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伊姐(不闲聊)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 陈夕
很久没有在公众面前现身的朴树,因为参加《乐队的夏天》上了热搜 。当所有参赛乐队唱完歌曲后,坐在嘉宾席的朴树站了起来,大家都很期待他能说点什么,但面对台上台下所有人,朴树只是笑着说:“我那个……到点了,我得回去睡觉了。”制作人马东本来对朴树的发言满含期待,在听完他这个退场理由后也一个没绷住直接笑了出来。在离场前,朴树也对几个乐队做了点评,先是肯定了盘尼西林,“我觉得他们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接着点评了Click#15:“他们让我看到和我不一样的音乐,我觉得音乐应该是有本能的一面。”在完成了点评工作之后,朴树又笑哈哈地冲所有人作别:“我岁数大了,回家睡觉了,走了,谢谢。”对此,网友们多数持肯定态度。有人说,看到这样直白的朴树,就好像看到了属于年少的直白和单纯,大家呵护、爱护朴树,说到底就是在守护着自己内心的小孩。《乐队的夏天》作为一档“促进中年音乐人再就业”的节目,在这个过去的夏天里,已算是行至中年的我们最后一剂肾上腺素。在节目中,大家印象里那个情场浪子张亚东,也曾哭得像个孩子。在听到别人翻唱自己与朴树共同创作的歌曲《New Boy》时,此前一向冷静自持的评委张亚东在点评时忍不住落泪:“我和朴树做《我去2000》这张专辑时,当年大家都是小孩,觉得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结果就是大家都老了。”除了在节目上感怀,张亚东还特意为此发了微博,“我以为已经忘掉,却一直没有忘记的青春岁月。”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在看到朴树离场后感慨,“我们真的青春不再了,我其实(每天)12点肯定要睡觉,真的是躁不动了。”这个“躁不动”的摇滚乐队主唱,也承认过自己曾有“中年危机”,事业瓶颈,在家带娃,编曲时没注意,女儿脑袋被砸伤,经常和妻子发生争吵,觉得生活一团糟。也是在那期间写出《生活因你而火热》,还好有曾经的绚烂都如烟火。仔细想来,在普通人的“中年危机”里,这种湮灭自我的绝望或许更为强烈。一场“裁员”大潮,能让35+的我们每个人担惊受怕,唯恐下一个被“优化”、被“劝退”的就是自己。过了所谓的“学习黄金期”,在HR和公司眼里,我们就是“贵”“懒”“油”“怂”的代名词,是裁员最直接的选择。正像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里,海清饰演的董文洁,已经身处高位,仍免不了遭遇职场暗算,被迫降职为助理,摆明了欺负她逼她离职走人。下一幕特别真实,令人感慨,刚消化完降职的消息,本来已经换好拖鞋的董文洁,一接到老师要求自己去学校的电话,又马上把脚伸进高跟鞋,像战士一样出发。哪怕是拥有别人向往的“铁饭碗”,挨到中年也是一把辛酸泪,像个陀螺一样,不到退休那一天,停不下来。归根结底,皆是因为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病,不敢死,不能松懈,不能退,只能绷着一根弦不断向前走。在那根弦上,我们可以根据上级和社会要求,每天扮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将波涛汹涌的家庭危机以及孩子一塌糊涂的功课成绩牢牢锁在心底。但如果哪一天绷不住了呢?2018年12月,39岁的上市公司中远海能高管贾利宾从台北某酒店15层跳楼身亡。他在遗书中称:“阴影在我(心里)无限放大,大到压得我无法身存。”同年6月,44岁的万达女高管在家庭微信群中给女儿和丈夫留下一句“对不起”后,从一处在建楼盘纵身跃下。知乎的“中年”标签下,“人到中年不如狗”的感慨时有发出。就算自认为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人,也能为中年所困。和伴侣相看两生厌,身体大不如前,既没精神又睡不着,诸多小事都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知乎上有一个点赞很高的帖子《人到中年是一种什么体验?》,里面讲的故事很真实。老婆说报健身班,明明赞成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三千块钱去哪儿弄”。老婆督促快交钱不然涨价了,话说出却变成“房子也涨价,这些年你也没买…”自然谈崩。面对上司不分青红皂白的刁难,她第一个鞠躬道歉;同事无法处理的工作,都会累加在她身上;男友喜欢黑长直发型,她就每天多花一个小时将天然卷烫直。
她一直都在竭力树立的形象,恰好是我们每天都在扮演的角色,中规中矩,乏善可陈。
直到大岛凪下定决心改变,抛弃了工作在内的所有俗世羁绊,去慢慢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勇气是我们很难拥有的,所以当我们看剧时自我代入就更有“爽”的快感,这也是这部剧带给我们的治愈——因为现实中,普通人破釜成舟地放弃上半生拥有的一切,成本太高。
众多影后同台飙戏,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岁月静好,背后却是千疮百孔的家庭问题。
瑟莱斯特直面家暴成瘾的丈夫,梅德林直面背德的婚后出轨,每个人到中年的她都在学着跟生活和解。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不知何时会爆发的变量,那行至中年就是量变前最为棘手的挑战。
我们脸上的赔笑早就跟身上的西装革履一样,都是表面上的故作坚强,而在我们心里,彭磊那句“躁不动了”、朴树那句“该回家睡觉了”才是我们想对同在酒桌上的客户真正想要表达的。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TED,是北京阜外医院(中国最好的心血管医院)的医生做的。他结合这些年的数据,以及中外最新的研究结果,给大家剖析心梗猝死的原因。
视频里有很多专业知识,但最打动我的是,他列举了很多心脏器官并没有严重磨损却因为情绪波动而意外猝死的案例,他说——
“国内外的数据,其实都在印证中国古老的智慧,把心脏仅仅看作一个压泵机是浅薄的,它可以跟全身沟通。半数冠心病不是死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是死于我们的敌意情绪。”
“中医讲‘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治疗心脏病最好的药物不是他汀、阿斯匹林,而是爱、乐观。”
我为什么用这样一个似乎不相关的事做结尾,是想说,在万物纷扰中,我们最后唯一可以把握的,也许真的是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
人到中年不如狗,但今天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多看看秋天里的收获,多看看获得的东西,以最大善意面对他人,以最大宽容面对自己,这份善意和暖意,是中年生活里的千金。
只需要五秒钟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