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对有理由怀疑理发店的镜子和灯光,有被下过某种幻术,不然为什么每次刚剪完头发感觉还不错,一走出理发厅再从别的镜子里看镜子,“里面这个丑b是谁?”
很多人在剪之前只是想换个发型,剪完头发睡一觉后直接想换张脸。再次打开之前放在手机里别人的发型参考照片,活生生变成卖家秀和买家秀。
偷偷问过身边很多朋友,每次理发的时候,你会坚定自己的想法吗?我们相视一笑,结果都是坐在理发厅失去灵魂的人。
大部分人都不敢和自己的理发师进行辩论,曾经有个妹妹剪完头发,自己一直坚持保持微笑买单结束到走出理发厅,她终于忍不住痛哭:“太丑了,太丑了,我还得照顾理发师的感受,还不能说他剪的难看。”
每当这种结果发生时,想亲自给理发师剪一次头发的想法会变得特别强烈。但不知道为什么,当围布套住自己时,理发师总是会抓一抓你的头发告诉你,刚刚照片里的那个发型不太适合你,我稍微变化一下。
那一刻咱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提出任何反对意见都无效,理发师看着抓捏着自己湿漉漉的头发,直直地看着镜子里的两个人,仿佛最终的造型他已经看在眼里,拿捏在手,你无法阻止一个已经做好十足准备,并连结果都已经想好的人。
我是一个对理发师特别忠实并信任的人,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固定到一个理发师手里剪头发,在遇到一个默契的理发师之前,都可以说在试错。
找到一个默契的理发师和找到一个真心爱你的男朋友差不多,甚至更难,后者还能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互相了解积累感情,前者全看缘,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他就要掌握你的审美,你的气质,从而为你的头发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大部分人和理发师都处在不同的通讯频道上,你说的只修个发梢,经过他手,留三年的长度一去不复返,你说剪到锁骨,原来在他眼里你的锁骨长在下巴的位置。
理发过程中你看着不断掉落的头发,略感不安,试探性地向理发师确定最后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对方总是很自信地也不正面回答你,给你一句“你最后看就好了”,这种忐忑,像极了那段结果不太好的爱情。
在北京理发的费用不比在老家,想在北京享受老家二十块钱包给你洗头的待遇是痴人说梦。朋友A上次哭着跟我说,明明在去理发店路上和姐妹再三强调,无论理发师如何劝说,只选价格最低的那个!
话的太绝,flag立得满头都是。当洗好头坐在椅子上,价目表伸在你眼前时,一开始A是坚定的,“我就做这个”,手指着最下面那栏,眼神刻意躲闪。
理发师抓住你眼神飘忽的瞬间,开始用站在A的角度为你头发好的说辞发起进攻,后面朋友A的说法是,当时你并不知道他在具体讲什么,但当时就好像已经刀架在脖子上一般,不选更贵的那个套餐不行。
面对理发店里的各种套餐,一般我们都会选倒数第二个,这和选演唱会座位一样,你不想选380最远的山顶票,于是选择了更近一点480的,后来你发现,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理发店的套餐虽多,其实你没得选。
另外一个朋友B显得更加卑微,花千元做了个爆炸卷,回家后怎么自拍都不能满意,深夜11点,枕着自己不满意的发型,实在忍不住发微信给理发师,打出来的字是“请问我头发还能再烫吗?”其实心里已经在骂街。
最可怕的是在你明知道不对之后,朋友B又没有主见,理发师说那再给你看看,B心里又舒服了,立刻回:“好的,那下周二哈!”
甚至有朋友做完头发不满意,自己偷偷去另一个理发店又把头发给剪了,也不敢在朋友圈里发自拍,害怕理发师看见明明刚做好的头发,怎么突然就剪了。
想了一圈下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在理发师面前如此卑微,不能细想,一细想,细想之下万一是自己的问题呢!那在理发师面前,我还是做个卑微仔吧。
「今晚22:22的报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