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是一部由何舒 / 董子愚执导,王鸥 / 乔振宇 / 黄明昊主演的一部悬疑 / 真人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观后感(一):惊艳的互动剧,页游与网综结合的勇敢探索
开创性的互动情景创造,革命性的跨媒介横向联动,以及,尚在摸索中的互动规则、奖励机制,“头号嫌疑人”这个节目带给网综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粉丝奉上了无尽的惊喜。
在剧本设计上,有着高度程式化的精巧缺口设计,对应了本格推理派、“我是迷”等以逻辑为基石的推理爱好需求;
在线索发掘上,抛弃了真人摄像头的随机性,采用了“The Room”等3D推理游戏惯用的“情节——物证研究”“发现——发散思维”的沉浸式解密体验;
在破界互动上,从单纯的tv播放软件,反向侵入到用户的微博、微信社交圈内,令人惊叹的操作。
虽然因为太过急功近利,而导致播放器下载、核心推理粉丝推剧的破圈效果不太明显。
我推剧无功而返的时候总是在想,如果朋友看到芒果tv的链接,点开后无障碍看到了剧情先导,心里有了悬疑,有了动力,会不会更愿意下载芒果的app了?
再进一步,他们要是也能看完整个剧情,甚至点击线索,但是最后一步提交案件时才需要下载app,这样他们是不是至少有了和我沟通剧情、互报圈粉情况的动力了?
为什么我按照芒果app的分享发到群里之后,群里的人直接看到了我提交的案件结论?有了结论,那他们还有什么动力去看“悬疑剧”?更不要说去下载app……我已经完全不好意思安利,臭显摆的意思不要太明显。
奖励机制也在大量只抢位置而不提供有价值分析的用户涌入后,有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反凝聚效果。案件分析结果页面往下一拉,一个字不说的大有人在。想起这些,忽然就没有动力继续写评价了。
只是为了纪念被惊艳过的时光吧,想起05年超女的手机投票战,韩国原版“犯罪现场”的实时投票显示,惊叹芒果始终努力从屏幕里“迈出来,走到我们身边”。
至少,这些努力完全弥补了我对明侦4过于综艺化、奇幻化的遗憾。比心~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观后感(二):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的案件分析
我认为是郝母亲杀人,郝父亲帮忙制造不在场证明。 ①时间线:7:48管家打电话 7:50大家都到了,除了乔侦探 这2分钟不可能这么快作案,因此乔侦探是在7:20-7:48之间死亡的。林管家这电话和SIM卡说明和林管家没有关系。 ②第一排除郝千金,郝千金既下了昏昏丸,又何必再弄一喷既晕药 第二排除林管家,那通电话证实是有人在打,要是他杀的,他何必这样确定不在场证明,一定是凶手需要 第三排除贾女婿,贾女婿已知乔侦探已死,而他已猜测此为甄少爷,又是他给甄少爷下的药,还骄傲地说甄少爷竟然能撑这么久,说明他不会多此一举去杀人 第四排除郝少爷。因为审问时,可以知道日记和录音在林管家手里,因此少爷没有找到日记的证词是真的。既然如此,他和乔侦探之间没有深仇大恨。 接下来,郝父亲的手机里有2个SIM卡,所有人中只有郝父亲的手机有2个SIM卡,因此电话很可能是郝父亲打的,用来混淆大家的视线,扰乱作案的时间线。郝母亲和郝父亲约定在7:48分打电话,(如果是凶手打电话,离这么近不是会听到回音吗?),再约定将昏昏丸放入郝父亲的茶杯里,摆脱嫌疑,趁乱将电话卡和药水放在地毯下。 郝母亲敲门进入乔侦探房间,用一喷既晕药迷昏乔侦探,用枕头将其捂死后,将乔侦探靠在门边或斜着放,否则易容痕迹为什么在170cm的门上。制造完不在场证明后,郝母亲将乔侦探拖进浴缸,因此乔手臂下有勒痕。郝母亲将蜡烛分成两半,将重的一半放在门锁上,轻的一段放在唱片架上,小的蜡烛燃烧到线。随着线的燃烧,蜡烛逐渐失衡,重的蜡烛带动门把实现反锁,线因为燃烧在地毯上留下了痕迹,这些水就是为了遮掩痕迹,同时灭火的,最后郝母亲趁大家都在震惊于乔侦探死亡的时候,趁机将蜡烛丢进垃圾桶里。 如果我错了,请把我叫做明灯。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观后感(三):浅析头号嫌疑人案件
【第一集】乔侦探之死
凶手预测:郝父亲 死者死亡时间7:20-7:48。7:48以后7:50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完成整个犯罪过程。凶手进去死者房间,用一喷即晕药迷倒了死者【或者郝千金的茶已经迷晕了死者,门没锁,凶手直接进去】,再用枕头闷死了死者【死者死因:机械性窒息死亡】,由于侦探是甄少化妆伪装的【死者鼻子上有肤色膏状痕迹】,所以在枕头上留下了肤色膏状痕迹。布置好案发现场,等到7:48,用手机卡给座机打电话,然后利用林管家的目击制作了侦探假的死亡时间证明,手法是用水管固定住侦探右臂,将死者头探出去,因此【门上也留下了粉膏物】,同时【死者右侧腋下有淤伤】,死者身高182,门上的痕迹在170左右,应该是死者被倾斜的露出头来。而且死者此时活着的话也不会把自己的脸往门上怼吧。然后将死者放在浴缸,打开手龙头。密室的话是利用留声机,蜡烛,棉线,还有门锁。用棉线连接放在留声机上的蜡烛和门锁,点燃蜡烛,打开留声机,凶手待林管家离开后,直接出来拉住门,留声机慢慢旋转拉紧棉线,直到锁住门,然后继续旋转蜡烛断掉,棉线被烧,只留下了黑色的痕迹【地面从地毯到门口,以及门锁上的痕迹】。来到餐厅后,凶手将一喷即晕药和手机卡藏到了地毯下面。待郝老爷喝茶晕倒,制造混乱,发现死者,伪造死者假的死亡时间的计划就整个完成【下毒到客厅的茶壶就是这个目的】。 郝少可以排除,因为腿部残疾,我觉得难以完成这整个犯罪过程。 林管家的话,怎么都不是他。 郝千金的话,既然准备了晕晕丸就不会再有一喷即晕药出现了。 郝母亲的犯罪嫌疑比较大。一方面从证据的角度她既知道昏昏丸的存在,又在她那里发现了棉线和蜡烛。另一方面,从作案动机的角度,她觉得守护这个家庭对于她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她从老公那里知道了录像可能被没有被处理掉的事情,死者还知道她女儿的秘密。但是身为女性能不能有力气完成整个犯罪过程还是存疑。 所以我觉得犯罪嫌疑人还是郝老爷。而郝母亲应该知道而且有一起筹划。
不过对于为什么要喝昏昏丸茶当时没有想清楚,可以知道郝母亲知道昏昏丸的存在,不过现在一想,确实逻辑就通了。
【第二案】双面维纳斯
我觉得凶手是姗姗。 1.微博帐号:找到八个微博帐号,除了欧阳洛以外每人一个。
2.各人动机行为。 欧阳老师一年前的出现更像是一场巧合,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指向欧阳老师对小欧有杀人动机,排除。 陶然对于小欧是一种偏执的爱,但是和他有关的线索锤子是周默用的,其次也没有其他的线索指向,排除。 周默视小欧为自己的女神,他为了保护小欧的秘密【双面维纳斯的画像是周默自己工作室的,比学校画室的维纳斯头上多了一串花,又被工人不小心砸碎了】而半夜4:00来到了画室用锤子砸碎了三个雕像【锤子上无指纹】,后来手链丢了返回画室发现死者然后为了摆脱嫌疑用眼镜布擦掉了锤子上的指纹【眼镜布上有铁锈,锤子上无颜料】。说法都得到了印证,杀人动机也不强,我觉得他砸碎那三个雕塑的说法是可信的,没有什么突发的情况也不会在下一刻杀心顿起,也可以排除。 欧阳莉可以从周默的时间线引出来,周默放下锤子的时候即死者发现的时间是早上8:00,欧阳莉早上6:30的时候微博定位在MG老街七巷,从那里到MG大学最快需要1小时5分钟,即7:35,哪怕她一到现场还没动手就开始撒颜料了,颜料需要半小时干掉,也得8:05才能干,但是锤子上无颜料,所以可以排除掉欧阳莉。 剩下的三个人姗姗,颜颜,邓南。三人有个共同点是手上沾了胶水! 首先,颜颜和邓南还有欧阳莉三个人是认识的,分别是欧阳洛的女友,兄弟和妹妹。之前发生在小欧身边的一系列恶作剧都是他们做的,因为他们觉得小欧是害欧阳洛失明【小欧18.01.01购买驱虫毒烟,毒性可使眼睛受损,18.01.25欧阳洛跳楼。】从而疯掉跳楼的人。放下吊灯时的纹身是颜颜的,还有小欧收到的关于欧阳洛的报纸也都是颜颜放的【微博里的报纸复印票据,饭盒下压着的报纸,自拍照胳膊上的纹身】,kill的时候也是颜颜在场等等。邓南所谓的地下情人,颜颜所谓的好友,莉莉所谓的闺蜜,都只是为了接近小欧。 但是从视频上可以看出来,邓南的想法是我要给兄弟报仇,我也要让那个她尝尝疯了的滋味,可能对于杀她这个念头并没有那么强烈。另外一方面,凶案现场洒落在地上的紫色颜料,小欧作画只用到了蓝色颜料,而红色颜料也被打开了,所以可能是凶手在凶案现场同小欧交流缠斗时不小心沾到了蓝色颜料,又无法清洗,只能打开红色颜料混合蓝色成紫色,撒在地上,以示清白。所以凶手应该是蓝色鞋底,邓南这两方面都被排除。 剩下的姗姗和颜颜,概率都很大啊啊啊啊。 颜颜的话,一方面,死者被杀害时头上恰巧是欧阳洛的那副中毒画,非常像是报复行为,然后在视频中虽然颜颜同洛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通过她和小欧合照里的数字里可以拼出,我好想你我想杀了她,所以还是抱有杀意的。鞋底是蓝色的。手上【小拇指】沾了胶水。 姗姗的话,小欧的存在阻止了自己的未来,而且还是用的并不算光明的手段,心里也是恨的。鞋底和鞋帮粘了蓝色颜料。手上【食指】沾了胶水【姗姗自己的画框不小心摔坏了需要粘】。地上的紫色颜料也是她提出来的,我不知道这里算不算一种想给自己摆脱嫌疑的行为。 大体复原到这里,就剩下那座美第奇雕塑的事情了。有血迹,现场得到的线索,指向了凶器应该就是这座雕塑。无指纹,说明至少有人专门擦了上面的指纹,不然会像其他的三座雕像一样有画室人的指纹。除去莉莉,其他的指纹出现都是合情合理的,那凶手到底为什么要擦掉指纹呢?有颜料,那么应该是,凶手用美第奇砸死受害人,然后把颜料混合倒在地上,看到地上那三座碎了的雕塑,擦掉了美第奇上的指纹,然后把它砸了。
我要去看答案了~
哎呀呀,线索都找到了可惜了了,总觉得颜颜太明显了没敢投~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白,看着很明显像凶手的人有可能就是凶手。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观后感(四):【案情讨论】不负责任的凶手分析(第一集)
前方剧透预警!
1、通过证据分析
锁定真凶的关键性证据:房间内用过的两个茶杯以及郝千金承认在早茶内下过“昏昏丸”
左边两个杯子有使用过的痕迹被害人应当是给访客上了早茶,而根据郝千金证词,她于7:20送早茶至侦探房内,逗留几分钟后离开,而8点时侦探已死亡,那么凶手只能是7:25-7:50来过被害人房间,且不知道茶内下毒的人(若毒性提前发作,有可能会晕倒在案发现场,凶手应该会极力避免这一点)。
知道“昏昏丸”这件事的有郝千金、贾女婿和郝母,因此他们的嫌隙较弱。有且仅有郝父于7:58晕倒在餐桌上,基本可以锁定凶手。
2、通过作案动机分析
可以排除的有:
林管家:洞悉一切的被害人帮手,完全可以在前夜下手,没有必要制造可以互证的电话记录。
嫌疑较弱的有:
贾女婿:动机是制造事故被发现。但是此事缺乏证据,报纸也已经定性为“事故”,杀机较弱。
郝少:动机是偷取论文被发现。但其本身有残疾,难以独立实现作案,且侦探也已经答应用“帮他做一件事”保密,杀机较弱。
郝千金&郝母:动机是故意杀人被发现,相互保护。两人知道准备下毒的事,不必再准备“一喷即晕”喷雾。杀机较强,但准备两套作案手法,大大增加了被发现的可能,稍显多余,因此嫌疑稍弱。
嫌疑较强的有:
郝父:医院内监控被发现。且与郝母的通讯记录证明他打算自己下手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作案动机分析,郝父的作案动机最强。
3、作案手法
凶器:枕头
乔侦探其实就是戴着假面的甄少死因为“机械性窒息”,而屋内没有打斗痕迹,证明是凶手使用“一喷即晕”喷雾后用枕头将被害人窒息而死。
密室手法:蜡烛、丝线
利用唱片旋转带动门锁唱针没有搭在唱片上,所以唱片运转不会发出声音。用蜡油将蜡烛固定在唱片机上,用可燃的细线将蜡烛与门锁相连,利用唱片带动将门锁旋转锁上。之后蜡烛燃到一定部位后引燃细线,在毯子上留下灰烬。凶手应该是之后进入趁乱处理掉蜡烛,扔在垃圾桶内。(此处不排除有帮凶,郝父此时晕倒在客厅,无法第一时间处理点燃过的蜡烛,也可能是醒来后再进入房内处理,毕竟郝少都能在被害人房内到处翻找日记)更新:官方补充蜡烛由郝母处理。
浴缸和水的作用:制造溺死的假象,混淆其真正死亡原因。(水的作用仍存疑)更新:官方解密指出水是刻意洒满房间以消除线的灰烬,并避免火灾。
混淆被害时间的手法:7:48给走廊座机打电话,牵引已死亡的被害人右臂,将其推出半个身子故意让管家看到,制造无人拥有作案时间的假象。
右侧腋下淤痕证明曾有拉拽以上就是本案不负责任的案情分析,如果下周解密不是这样的话也请各位看官多多包容 - -
溜了溜了。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观后感(五):从《头号嫌疑人》,看国内互动影视的未来可能
很意外看到芒果TV上会看到一个这样长时间的互动内容。
因为之前在腾讯上看到的,都是比较短的内容。不管是最初的忘忧镇、还是前两天完成度很高的古董局中局佛头起源。
线索、故事好坏,自然会有推理大神回答。我这里主要还是从产品角度出发,来看下,这个“互动微剧”做的如何。
首先,我觉得这个项目表现了两个极为关键的核心信息。
1)互动内容在国内的普及速度,很可能会快于国外。
2)国内目前两个最好的互动内容,背后都出自一家叫做“互影科技”的公司。
图片来自头号嫌疑人活动页截屏
我们先从第一点开始,为什么说:国内的互动普及,会快于国外。
这段时间互动电影的热,算是从《黑镜》点起的,然后就是隔了几天的潘粤明演的《佛头起源》。但是《佛头起源》虽然互动设计的很好,完成度很高,也是大IP、知名演员,但毕竟时常太短。所以虽然《佛头起源》很好,不过也只能说是很棒的尝试,我在这篇文章中也分析了一下。
但这一次的《头号嫌疑人》则截然不同,中国最好的综艺IP + 当红明星 + 超过25分钟的时长,而且有6集体量。这一切都代表着,这一次的互动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互动内容。抛开游戏不说,这种级别的互动作品,在目前的国内来说,是非常非常有远见和魄力的行为。
而且很聪明的是,这一次的互动十分巧妙的选择了核心点突破。将侦探故事中,最核心的一步“搜证”进行互动。影片一边播,观众一边玩。搜证的互动让大家更沉浸于故事之中,但同时又没有增加额外的难度。
而互动的简单并不代表着,这个互动内容的体验是简单的。相反,因为搜证的互动,线索栏中的详情,让大家真的有了一种当侦探的感觉,而且还有自己寻找凶手。喜欢简单看故事的观众,通过点击找线索,也参与了一把,最后即使是推理不出凶手是谁,也给猜带来了乐趣。 而喜欢推理的观众,收集线索本身让他们更快速的了解线索,更仔细的观察案发现场,所以其实也是因为互动体验升级了。
而在评论中,大家也十分认可这样的形式。微博话题、官V下面也都是一片好评。我将这个内容转给了一些做游戏测评的朋友,他们也都非常的喜欢。我注意到这次的微剧,是需要芒果会员才可以玩的。显然这是一种让会员本身更具有价值的行为,如果这次效果好的话。应该互动内容,会成为平台之间拉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互动内容,因为互动天然有着更好的分享属性、话题属性,以及对于用户的粘性。大家想想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的盯着屏幕看一个东西了
所以我觉得这次的《头号嫌疑人》也许会成为一个里程碑,让国内的互动内容可以有一个快速的发展,甚至在这个层面,是可以比国外更快的。毕竟国内的效率、以及跟进的速度,对比国外都是有着优势的。重点在于有没有这样的团队,和给予这个行业正向引导的能力,这就引出了第二点。
第二点:《古董》《明侦头号嫌疑人》背后的互影科技是什么
百度上这家公司的信息并不多,随着《古董》有几个订阅号的采访中提到了一些。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他们的两个作品《古董佛头起源》和《头号》不光是两个巨大的头部IP,一个是剧一个是综艺,而且这两个的互动理念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古董》是一个依托于互动电影逻辑的产物,里面有《底特律》《夜班》的影子,说实话我觉得《古董》在互动层面是比《黑镜》要完善的,他们想的更清楚。而《头号》则更进了一步,不是更复杂了,而是他们往“互动内容”这个方向更进了一步。
就像豆瓣的讨论中,有一个人说的,互动电影是未来,但也许不是现在任何一种互动电影的样子。什么是互动内容应该的形态,现在没有人可以说的清楚,《底特律》《夜班》《她的故事》《看火人》这些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对。但我相信,正确的路是一条条测试出来的。
今天和朋友聊天,也给他们看了《佛头起源》,然后和他们讨论这两个哪个更好。有人说是《佛头》有人说是《明侦探》,但大家都表示,希望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东西,甚至在看完这两个后,再看现在手边的电视剧,会感觉有一点点的无聊,我想这就够了,这就是“互动”的魅力。让本身的体验升级,从而带来一种新的可能。
说回《头号嫌疑人》,我很期待后面的5集表现。我觉得在后面的5集中,互影这个团队一定还会有新的尝试放在其中。同时我也很期待这个公司更多新的作品。hhhhhhhh比如古装宫斗什么的 2333333
所以,如果别人问我如何评价互动微剧《头号嫌疑人》,我会说,这是一次非常领先的尝试,也许是一系列变化的开端。我觉得敢于创新的芒果很棒,以及不断尝试新可能的互影也很厉害。
: 如果你喜欢《头号嫌疑人》,建议可以试一试互影之前做的《古董局中局佛头起源》,我好好奇大家对于这两个的比较会是什么样的。
《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观后感(六):第一视角切入,互动探案,《头号嫌疑人》打造沉浸式微剧新生态
作为国内首档以剧情推理为主题的真人秀综艺,《明星大侦探》已经接连推出四季,并且有了《我是大侦探》等系列IP衍生作品。可以说,在《明星大侦探》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被这种强逻辑、烧脑系的综艺模式所吸引。
为了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体验,在《明星大侦探》第四季收官之后,节目组创新式地推出《头号嫌疑人》系列微剧,以第一视角为切入,打造沉浸式互动微剧新生态。
青出于蓝:聚集经典元素,把握IP核心内涵
作为《明星大侦探》的衍生产品,《头号嫌疑人》从上线之初就带着极其经典的明侦元素,给观众和粉丝无缝衔接的观感。从整体卖相来看,《头号嫌疑人》仍旧是以“探案”作为核心,在搜证的逻辑牵引下,将整个悬疑推理的剧情铺展开来。
众所周知,对于《明星大侦探》这种强推理的垂直性综艺来说,烧脑的剧情和强大的逻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在《头号嫌疑人》中,这样的特征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凸显。
不管是题材,还是具体细节,《头号嫌疑人》的案件剧情都显得十分精细化和逻辑化。
比如第一案《秘密》中,整个案件的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密室杀人的手法让观众着实摸不到头脑。不过,节目随之用枕头、昏昏丸、地毯上燃烧的黑色灰烬、断掉的螺旋蜡烛、唱片上的蜡油等一系列细节来佐证案件的合理性。
在细节的支撑下,延时、借位、密室等各式高能悬疑元素依次铺展开来;随后,嫌疑人依次进行的杀人动机阐述,使多个陈年旧案浮现,形成“案中案”的诡异局面。诸如此类的烧脑设定还有很多,《时间俱乐部》中的双生兄弟、时间错位,《玫瑰酒店》中的“恐怖直播”,《你的世界》中的暗网、交换杀人等等。
从细节着手,将微剧情铺垫地极为丰满,案件的线索充足、逻辑清晰,既能够考验观众的推理能力又不至于过分跳脱,失去推理节目的合理性。
从这一点来看,《头号嫌疑人》确实把握到了《明星大侦探》的精髓和内核。同时,在嘉宾和剧情角色方面,《头号嫌疑人》也延续了许多明侦的特色。
熟悉《明星大侦探》的观众都知道,死者姓甄,涉案企业为MGXX.......这几乎是明侦每一个案件的标准配置。这样的设计也出现在了《头号嫌疑人》中,比如第一案的死者甄少,第二案的甄小鸥,第三案的甄小魏和MG娱乐公司,第四案中的MG高速公路事故等等。
在演员方面上,《头号嫌疑人》邀请了乔振宇、王鸥、魏晨、鬼鬼、Justin等老牌明侦玩家。从看着这些明星玩家推理破案,到明星玩家复盘案件自主破案,这种身份的转换使观众适应节目节奏的同时,开始自觉升级节目的参与感。
除此之外,先是案件背景,再是挨个审问、线索搜证,由时间线、作案动机辅助推理,这样的推理程序也与《明星大侦探》相差无几。清晰的节目框架使观众的思路也随之明朗化。
而胜于蓝:内容升级,打造全新互动体系
可以说,作为明侦IP 的衍生,《头号嫌疑人》的水准是十分在线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明星大侦探》的复制品。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更像是明侦IP的跨界与创新,呈现出许多只属于微剧的特色。
沉浸式探案体验
从质感来说,《头号嫌疑人》更注重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探案体验,有身临其境的观感。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团队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都采用了电影大片的手法和理念,也少不了对细节的雕琢和演员演技的打磨。
在服装化妆道具方面,节目更加细致考究。比如第一案中,幽暗的别墅长廊、寓意晦暗的画像;第三案中,时间酒吧的暗红色调、张狂的人物面具和摇晃的灯光;第四案中,玫瑰酒店楼梯上破旧的蜘蛛网、柜子上的洋娃娃以及蒙着白布的家具…….在这些细节的烘托下,悬疑气氛逐渐蔓延。
演员专业的演技和贴合的后期配乐,可以说是《头号嫌疑人》的神助攻。尤其是一些空旷的滴答水声、会说话的挂画、诡异的手机铃声等细节声音,与演员的表演相呼应,形成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
同时,节目还进行了多种拍摄手法的组合。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不仅能带观众迅速熟知犯罪现场,还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连贯性和高级感;特写或静止镜头的融入能够巧妙地给予观众线索暗示,助力观众逐步完成推理。
第一视角
从节目理念出发,《头号嫌疑人》所要打造的是互动式微剧生态。这里的互动并不仅仅是跟随明星玩家破案,而是将自己作为侦探的第一人称“我”,来解开案件谜底。
因此《头号嫌疑人》采用了一系列设计,来推动玩家进行自主推理。
随着案件的展开,观众可以点击节目中的可疑画面收集现场线索。这种方便快捷的搜证方式不仅能够集中观众对剧情的注意力,更能进一步推动观众深入推理,打通内容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感。
在搜证结束后,观众还能够用会员特权获得单独提审嫌疑人的权利,形成双向互动的升级,推理完成后,观众依据自己的思考形成并提交提案报告。
在整个过程中,观众根据自己收集到的线索进行推理,形成完整的案件分析并指定真凶。从看玩家破案到亲身入局,以第一视角完成推理,对推理迷来说可算是狠狠地过了把瘾。
同时在一些案件中,节目还会用第一视角的镜头、倾诉式的对话语言给观众营造亲历的感觉,促使观众以最大限度的能动性去想象案件背后的故事,留给观众主观推理的空间。
走在行业前列的互动玩法
以“搜证”为线索,推动玩家自主推理,《头号嫌疑人》的互动玩法远不止此。为了进一步丰富玩家的代入体验,节目还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跨界线索收集体验,形成全网互动延伸。
在剧情中,节目将其他社交平台作为线索载体,提供嫌疑人的社交账号。而观众则通过提示进行跨平台搜证,进而找出真凶。比如在《双面维纳斯》中,可以通过陶然、姗姗等微博得出杀人动机或者不在场证明,甚至捕捉到关键性证据Lily的微博小号。
不只微博,在案件《玫瑰酒店》中,节目通过直播平台的弹幕评论将MG高速车祸事件及人员名单等线索一一传递出来。最终,观众可以通过嫌疑人张建的主页留言信息,登陆“我是谜”APP获得他为单身的信息,进而锁定真凶。
在剧情之外,观众通过长篇案情报告、提案排名、案情讨论等用户体验交流,迅速形成话题圈。并且,这些话题可以凭借微博官微等平台,从芒果tv扩大到微博、知乎、豆瓣等公众传媒平台,引发舆情的聚焦。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头号嫌疑人》这一节目的创新,更是所有推理迷的狂欢。
纵横比较:原生IP优势,挑战互动影视格局
其实,互动影视的理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明星大侦探》第四季开播之初,节目组就通过鬼鬼主演的《片场谜案》互动微剧,首次试水互动影视。
去年年底, Netflix推出的剧情片《黑镜》将电影与游戏进行交互,通过观众对剧情的AB式选择来实现观众与内容的互动。而年初《古董局中局》推出《佛头起源》系列,也采用了对话、QTE、解密等多种互动元素。
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大多数人对互动影视持乐观、鼓励的态度。但囿于制作体量小、时长较短等原因,大多数用户对互动影视的体验感并不圆满。
此次《头号嫌疑人》创新式地推出单集时长超25分钟、6集的整体体量,可以说是一个全新升级的完整的互动体系。这样的大手笔与《明星大侦探》IP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不无关系。
首先,《明星大侦探》作为一个综艺IP,在内容上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和包容度。能够通过镜头语言传达出的信息都能够成为节目表演的对象。在《头号嫌疑人》中,郝爸爸对好友的陷害、甄小魏对哥哥的亲情、姗姗对甄小鸥的嫉妒……不同情绪、不同剧情的汇集、不同主题的表达节目丰满且立体。
其次,微剧拥有许多未知的可能,尤其是演员或者后期的能动性创造。根据不同的故事选择不同的表演载体,观众所接受的信息更为丰富。同时,多个角色的交汇能过延展剧情了,使线索逐一列出,这样的能动性在上面两部作品中,是极难实现的。
最后,《明星大侦探》自播出以来吸引了不少推理粉,其中不乏有已经追了四季的铁杆老粉。一方面,这些受众能够为《头号嫌疑人》提供互动流量;同时推理迷的专业诉求也推动着《头号嫌疑人》继续在内容互动上创新。
由此可见,《明星大侦探》有着极强的IP生命力,《头号嫌疑人》不仅体现了其发展潜力的可能性,更证明了内容的创新性。而从内容进行第一视角切入的互动微剧新生态,或将成为互动影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