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闲居,是最高级的养生
日期:2019-08-09 21:50:06 作者:中国精致生活► 物道精 来源:物道精致生活 阅读:

闲居,是最高级的养生

  图片空谷寻芳 ©物道君语:

  转眼立秋已过,处暑未至。

  夏末秋初之时,人亦焦虑焦躁烦恼扰人,再难有闲情逸致

  人人名利营营役役,身累,心更累。

  闲居,则是最高级的养生。

  闲居,适合养身养心。

  眼下人们柴米油盐行色匆匆,困囿于钢铁丛林中,奔波劳役。虽满足了口腹之欲,但也透支了身体。闲下来才能休养身体。

  养生亦在乎心的滋养,夏末秋初人易心躁,风风火火。唯有闲居,才有诗酒花茶的诗意,做到心无挂碍,自有凉意

  闲是心境,不关乎贫富

  闲能吟诗,闲能弹琴,

  闲能观溪山对风月,闲能问寒暑世事

图片|wab ©

  夏天闲居,最好有个小院纳凉,不受暑气侵袭,养身清心

  当我们乘着夏意,避开城市喧嚣,躲蕉梧荫影下。可赏花煎茶,开卷弹琴;可闭门听蝉声,长睡消永昼。也可感竹风满院的清凉,听鸟虫鸣叫清幽,看一方池塘荷叶青青,涟漪圈圈

图片|空谷寻芳 ©

  院子还要有口水井,像汪曾祺说的那样,用绳吊西瓜浸于水井中,下午剖开,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最好再有一只猫,学它那样,在午后尽情慵懒,只想窗下清风

  我极爱《浮生六记》,闲书一部,尽是闲情逸致。

图片|sky-sylvia ©

  沈复每逢盛夏,总偕同芸娘往沧浪亭爱莲居纳凉避暑。闲居于此,养虚静之心,清幽之气。每天无非就是明窗煮茶,池边操琴,临帖读书,看竹影摇曳,听鸟鸣声声,待一场细雨,便心生清欢

  沈复自觉,“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八月酷暑,最美好之事,莫过于纳凉养身,庭院深深,清幽沁心。

  愿你能有一方小院,身外无事,心有凉意。

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立秋降至,暑气未消。闲居能养身,也能养气。

  气是书卷气,有人说那些著书之人是才俊,读其书是与其交游,不自觉间受熏染,境界变高,胸襟变广,脸有清醇爽朗之气,这就是书卷气。

  闲居,最宜以书养气。

  今人多陷于快餐精神文化面目可憎语言无味。闲居有诗书居室有雅器,能让尘俗之事都散尽,面目可爱,养素雅气质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得当时看《小窗幽记》里的一段话:

  “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

  我惊叹于最后几句,陈继儒隐居后,闲居时便焚香、读书、品茗,但觉耳目空灵,甚至连脸上的俗尘都去了三寸。

  中国人有闲居读书的哲学,把性灵寄托天地,让精神游荡于书中,眼中无俗事心底有诗书。

  秋夏闲居,不如看竹摇清影,闲对临书案。世事不扰心,闲情养正气

图片|學畵 ©

  闲居能静心养心,古语说:“身放闲处,心在静中。”

  闲与静,在中国诗境里,总相并出现:“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中国人的诗性中,亦追求闲中习静。

  心静需要学,就如夏日闲居山林间,即便有落花声、惊鸟鸣和溪涧流,心却能保持幽静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陶渊明归隐乡野,一直习静,他说自己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闲居田园,他享受晨雾晚炊,安贫乐道。弹素琴,与朋友花下对酌,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他早已心无挂碍,只想生命平静生活有趣

  今无陶渊明,但仍可闹中习静。如独坐竹塌,窗明几净,焚香一柱,一时间就置身于世外桃源逃离钢铁丛林,内心得以心平静;或听着夜雨敲窗,泡一壶茶汤,在香气氤氲里洗尽世俗纷扰内心得以清净

图片|空谷寻芳 ©

  苏东坡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静坐思量时,一日长如两日,所思所感,亦值两日。

  唯闲居静坐,静心养心,才能观照万物,找到生活兴致,闲看花开花落。

图片|文人空间 ©

  以闲清居,是生活最好的养生。

  人生如寄,不过数十年,

  生命不该尽日追逐声色犬马,行色匆匆,为尘事所累。

  还应有留半日清闲,用以安养身心

  感受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时之美。

  为人在闲的时候,才最像一个人

图片|空谷寻芳 ©文字为物道原创封面图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原作者所有。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物道生活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闲居,是最高级的养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