委屈,意思是我都这样优秀了,为什么他还不爱我。

  不爱我就算了,我条件这么好,不愁下一个。

  虽然这样的人经济很独立,但对感情的认识却很幼稚,以为经济领域成功可以自动兑换到感情领域一样

  这很像另一个经典常见的逻辑:

  只要我学习好,父母就会爱我了。替我做好一切,夸奖我,更爱我。

  惯常的教育模式和奖励机制导致这些人,把早年跟父母相处经验带到了现在的婚恋中,我事业有成,我很优秀,那么你要负责爱我。

  这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爱情是单方面别人给予的,而不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提到: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把爱情看得过重的人,或许只是在期望获得被爱,而过度渴望被爱的人,其实缺乏爱的能力。

  可见,爱情并不是一件等待或寻找一个完美爱人的过程,它还涉及到一个人爱人的能力和成熟的人格。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李安:

  大导演李安在家里依然要做家务

  我太太能够对我笑一下,我就放松一点,我就会感觉很幸福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

  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李安的太太林惠嘉也说过:

  “李安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后,我还是林惠嘉。”

  这才是一种成熟对待婚姻、对待爱情态度

  爱情不是脱离现实的避难所,更不意味着被拯救,它是一种真实的关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太把爱情当回事,是在看低自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