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玲姐是我很要好的同事,今年新晋为宝妈后,由于育儿经验不足,生活上变得烦心劳累,再加上工作中压力过大,导致她越来越爱抱怨。
亲,你不知道,我真是很烦我们公司的xx,她昨天又和领导说我们项目有问题了。
亲,你知道吗,xxx给领导打小报告了,她怎么能这样?
xx被辞退了,被辞退也是活该,他比我们工资都高出好多,却每天不怎么干活,敷衍了事。
而我,偏偏是个耳根子软的人,每天听着她的种种吐槽还有抱怨,心境竟也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看着一个个报表,我耳边便想起,团队收入额低要被打散;写一份份策划书,我耳边便想起,那个被辞退的人不工作却拿了比我们都高的工资。
时间,总是在大脑接收负能量的过程中加快;效率,则在负能量的影响下变慢。
同事说,她也收到过玲姐的抱怨,同样的事情,一样的口吻,不过她有超强自我思维判断,那些抱怨她听听就过了,且从此开始刻意远离她。可反观我,却没那么能扛,结果就被传染了。
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将变成什么样子?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令人讨厌、让人避而远之的自己!
现实中,很多人都不乏如此的经历:与爱抱怨的人待久了,自己会深受影响,渐渐地失去了判断力,开始缺乏自我审视,变得越来越爱逃避问题、推卸责任。
毫无疑问,抱怨,是一种负能量,还自带传染属性,不知哪个瞬间,我们就会深陷其中,所以,一旦发现自己中招,一定要迅速逃离,不然将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前两天我终于搬到了新住所。
之前和同学琳琳一起合租,但自打她结婚,我搬到她对门住以后,一切都变了。
初为人妻的琳琳好像过得总是不开心,生活中充斥着七七八八、鸡毛蒜皮的牢骚:
老公忘偷懒不做家务,她会数落不停;
老公经常出差,她会哭鼻子,说老公不爱她;
一开始,我都会认真听完,然后给她建议进行开导,可每次,不管我说什么她都有理由反驳。时间一长,我都会神经兮兮地去质问我男朋友,导致我们都会没理由地吵架。
一两次抱怨,我可以给予宽慰,但如此无休止的抱怨,像祥林嫂一般,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最后,下定决心搬到新住处。
生活中,经常抱怨的人,定是对生活缺乏热情的,因为他们整日都被烦恼左右,整个人都消极低迷。
而经常听抱怨的我们,自然而然的,成了他们的垃圾桶。那些满腔压力、苦闷不堪,若不及时清理,不经意间就让我们把身边的人,变成了下一个随意倾泄“垃圾”的对象。
3
抱怨者本身,往往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却又期望过高,从而滋生挫败感。当这种挫败感积压在心里达到一定程度时,它急需倾诉发泄。而有的人,则把发泄,变成了依赖。
殊不知,这种“依赖”,在不断地消耗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消耗他人。
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研究者又称,这种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而所谓的抱怨的潜移默化,指的正是后者。
古人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每天和抱怨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会被其负面情绪影响,变得满腹牢骚、消极懈怠。
很多时候,不是生活给你多少负面,而是你听了别人多少抱怨。
抱怨,于人无益,于己不利。听的人伤神,说的人伤气。
END推么推原创写手|三月嘉杨
编辑|琪 鹅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推么推精选推荐▼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