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子·单刀赴会》是一部由王路沙执导,李肖宁 / 其那日图 / 李春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影评(一):央视6刚看过
刚看过,不过是最后十分钟左右,全是对话,历史的厚重感丝毫未能提现,感觉电影拍的还是有些浅薄,想过来看看评分呢,竟然说还未上映…呵呵
内蒙不像外蒙一样分裂出去,这其中的斗争自然不是那么简单,肯定有牺牲,有奉献,有勾心斗角,有居心叵测,若要拍成电影,还是要用心!…还没一百四十个字么?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影评(二):历史下的民族,值得一看
民族自治下的历史,历史下的民族,1945年的蒙古,掀开民族的政权,民族的主权,值得一看。
历史是最好的教育课,缅怀历史下的年代纪事,和变迁,是给我们最好的爱国教育。
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行动。先人在革命下冒着腥风血雨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开路,应该由我们去纪念。
为导演打call!向历史致敬!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影评(三):单刀赴会
CCTV6点映,不错的电影,即讲好了故事,又解释了中共的民族政策,主角面对一个“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既成事实,如何去说服蒙古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个很难的任务。蒙古人民在选举中提出的各种民族问题尖锐又真实,在片中得到了正面的回答,也解决了我的不少疑问。一个不会说蒙语的蒙古共产党如何赢得蒙古人民的选票?一个长期受压迫的少数民族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这部电影给出了他的答案。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影评(四):这部电影所阐述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影评(五):了解下
乌兰夫。同名基金会(搞什么的?)。
更像是在看历史解密,纪录片。
马战很难拍。西部片里,《红河谷》、《关山飞渡》等看着带感。早年的《海市蜃楼》、《木棉袈裟》也有一些马戏。
马背上的民族弹唱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摔跤必不可少。
梁羽生最爱写“叼羊”大会。蒙古族怎么能少得不了“那达慕”?
蒙奸。
蒙古国是对中国抱有相当深敌意的一个国家。周边国家里大概可以列第一位。所以内蒙古的和平归依非常重要。
蒙古语听着居然觉得像朝鲜语!脸盲症也是语言白痴。
女主塔娜花日看着不错。
杭盖乐队的歌唱得不错。
《红色之子·单刀赴会》影评(六):故事丰满,剧情紧凑
故事丰满,剧情紧凑,追逐镜头颇有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很多桥段设计的都很有意思。蒙语、汉语、方言的对白在内蒙人看来也很有代入感。
作为一部红色电影,画面风格独具特色,人物塑造有血有肉,连同打斗场面也都是真实不浮夸。有幽默不生硬,有紧张不俗套。
从历史角度说,我觉得所谓真实程度无需过度考量,90分钟篇幅既要讲清楚这一段,又要有看头,该片已经做的很好,看完以后你只要记住有这么一段重要历史,记住了我们的民族伟人这就够了。讲内蒙近代历史的片子可不多,上了影院讲内蒙近代史故事的我印象中应该是第一个。
参加了昨日的看片会,心情激动,总结,该片值得看,值得再看,值得去影院再看,更值得生活在内蒙古的每一个人去影院好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