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同事家聚餐,同行的还有他们部门几个新来的实习生,开始还特别融洽,大家有说有笑。
于是,就一个个开始了介绍,轮到其中一个新人的时候,他说了个自己的名字,就径直坐下了。
还补了一句,“我和你们不是一个部门,又不熟,就不详细介绍了。”
一下子场面就冷了下去,幸亏有个同事反应快,接了话茬,搞笑还略带调侃的介绍了自己,所有人才继续下去。
临近结束,那个新人居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客气的道谢,还说:“还不如去外边吃,好多菜都没味,不知道你们怎么吃得下去。”
顿时,我就怒火三丈,一个同事拉住我劝了句,“没事,年轻人,性子直。”
直到所有人走了,我才说,这不是性子直不直的问题。
打着率性的旗号,只管自己痛快,不顾他人的感受,口无遮拦,还认为那是真实自我的体现,这是没分寸、没教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分寸感,我们都喜欢和能让自己舒服的人交往,看中的就是待人接物时的那份舒适。
当时著名的才子杨修在曹操手底下当职,聪明绝顶又有些恃才傲物。
一次,他陪同曹操参观一处新修好的院子,游览完后,曹操什么话也不说,就在大门上写了个活字,走了。
很多人不解,猜不透到底是什么用意,后来杨修提醒那些官员:“门中加一个活字,不就是阔字吗?丞相是嫌这门开得太大了,要改小一点。”
还有一次,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酥,曹操在上面写上了“一合酥”三个字。
杨修看到后,就自作主张的把酥拿出来分给众人吃了,还解释到:“一合酥,拆开来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
直到有一次,曹操带兵和诸葛亮交战,战事不顺又赶上大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天傍晚,部下问曹操夜行的口令是什么,曹操随口答了句“鸡肋”。
杨修听到后,就开始收拾自己的行装,还和众人说“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仗打不下去了。”
杨修的确是很有才,但他逾越了本该有的界限,失了分寸,引发了曹操的不满,最终遭受了杀身之祸。
一个人就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分寸感,尤其是在说话方面,你的每一句话都代表自己,还会时刻影响身边的人。
每个人都喜欢和有分寸的人交往,享受给彼此带来的轻松和愉悦,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处事法则。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也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