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现场实录2018》是一部由蔡征 / 陈亮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靠王飞抓住观众,再靠小马哥圈粉,最后靠官方鬼畜,背景音乐调味。
不过近几年大城市的执法真的越来越规范。态度很好,家访连一口水都不喝。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二):还没看完
第四集
1.学好英语
2.辩论要过关,学好法律,分清论点123,推论要简洁,熟记《治安管理处罚法》
4.弱势群体要多加一个小心,老人要送到位,送医院以后也必须及时打电话联系,不是送走就万事大吉,万一在医院出意外,警察既然接了警,就有舆论责任,尽管在法律上无责任。
5.掌握顺口溜,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句子,例如一个巴掌拍不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十二集
1.惊艳,老警察在处理唱歌扰民个案,到场后,先等对方唱完,唱得好还给鼓掌。非常尊重对方,赞,也方便解决问题。警察忌讳对立情绪,虽然应该同情受害方,但也不能有偏袒。这样是为了事情更好地解决。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三):并非人人可以做爱报警的上海人
4.情绪是最大的敌人
6.警察只能是纠偏,把脱离轨道的人带回原来的轨道
------------
很神奇的是,因为一些事情,今天既报了警也被报了警,真实体验:
3.民警以法律为依据,但是会夸大案情,不一定会主动以平息案情为首要目标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四):琐碎生活中才能看得出人间百态!
我对于东方卫视出品的纪录片报以肯定的态度。从追的第一部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开始,就发现最好的社会纪实无非就是人民大众。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去做好一部纪实类纪录片便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大的感动就是人间温情,让我愿意继续相信人间是温暖的。它就像是个火种,冰天雪地中带给我们光芒与温暖,它或许没有办法照亮未来的路,但是可以照亮眼前的地方。从小作文中老是写要从小事做起。这部纪录片就是这样,每一次出警都是邻里小事,所有的小事汇聚在一起,确保了一个2000多万的超大型城市正常运转。
所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束火苗,只有在一起,才能点亮整个世界。
:这个影评中没有具体的写剧中内容,写的多是感想,是因为我觉得像这种生活类的纪录片,它就像火锅一样,没有说哪个菜好吃哪个不好吃,反正都要扔进去涮一涮,多点菜和肉才是一顿好火锅。所以大家看起来就好,不管剧中事件是好是坏,它都是我们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五):确实是爆款啊
这个真的超级下饭,已经看到第八集了,好几次都看到眼里泪花转转。
一集里案子太多,现在回过头写,竟然想不起哪些感动的细节了,不是我记性不好,确实是生活太琐碎,当时都是事儿,过后全忘掉。
今天看的这两集,有几个案子,开始个苗条,后面就没有了,毕竟这不是影视剧,不会向观众一一陈述前因后果。真实的生活里,死者家属如何跟法院打交道,家暴的夫妻后来有没有离婚,疑似拐卖人口的后来有没有被调查。这些都不再是巡逻民警的事情了。纪录片也没有采取上帝视角,跟踪这些案件的全貌。作为围观群众,我也多少有点儿好奇,这些案子后来怎样了。可是回到自己的生活视角,谁又能从上帝视角看清自己的生活呢?虽然可能人人都想有这种能力吧。
大部分人都愿意岁月静好,不想有那么多的纷争,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纷争在所难免。还好我们生活在法制越来越健全的时代。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看这个纪录片感动之外,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报警寻求帮助了吧!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六):有些人正负重前行
从第一集就开始追,从头到尾追完了。角度很清奇,从一个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角度看了很多很多我们上海的街道,角落,上海宁,邻里,弄堂……感觉又亲切,又新奇。
之前看过一个韩剧,Live,讲的就是基层民警的故事。当然,电视剧里还是有很多戏剧冲突,高潮迭起。但是里面有句话我还记得,一个老警察对新来的说,你这一晚上照顾照顾醉汉,擦一擦吐脏了的警车,你就烧高香吧,说明今夜太平无事。
基层民警没什么大案要案,或者说很少,每天面对的就是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烟火气,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组成的呀。而在这些生活点滴里,的确少不了民警的一些协调帮助,就像是一剂好的润滑剂。诚然,我身边的小伙伴也碰到过态度恶劣,敷衍散漫的民警。我也不会天真地认为这部纪录片里的民警代表了他们所有人……只是,尽量互相多一些理解吧。
最后一集令我很感动。我们可以不理解他人的崇高境界,但至少,不要嘲讽。我相信,当那个如今躺在病床上的警察当年被割破了劲动脉依然勇斗歹徒的时候,心中有大义;我相信,当那个曾经的外企小伙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毅然转行做警察并且还要去边疆支援时,心中有大义;我相信,当二十年前那个尚有襁褓孩童在家的警察在休息时去邻居家跟歹徒搏斗的时候,心中有大义……
而我们生活在平静中,是被很多人背负着的。其中,也有基层民警的一份力。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七):出巡逻现场,看人间百样
这种半警察pov视角的片子的确是我的菜,如今也能更加立体地去理解警察的角色和他们的行为方式。之前和警察斗智斗勇的那几年,如果能够有现在的觉悟就好了。和一个国家执法机器斗争,是以卵击石。没有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是自己的运气好。
上海的确安全,以至于节目里也就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这种偏新闻类的题材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又满足了人们偷窥的欲望,又做了普法教育,何乐而不为。算是《法治在线》的“纪录片”版。
警察这工作不好当,又得忍受枯燥的日常,还得熟识心理学用于心理防线的攻破和进行纠纷的调节。格局不会大,但效果很直接,跟医生一样,容易获得实实在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一切的根本在于证据,当今社会,除非王要你死,一般的事情没有证据也没人能奈何得了你。另一个是指导思想,就是维稳,稳定是基础,先得稳定住局面,再分别攻破解决。
冒用身份证违法,对于动态管控系统要保持敬畏之心;戴了绿帽子是在理的一方,把奸夫打死打伤就是犯罪,武松放到现在还是死刑,只是没有梁山可上;家庭纠纷会上升成公务执法,如何平衡,考验的是警察的人性和智慧;老子打儿子难逃其责,更别说打老婆了,传统和法治,不得不结合;有人的地方就有纠纷,不管是邻里之间还是企业学校,不陷入纠纷,甚至解决纠纷,是水平。
水陆空巡逻,临检抽插,摄像头无处不在,中国人更多关心自己家庭的安全,不会在乎隐私的得失。在治安和管理方面,上海在全世界都能算上典范。
豆瓣推荐去看的,看完前两集,真心想说一句“警察太帅了”真的是颜值高,但毕竟善良的人总会越长越帅的。
看完之后才发现还有2017年的巡逻现场实录,不得不佩服拍摄此节目上海电视台,把这样一部集宣传、普法、出警、教育、文娱为一体的纪录片拍成一步系列剧,真真是只有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才能做到的,要有完备的出警制度,健全的城市管理体系,庞大的市民数量,多元化的市民结构,以及经济支持。就像北京电视台拍摄的《上新了!故宫》节目,以文创用品的形式为故宫做宣传,扩大故宫影响力的辐射面积,央视的《国家宝藏》,调出全体中华儿女深藏内心的认同感,忍不住让人真心赞一句“果然是故宫!果然是北京!”。这个节目也是一样“果然是上海!果然是警察!”。讲真,一个没有经济实力和地方特色的二三线城市是很难做到的。
这部片子很走心,看的让我羡慕巡逻搭档之间的感情,一半的时间一起在巡逻,说是生死搭档也不为过。羡慕一对准确搜查到吸毒人员的搭档,眼神多一停留都知道该检查人群中的哪位,最默契也不过如此了。让人感动的还有调节家庭夫妻纠纷的警官,那么优秀还那么恋家的人~(原谅我的花痴,但我相信全天下的女人都会喜欢这样的男人)。还有帮助把钱包上门送还失主的警官,失主拍小视频说“这就是我们上海的警官”妈呀~我当时真是~(我又丧失语言功能了)
这部片子有时候还很搞笑~配乐常常会在紧要关头一个转调~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为一个观众,佩服警察同志的爱岗敬业~这四个字很简单,生活中也有好多前辈不厌其烦的跟我讲,但真正的做起来好难,不管什么行业,能做到的爱岗敬业的都是值得钦佩的~敬礼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九):不要怕,不管是独自在沪还是生活烦琐
看了这个纪录片,我知道在上海有很多巡警时刻维护着公共安全,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会在。地铁站、交通道有人巡查,接到110警情片区巡警会马上赶到,还有依托智慧公安在室内监控着的“司令官”。
这是我一个人在上海的第1.5年。2017年经历了在地铁被陌生男子尾随。2018年生了3个月的病,肠胃炎加上内分泌紊乱。当时真的很害怕。现在想想生活在大上海,这么好的治安和医疗条件,真是一件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
这个纪录片展示了巡警们的工作日常。他们有时要当夫妻亲人间的老娘舅,有时要与吸毒人士斗智斗勇,有时要硬核的给妨碍公务的人士普法,有时要救助轻生的人,有时要劝阻夜晚的扰民行为…经常面对的警情是非常琐碎的事情。有时因为民众的不理解被误解,甚至受伤。
看了这个片子,突然意识到小时候父母老师会吓唬我们。你再这样让警察抓你进去的失误之处。像大多数的民事纠纷,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安全,也包括保护当事人和犯错者的安全。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也没必要那么可怕和厌烦了。这就是活着的方式吧,还好好的活着。
另外,巡警哥哥和巡警叔叔都很帅啊!才不是只看颜值,是气质好。被戴队的年轻颜值惊呆!周警官也好温柔好可爱!小马哥有女皇帝就不说了!反正都很有精气神啦。
还可以看这个片子学学怎么应对高难度对话。老巡警的话术不是盖的。看到材料商阻挠建筑企业给工人发工资,巡警叔叔威而不怒,把他们治的服服帖帖,佩服!看到老夫妻吵架,巡警叔叔帮他们下台忍俊不禁!
《巡逻现场实录2018》观后感(十):啥时候大家都能真正关注一线工作就是社会的希望了
这纪录片专门讲上海基层派出所民警气场巡逻遇到的小案子。 完全没有今日说法那种迂回曲折叹为观止的案情,豆瓣评分居然有8.9,我一开始是抱着好奇心点开视频的,没想到还真拍的挺好的。这种反映警察工作纪录片的视角挺独特的,近乎琐碎的记录一线民警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不外就是家长里短、日常纠纷,往大了说也就是买个手机差点打起来的案子,小到小猫跑进汽车地盘这样的小事,甚至还有群众误判误报警的事。有问去警察局待一晚要不要收费的,有认为去警察局的就是坏人的拾荒老汉,有和女友吵架不让女友离开的。都是小到不能再小、有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小事。可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觉得特别真实。片子没说“他们真伟大”,但我真切的感受到,愿意把本职岗位这么琐碎的工作做好,一做就是几十年,这就是伟大。我们日常工作的氛围其实看不上这些,没有大案要案(创新、花活),工作哪有成绩?这就是没动脑筋的表现!满足于日常工作真是毫无上进心,简直是耻辱。没有一线最根本的扎扎实实的工作,其实社会、企业怎么可能正常运行?以前小的时候爱看《刑事侦缉档案》系列,那才是我心目中的警察形象,现在年龄大了,才会慢慢懂得这些琐碎的才是真正的生活。
1.纪录片中有个有趣的细节,一般警察都是两个一组出警,几乎每组都是老带新,这样的搭配很好,岗位培训是最好的情景化培训,同时年轻人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如遇到外国人的案子,年轻人英语张嘴就来。
2.发现他们也是实行“网格化”工作,看来网格化是我们服务行业共同的趋势。
3.有个思考,这样以出外勤,处理现场案子为主的工作,员工绩效考核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