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嘴上说“滚”,心里却喊“别走”:口是心非的爱,往往藏着不为人
日期:2019-09-25 14:15:43 作者:时差少女S 心理0时差 来源:心理0时差 阅读:

嘴上说“滚”,心里却喊“别走”:口是心非的爱,往往藏着不为人

  01 少女上一次写完依恋回避之后,两百多个人点赞表示要看依恋恐惧分析

  今天是依恋系列的第三篇文章,我们继 “依恋焦虑” 和 “依恋回避” 之后,战战兢兢地开启了这种最揪心的依恋模式 —— 恐惧型依恋。

  关于依恋,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两个关键问题

1. 我值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认同)2. 别人值不值得信任?(他人价值认同)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恐惧型依恋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会被爱,也不信任别人。

  他们的内心没有安全感害怕一个人,很渴望有人可以来爱自己;但是一旦有人靠近,他们又显得很回避,有时候甚至表现强烈拒绝指责

  这种依恋也被称为 “混乱型依恋”,它的表现往往是混乱不定的。

  上一个刻还在说:“我好想他,想得心都在痛!”

  下一科中,已经变成了:“你在我心里,什么都不是!!!”

  依恋恐惧不仅在亲密关系体现,在亲子关系中也非常常见

  最近有一个纪录片不好说特想听》,把亲子间的矛盾赤裸裸地剥开了……

  节目邀请了几对父母孩子,让他们面对面聊天,表面上是向父母介绍自己工作,但真实目的是打破亲子之间沟通障碍,让孩子尝试说出一些自己从未对父母说过的话。

  孩子对父母那种渴望获得理解又沟通不了的无力感,看得我头皮发麻。

  第四集的主角天天是一个时尚公关,他自从 18 岁之后,就离开家独自闯荡。

  虽然跟父母住在一座城市,他跟父母之间却极其疏远,他搬出来自己住,很少回家看父母,生活中每次跟母亲沟通,几乎都是不欢而散

  节目中,天天说出了自己隐藏多年的心里话

  母亲表示很诧异:“是你自己想出去的,我并没有疏远你。”

  他说: “不是不想回家,是害怕。”

  这种想靠近而不敢靠近,渴望被爱又表现出恨的矛盾,正是依恋恐惧最揪心的痛。

  那么,究竟他们害怕的是什么呢?

 02 安全港湾变成了危险地带……

  心理学家普遍发现,这种依恋类型跟童年所受的创伤有关

  正常来说,父母应该是每个孩子幼年时期的安全港湾。但如果父母给不了安全感,反而频繁给孩子带来伤害,这个安全港湾最终会变成一个危险地带,让人感到恐惧(不仅父母,其他依恋对象一样)。

  在节目中,天天哽咽着提到了这些恐惧的源头

  父母之间不停的吵架,让这个安全港湾变成了战场

  自己的需求总是被否定,每次鼓起勇气跟母亲倾诉自己的困难,却发现 “错的总是我” :

  你可以想象这种痛苦:心里明知道有一个地方,你很想去寻找爱的感觉,但是却每次都得不到爱,反而弄得伤痕累累。

  久而久之,这些恐惧和矛盾,会慢慢内化成个体的依恋模式。

  依恋恐惧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小的时候,在他们还不理解父母的发怒动机时,他们会觉得一切的悲剧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

  “父母吵架,是因为我。”

  “妈妈这么多年不肯离婚,痛苦地活着,是因为我。”

  长大后,他们往往脾气暴躁,说话难听,不太好亲近,因此周围朋友也不多。

  “我脸那么臭,经常给别人脸色看,没人会喜欢我。”

  “我这种人,天生就没人要吧。”

  最直接的影响,或许就是亲密关系。

  《情深深雨蒙蒙》中的依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父亲原本应该是她寻找安全感的地方,想象中那里有保护、有经济来源、有家…… 然而现实是,每次不是鞭打就是挨骂。

  她很渴望有爸爸的爱,却害怕靠近他。而这种矛盾也带到了她跟书桓的爱情当中。

  从一开始,依萍对书桓就是不信任的,表面上她很强势,内在却是一个很自卑女孩,她很渴望有人给她爱和保护,却又不得不表现得像刺猬,随时武装自己。

  因为爱情的出现,书桓成了依萍的另一个安全港湾,而一旦她在这个港湾中得不到支持,便会引来新一轮的恐惧和拒绝。

  比如对方跟她的意见不同,她便会习惯性逃离

  一个人的时候,她又会疯狂地想回到这个港湾里;

  对方一旦出现,她又会表现出绝情一面,把对对方推开……

  反反复复,口是心非

  最终自己还是不能明白,究竟是要尝试去爱,还是一个人更安全?

 03 拿什么拯救内心的恐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依恋恐惧并不一定都是由父母的伤害带来的,从小到大的很多人际关系,都有可能是恐惧的来源。

  节目中天天提起小时候的事,突然在现场哭了起来。

  他说,自己害怕回忆过去,太尖了!

  而身边的人,说的都是一样的话:想开点!

  翻篇?哪有那么容易,搞不好就是一辈子翻不过去了。

  那些夜里渴望被爱的孤独

  信心满满求助最后彻底绝望的崩溃;

  还有鼓起勇气去爱,最后又遍体鳞伤的痛苦;

  ……

  经历过这些的人,总是想逃也逃不掉。

  那有什么办法吗?

  我们前面说到,依恋由两个问题来决定,一个是自我价值、一个是他人价值。

  只是对于依恋恐惧者来说,不是一个难题,而是两个难题。两个坐标提升,就是治愈核心

  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文章中,我们具体说了如何提升自我价值和他人价值,其实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治愈依恋恐惧的方法了(可以参考前两篇文章哦)。

  说回依萍的故事,何书桓在剧中虽然是个渣男,但是在陪伴依萍治疗创伤的过程中,他还是做过一点贡献的。

  他懂得了这些记忆是不可能抹去的,因此他选择去理解依萍的情绪,去接纳这些情绪,并且带领适当地远离危险地带。

  如果 “安全港湾” 注定是恐惧的来源,不如离开吧。

  但离开之后,也还有一些事要做。

 04 几点具体建议

  如果你也在这种矛盾和恐惧中,希望下面这几点建议可以帮助到你:

  1. 停止自我责备

  从小那些受伤的回忆,往往让你感觉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因此你倾向于在很多事情上自我责备,甚至谈了恋爱,你也往往觉得自己不够好。

  但是你要知道,错的不是你。

  你可以记录下来每一次自我责备的场景,写在一张纸上,并试着一一核查:“真是我的错吗?”

  并且试着给每一个场景提供多种解释(至少 3 种),当你的思维多样化之后,你会慢慢摆脱 “绝对化” 的想法,知道有一些事不是你能掌控的。

  2. 每一天更爱自己一点

  这种爱不仅是一种感觉,也可以有一些小行动

  发掘自己的某一个爱好,并在这个爱好中培养自信心(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爱好,往往更是你最需要去做的)。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体会成绩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还可以定期给自己送一份礼物,以前可能给自己买点什么都觉得奢侈(或者你压根就没买过),现在可以每周给自己买一份小礼物,附上一张卡片独一无二的你,值得所有的爱。

  3. 适当减少强迫性的安全来源

  在你的记忆中,安全港湾是一个空虚存在,你似乎忘了从人而来的安全感是什么感觉了,因此你会在生活中给自己建立一些安全感。

  节目中,天天在每一个房间中都要安装摄像头,必须要确保自己是安全的,才能生活,这是他安全感的来源。

  你可能会有其它方式,例如房间有好几道锁、每个抽屉设置密码……

  虽然这确实可以短期给你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但是从长远看来,它反而成了你的另一个躯壳,让你走也走不出去。

  想要提升他人价值,你需要突破信任的防线

  减少这些强迫性的方式,试着让自己体会内在安全感的来源。

  4. 在人群中建立信任感

  他人价值认同这个问题,放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很难,可以先不要急着从恋爱中突破,而是在其它地方寻找。

  你可以加入一个团队,试着在团队中接受他人的帮助,体会成员之间彼此的信任,以及团队的安全感和凝聚力…… 这个过程就好像 “脱敏” 一般,让你去体会信任的感觉。

  慢慢地,你学会去寻找甚至创造一个安全港湾,让自己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写在最后 

  最安全的依恋,是

  在一起时很幸福独处时也很享受

  在你身边时我敞开心扉,看不见你时也一直信任你;

  要相信,所有美好东西,你都值得拥有

  - The End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1] M, M., & Shaver, P. R. (2016). Attachment in A: Structure, , an (2nd ed.). New York: The Gu Press.[2] 威廉. (2014).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中国工业出版社.[3] Hesse, E., & Main, M. (2000). , child, an attachment: Collapse in behavioral an strateg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 48(4), 1097-1127.[4] Arriaga, X. B., Kumashiro, M., S, J. A., & Overall, N. C. (2017). Revising working models across time: Relat s that enhance attachment security. Personality an Psychology Review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嘴上说“滚”,心里却喊“别走”:口是心非的爱,往往藏着不为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