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动物天堂”美称的吉尔国家公园,位于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公园里长满稠密的柚木林,向来以“亚洲狮最后的天堂”而闻名天下,是全球亚洲狮的最后一个避难所。保护区里生活着2000多种动物,除亚洲狮外,还有豹子、野猪、蓝牛、斑鹿、印度羚、钦卡拉鹿、狐狸与豺狼等珍稀动物。
就在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出现3只母狮带着7只幼崽,围着一个水池喝水。以前也见过2-5只狮子在一起喝水,但这次出现10只,还是第一次。这7只幼狮学着妈妈喝水的样子好萌,它们也很听话,排成一个半圆,整整齐齐的,也不争强好胜。看见有人路过,它们只是偶尔抬起头看了一眼,眯着眼睛不屑一顾的模样,根本没把人放在眼里,继续悠然自得地享受水带来的清凉。
谈到狮子,人们总能想起它在非洲大草原上追逐猎物的壮丽场景,其实,除了非洲有狮子,亚洲也有一种狮子,是狮子的亚洲亚种,被称为亚洲狮。历史上,亚洲狮的栖息地可从南亚次大陆横越伊朗和阿拉伯半岛到欧洲、巴尔干半岛一带,但是到现在,就只能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狭小的地方,失去了兽王的气度。
01狮子源于非洲,翻山越岭到中国,后来不知何故遭到灭绝
狮子起源于非洲南部和东部,最早的化石位于坦桑尼亚的奥努威峡谷,直到10万多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来到巴尔干半岛一带,最远到达了印度等地,早年狮子遍布整个非洲大陆,遍布南亚众多地方,一直延伸到孟加拉东部、纳尔马达河南部。尽管由于大山阻隔,但是亚洲狮翻山越岭还是来到了中国。
随着人类走出非洲并迅速扩张,欧洲和东亚的狮子先后遭到灭绝,西亚则直到数百年前还一直有狮子活动。19世纪60-80年代,幼发拉底河上游还能看到亚洲狮活动,但是到了19世纪末,亚洲狮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已经绝迹了,而伊拉克的最后一头亚洲狮,也在1918年死于底格里斯河附近,从此,西亚的狮子消失了。
但是南亚狮子却有幸保留下来。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印度还有很多亚洲狮生活在密林中,却遭到了英国殖民者和印度本地人的大量猎杀,导致亚洲狮的数量急剧下降,单单是在1857年,一名英国人就打死了300头狮子。最后,全亚洲只有印度剩下了13只亚洲狮。
20世纪初期,有位库曾勋爵来吉尔森林打猎,发现这里居然还有活着的亚洲狮,但总数已不足20头,这位英国贵族建议当地官员立即建立保护区,经过百年来的努力,亚洲狮数量有所恢复,这才保住了亚洲狮最后的香火。
亚洲狮,中国古书称其为“西域狮”。亚洲狮别名波斯狮、印度狮,一般生活在森林中,而不是空旷的草原上。
成年雄性亚洲狮体长160-250厘米,最长的长达292厘米,肩高100-120厘米,体重在160-200千克之间。雌狮体型相对较小,体长120-180厘米,肩高80-107厘米,体重110-120千克。可见,如今的亚洲狮整体体型比它们的老祖先小了很多。
不仅如此,从整体形态来看,非洲狮比亚洲狮平均要大25%,而且长得更壮实;分开来看,亚洲狮与南非狮、安哥拉狮和东非狮相比,要略显小一些,但比西非狮大些。亚洲狮和非洲狮的这些区别,原因在于在于其生活的环境全然不同,让两种狮子习性和外形出现了差异。
亚洲狮的背毛较厚、体毛丰满,毛皮蓬松。雄狮脖子上虽然也长有长长的鬃毛,但比起非洲雄狮则明显短很多;而雌狮一般没有鬃毛。
有研究表明,雄狮之所以拥有一身浓密的黑色鬃毛,其一,可能是在雄狮的打斗中保护关键的头部和脖颈,其二,则更能获得雌狮的青睐,有专家甚至认为,雄狮长鬃毛,主要是为了吸引雌狮。
雄狮的鬃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颜色是会随着年龄而改变的,年纪越大,鬃毛颜色越黑,并且有光泽,看上去十分雄壮。
03雌狮作为“狮后”,除了养育幼崽还要捕食,雄狮说是“狮王”,其实就是暂住的“保镖”
亚洲狮则喜欢栖息在辽阔的森林里,是亚洲猫科动物中高度群居的动物。不过,亚洲狮群较非洲狮群小,平均只有5只,最多也有20只一群的。
整个狮群是母系社会,绝大多数的狮群都是由雌性狮子作为“狮后”,整个狮群一般由2-3头雌狮、1-3头雄狮以及无数幼崽组成。“狮后”是狮群里面的核心,由它带领雌狮负责日常的捕猎及养育后代。
而雄狮的地位一般不高,雄狮说是“狮王”,不如说是暂住的“保镖”,主要负责巡视保卫领地,一旦发现天敌来犯就要及时将其赶跑。当然,雄狮作为父亲,也会教导小雄狮离开狮群之后如何生活。有意思的是,雄狮出来战斗的时候,雌狮一般不参战。
在狮群中,“狮王”每隔几年就会更换。由于竞争激烈,大多数雄狮都会与1-3头雄狮结成联盟,然后共同战斗。当“狮王”与同类斗殴时,雌狮则在一旁观战;但是“狮王”是雌狮们的如意郎君的话,就不一样了,有挑战者前来挑剔,雌狮们就会帮忙打架。
当然,整个狮群里的雌狮,都是沾亲带故的姐妹或者直系亲属,所以不管来到狮群的是什么样的雄狮,都是外人,不会影响雌狮之间感情。
被打败的“狮王”并不意味着就此孤独终老了,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它们会继续寻找新的狮群,然后去挑战,直到入主下一个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