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9-24 2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10篇

  《村上春树·音乐》是一本由[日]栗原裕一郎 / 等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阅读小结

  虽然详细研究作者在书里针对某个细节描写,可以更好的帮读者深度理解一本书。但这些细节需要处于大量的书中的语言环境思考有意义

  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了了解村上春树,不如说是整理跟他有关的音乐简介。对于一个单纯对音乐方面没有兴趣的人来说,实在有点难以下咽了。

  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好的阅读条件是,读了村上的书,恰好需要考虑其中音乐部分意义影响,再来看这本“工具书”。

  感谢赠书。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

  【豆瓣鉴书团】关于村上春树,这本书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开,本书从五位评论家独特专业鉴赏视角,以村上春树不同作品里的音乐为主线系统梳理了音乐这一主题在村上作品里的含义承担作用以及与作者精神世界之间的种种联系,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更为饱满和立体的村上,读完这本书后,你会对村上春树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解读,你会有迫不及待再去读一遍村上所有作品的渴望,你会突然发现,那些曾被自己忽略的故事里的细节,是如此值得让我们反复咀嚼和品味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村上春树周边

  首先感谢赠书。

  先说结论,本书是一本村上春树粉丝向的音乐“指南读物,也可说是村上春树周边吧。其实介绍村上春树作品与音乐关系的文章书籍并不少见,好多年前就有《村上春树音乐之旅》《倾听村上春树》等等。在拿到本书前以为会有新意结果失望,释读文字一般,有些试图发掘一下乐曲时代背景,但浅尝辄止;有些简直是村上作品梗概;有些甚至莫名其妙。不过用文字来表达音乐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事情,对音乐的感受是非私人化的,如果能用这本书按图索骥欣赏完村上春树的100首,也是了不起工程

  本书最令人满意的是在每篇短小精悍的介绍文章前,都详细列出了该曲目的中英文名称演唱者、所属专辑发行时间、所登场(村上)作品,外加全彩印的专辑封面,拿来当村上音乐世界的指路工具书还是不错的。

  最后真的要吐槽一下封面,森林白雪月光下弹钢琴男孩与猫……这些文艺青春清新想象,真的是对村上春树最大的误读。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恶劣消费

  这本书拿到之前我没太仔细看介绍,以为是村上春树写的关于他对音乐的赏析,因为看过村上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爵士音乐,可以说对他的写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结果拿到书之后才看到,作者是出版方请来的好几个音乐评论家针对村上书中出现过的音乐选出一百首来做评价,瞬间我晕了。 有种感觉被骗了的感觉,而且感到十分尴尬。就连编辑其实都是有自知之明的,在前言里就说了,明明知道村上本人就很讨厌文艺评论,结果还是厚着脸皮让人写了这样一本评论集,无语。 我觉得村上本人应该很反感这本书吧,如果他知道的话。不过我感觉村上春树一定不知道,或者知道也懒得理这些人。 我以为只有中国出版界才会出这种无聊东西,结果却是日本人自己搞的。所以日本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啊看来。 再说到这本书的装帧,真的有够敷衍了事的。用纸那么硬梆梆翻都翻不动,很不喜欢这种书。还有封面好难看,为了消费迎合不明真相大众竟然用这么个青春言情小说封面,少年钢琴什么的,要不要这么掉价这么low啊?看到封面我都没啥兴趣了。 书中内容的话好坏无法评价,毕竟我作为一个外行对这种专业性的音乐评论文章无法做出评价也不感冒,但刚看了一点就发现一处严重的校对错误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本书的编辑真的太不负责任了,我都怀疑到底有没有这本书的存在,这些人会不会是中国枪手化名? 总之,作为外行人推荐,如果是村上迷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反正在我看来的确是属于对名人的恶劣消费。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五):「豆瓣薦書團」通俗易懂的村上音樂導引

  眾所周知,村上愛音樂,年輕時開爵士酒吧的經歷也為人津津樂道。作為個人特色鮮明的明星作家,他經常在其作品中流露自己對於音樂的喜好,並常常以某一支曲子推動情節發展。“在村上的作品中,古典音樂是開啟異世界之門的鑰匙”,鈴木淳史在他的部分里這麼寫道。由此足見音樂在村上文學中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此,每個村上書迷恐怕都有著對他的音樂世界一探究竟的願望。音樂,多麼抽象,這是一種飽含著私人感情的藝術形式,對於村上這種非專業愛好者來說更是如此。可惜在音樂方面,一千個聽者甚至能聽出一萬個莫扎特,要從中把握文學創作者的內心是何等困難。而讀者們仍然孜孜不倦,與村上音樂相關的書迄今已出版了好幾本,每本都很受歡迎。這一方面可見村上的魅力之大,另一方面,也是音樂本身就有著無窮無盡吸引力的緣故。

  回到這本小書上來談。在前言中,創作團隊坦言,2010年已經以類似主題寫過一本《用音樂解讀村上春樹》,內容較為詳實深入,可惜由於村上本人很厭惡文藝評論類文章,結果並沒有被買賬。因此這次重新寫作《村上春樹·音樂》一書,放棄了文藝評論,改成輕鬆易讀的指南書。就這點而言,編輯還是很聰明的。音樂與文學,原本就是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用一方去解讀另一方,好比讓鳥兒解讀最新年度的會計准則(借用奇鳥行狀錄里鳥兒抵押資產的梗)。何況,更多的時候,作品中出現的音樂,僅僅是出現了而已,或是出於作者喜歡,或是出於烘托氛圍的需要,其實並無太多深意。反復推敲,則難免牽強。

  當然,我並未讀過文藝評論版,因此以上想法僅出於對此指南書中的文學評論而發,是我個人妄言。而且,由於我自己是業餘古典音樂愛好者,便多從古典樂與文學的關係來看待。實話說,這本書裡的古典樂部分,解讀實在有些勉強。原因自然是古典樂本身過於抽象,也是難為評論員鈴木先生了。

  拋開這些固有的弊病不談,單從功能性來看,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指南了。每篇篇幅都不長,剛好一首歌的時間就可以讀完一篇,輕鬆愉悅。最讓人滿意的是,每篇文章開頭都詳細地列出了曲目的名稱、作者、專輯、詮釋者和專輯封面,非常方便讀者進行查找。如果你只是單純希望有一本村上音樂工具書,那麼我真誠向你推薦這本小冊子。

  最後吐槽一下封面,設計得太像雞湯言情了,實在不喜這種風格。希望沒有冒犯到設計師。

  感謝豆瓣讀書贈書。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如果语言嵌入了音乐的节奏

  感谢赠书。

  当读者们谈论起村上作品中出现的各色音乐时,多少会想要寻求一些内涵上的解读。就他本人来说,早在《爵士乐英雄谱》《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等随笔与对谈中就已谈到了很多他对音乐的喜好与倾向有趣的是,村上在他的作品中所提到的音乐并不会特别标记出“某某曲风”“某某种类”的音乐。像是兼容并蓄,但将它们整合在一起时又能发现独特的村上风格。如果以旁人的视角谈论村上的音乐元素,又会从什么角度谈起呢?早在十几年前的一本《村上春树音乐之旅》中,就试图用音乐串起村上的小说,以感受他的作品风格演进。而这本由多位乐评人的碰撞组合而成的新书,又会从村上的作品与音乐中发现哪些宝藏呢?

  在序言部分,编者也提到了村上不喜欢评论式的文章,所以努力改成以指南式的文风介绍给读者。于是带着一份期待走进阅读,只是体验似乎......前后有些起伏。

  栗原先生的评论中,似乎有些标题党,大多是介绍了一些背景。当然,也有对乐手的推荐,像在《光与影》这篇又一次把斯普林思汀赞了一通,这倒是挺符合村上对他的推崇。许多小说中出现的音乐明显地打上了代际的痕迹,可惜的是,栗原先生每每介绍完音乐背景和小说中出现的场景后,就匆匆带过,某种“时代价值观”的东西似乎被忽略了。

  接着是摇滚乐部分,照理说,六七十年代的欧美摇滚民谣正在积极介入那个有些颠覆与狂肆的年代。加上诸多时事隐喻,也让音乐本身拥有了更广的“召唤结构”,引导歌迷们给歌曲“填空”。而在村上作品中所提到的摇滚乐,似乎并不是非要去嵌入“时代感”,而是在无形中使文字保持了与歌曲相同步调、节奏。虽然没有明显的时代譬喻,但却可以引导读者去发现。正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提到鲍勃迪伦的《blowing in the wind》,与其说是为小说设置谜面,不如说是用随机的音乐恰巧契合情节人物心境

  也许是个人喜好不同,藤原先生的评论似乎并没有把书中出现的摇滚乐一一展开描述,即使是与摇滚相关的情绪化的部分似乎也没怎么提。很多是对乐队或乐手的介绍。至于每张专辑内容似乎没有给读者提供有效的指南。

  流行乐部分,结合了一些村上的创作经历与风格变化。这点其实挺让读者好奇的,虽然村上本人也提过不少音乐对他创作的影响。但还真没想到流行乐对他也是颇有启发地位也不亚于他对爵士乐的态度。只是这些“流行乐”也只是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被当作抽屉中存放的怀旧照片。写入小说中,更像是调剂,让人物更更有烟火气,至于对作品风格影响,那就见仁见智了。

  (先调整顺序,先说爵士乐部分,古典放最后)即使是不了解不关注爵士乐的读者,在读村上时也在半被迫中知晓了诸多爵士乐名曲名家。可见爵士乐对村上的成长与创作时多么地重要。但需要说一点题外话:村上对爵士乐的喜好可不仅仅是因为酒吧,美国电影表面化的东西。这其中固然与他青少年时期接触事物有关,可也有在动荡年代时所看到所理解的种种现象。总是,并不完全是以轻松休闲的方式去领悟的。就算他开过爵士乐酒吧,可当老板生活也是蛮辛苦的。此外,作为读者,对村上译本选择也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彼此所处的时代与接触的事物,一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并不足代表原文的还原或是雕琢。在这部分的介绍中,似乎篇幅跟之前差不多,并没有让读者感受到村上与爵士乐之间的亲密。倒是有几篇点出了爵士乐中所含的生活态度,在村上作品中出现时也很自然。像是间接地给文字过渡色。可惜这重要且接地气的部分依然只有只言片语记述。似乎连指南都谈不上。

  虽然前几部分的阅读体验一般,但好在古典乐部分相对充实一些,令读者感到欣慰不出所料,读者最为熟悉的几部作品中出现过的《和谐灵感》、《小交响曲》、《贼喜鹊序曲、《玫瑰骑士》、《第一钢琴协奏曲》悉数登场,而且古典乐这部分的大标题是:异世界的预告。评论的铃木先生可以说对这一点把握很精到。印象中,小说中的古典乐(尤其是序曲)开始演奏,似乎接下来就会有某个神秘的故事发生、展开。正如《1Q84》开场时,出租车上的雅纳切克《小交响曲》,主角青豆开启了她的故事行进方向;还有《奇鸟形状录》中,主人公煮着面,吹着罗西尼《贼喜鹊》序曲的口哨(这是怎么做到的),接着响起电话。连通两个世界的大门悄无声息地开启。古典乐在他的小说中总是悄无声息却又恰到好处的存在。

  可能是因为古典乐本身时间较长,相较于其他几部分的内容,铃木先生的评论内容算不错的了。可能是篇幅所限,一些与作品内容更深层次探讨没能继续下去,有的乐章介绍的也不算全面,不管怎么说,这本书中的古典乐部分算是还可以的“指南”了。

  初读村上作品时,看到故事情节与他所喜欢的音乐总是黏在一起,似乎不太能理解。于是总想从这些音乐中找出点什么,看看是不是与情节的走向有关。而随着对村上作品的熟悉,慢慢发现这些音乐成了他文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不一定都能理解,但这些音乐的出现似乎让故事多了几分质感,也关系着书中人物的思绪情感。虽然这些似有似无的隐喻很难用准确的评论去发掘,但却给了读者更多参与空间。即使是不谈论情节,这些音乐也可以影响、引导你的阅读体验:当你正在投入地阅读村上的作品时,文字中不时出现的曲名,像是不知何时从旁边渐渐传出的乐声,告诉你接着往下读。

  总之,并不太算是一本“村上音乐指南”,当作简要地了解还是可以的。至于校对的错误,其他读者已经提到,就不多说了。

  再次感谢赠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村上春树·音乐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