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成长阴影:被抛弃过的你,还能好好爱人吗?
日期:2019-09-01 12:00:40 作者:么利华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

成长阴影:被抛弃过的你,还能好好爱人吗?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父亲”对我似乎只是一个符号,现在想是因为每天早上都会上演的事——每天天不亮他就生炉子做饭,但哪怕一丁点儿的事不开心,他就把刚做完的饭倒到泔水桶里。

  “满脸怒气,急匆匆的步伐愤怒后对家人的打骂”是他给我唯一清晰印象

  儿时对父亲经常是期待、落空、再到失望,多年来我对父亲充满仇恨。直到学习精分后了解到“爱与恨”本一体两面,在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

  我的父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因双亲去世得早,被一个有六个孩子亲属养大。在了解到父亲的成长背景后,我忽然能够理解他了,在那个吃穿都发愁的年代,被遗弃的父亲没有得到过爱,亦无法在贫瘠身体中将传递给我。

  “愤怒”或许是父亲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这是一种变了形的爱,更是一种对爱的终极呼唤

  父亲终其一生也无法理解:明明想要靠近,怎么变成了疏远?明明想表达爱,怎么传递了伤害他甚至无法知晓,这背后的原因是他所遭遇的“遗弃创伤”。

  当婴儿出生后被妈妈抛弃,是一种惊人的创伤。父亲正是被这种创伤裹挟了一生。

  而遗弃的创伤除了被直接抛弃,还有些隐性的“遗弃创伤”,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1.

  隐性的遗弃创伤

  ❶ 二手抚养

  小然不明白为何总是和恋爱对象不能亲近,于是她选择了一个经常出差的人结了婚,婚后她发现无法忍受不常回家的爱人一回来就要和她黏在一起,她离婚并陷入迷茫,她要找一个由她来调控距离节奏的人。

  小然小时姥姥带大的,快上小学了她才回到父母身边。小然的亲密关系现状就和这段经历有关也许你惊讶、替父母委屈,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把孩子送给父母抚养,咋和遗弃搭上边儿?

  婴儿在很小的时候,被一个叫“妈妈”的人抚养,刚熟悉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声音时就和妈妈分开,被送到一个叫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家,一年只见妈妈几次,这就是二手抚养遗弃性创伤的由来

  成人们认为孩子小不会记得,其实正因孩子小,他们会把大量不能表达出来的部分压进潜意识深处,长大后再经由潜意识制造一个和TA一样早年有分离创伤的孩子来理解TA。而这一切,完全鬼使神差莫名其妙,在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发生的,这在心理学上称做强迫重复这会引发遗弃性创伤,会导致成年后的分离焦虑或者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拒绝

  ❷ 语言遗弃:妈妈不要你了

  一个小朋友超市疯狂的哭闹,只是因为想要一辆玩具车,妈妈不同意买,面对打滚哭闹的孩子,冲口而出“再闹警察就把你带走了”。

  一个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姥姥看一起上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都已经不哭了,只有自己宝贝外孙还在哭,姥姥用了很多招都不好用,大吼一声“再哭就不要你了”,孩子瞪大了双眼闭嘴了……

  脑补一下场景画面,熟悉吧。儿童成人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不知道那冲口而出的话语只是在呈现成人的无助感,并不是动真格的。真相他们是内心里深爱着父母、认为父母是神的儿童,他们会把成人的每一句话当真。当下他们内在会出现真切的被遗弃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遗弃性创伤。

  面对成人的遗弃,儿童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内在恐惧,这常令他们深陷无助。为了生存,他们会发展出一种策略,把引发创伤的情绪体验或事件压制压抑到潜意识深处。成年后类似的事件出现会触发潜意识深处的“雷区”,将其不由自主、快速地带回到当年无助、恐惧的体验中,如同当年真实的发生。

  2.

   “遗弃创伤”的小孩,长大后有哪些情感冲突

  ❶ 害怕走进亲密关系

  旦凡有被遗弃经历的人,都会在现实层面有很多理不清的困惑,比如本想找个依靠却刻意保持距离,令自己不敢、不能全身心投入恋情。我认识一个女孩,每每遇见心怡的男生,刚开始还好,时间一长便恐惧甚至抗拒继续交往,因为在她内心始终有个声音:一个人安全

  ❷ 内心冲突:渴望又拒绝

  明明想靠近,却逃得比谁都快;明明渴望被世界温柔踏实拥抱,却在世界伸出双手前先行逃开。旦凡有这种表现的人,都要重回童年探寻一下拒绝背后的真相。那里极有可能藏着你不想、不愿面对却实实在影响你一生的情感关系。就像父亲因为一段童年过往令其变了形的爱无所适从,明明想表达爱与关怀,出来的却是愤怒、指责、打骂,既无法照看到内心又伤害彼此关系。

  ❸ 报复性抛弃

  被遗弃经历极易让人在走向情感深处时调头快速撤离,潜台词是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先抛弃你;或者过度依赖、粘人而让对方窒息以迫使对方逃离,“自编自导自演”看似“被遗弃”的命运

  我认识一个叫丽的女孩,工作有能力,老板器重她,人缘不错,却在各方面都不错的单位频繁进出。她应对工作、人际模式始终保有随时备战的警觉。她意识不到正是她自己推动了这个“抛弃”。

  现实中也常有因无法面对分手以死要挟或真实的伤害性事件出现,这极有可能是早年有遗弃创伤经历的人无法应对现实的分离所致。

  3.

  如何喂养内心的“遗弃创伤”?

  ❶ 创伤要在自我觉知中被看到。真实的看见,是一切疗愈的开始。我们无法站在现在改变过去,但可以通过自我觉察,感受当下发生的事件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拥抱内在的小孩,喂养内心的遗弃创伤,不再将创伤弥散在现实生活中或在无意识中延续下一代。当这一切真实的被看见,代际间的重复也许会就此终结

  ❷ 创伤要在爱与接纳中充分流淌当我们知道现实中的抛弃与分离、语言遗弃会引发创伤,我们就知道无论现实层面多么不具备自己养育孩子的理由,也依然可以通过整合所有资源,尽量让孩子三岁前和父母不分离;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中,当情绪爆表时节制语言和情绪,用爱去接纳,而不是用头脑去指责和“教育”。

  ❸ 创伤要在关系中解决一切心理问题都要在关系中得到解决。创伤也一样,比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咨访关系等。如果你有被“遗弃”的经历和情感冲突的体验,不妨试着建立一种特别的关系,也许会协助你打通一条时光隧道修正童年的错误,重温童年的美好

  儿童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很可能经历遗弃性创伤,可人总有长大的一天,可以选择带着爱和觉知拥抱内在小孩,当负面情绪爆棚,到底是当下的我感觉到被伤害还是早年那个内在小孩?当带着一份清明的觉知关爱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创伤也许会转化为人富贵财富。正是曾经的经历让自己和内在小孩有了深深连接,让自己有了细腻敏感的感受与思考适时地照看和回应内在、外在的世界,珍惜当下或幸福痛苦的瞬间。

  人生犹如一出戏,你无法把握开端,但过程结局说了算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都是为你而来。

  作者:么利华  第二季传播计划学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热爱精神分析,愿意将精神分析传播到底,不让梦想野心裹足前行

RECOMMEND推荐阅读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预约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成长阴影:被抛弃过的你,还能好好爱人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