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酷爽一夏我 和 舅 舅舅舅是一位中文教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他婉拒留在省城工作,回到了家乡,贫困的青冈县。
舅舅大高个,稍瘦,笔直的腰板儿,理着分头,带着近视镜,经常穿一身灰色中山装,胸前衣兜别着一支钢笔,说话文质彬彬的,一看就是很有学问的人。人们称呼他“安大学”(舅舅姓安)。我小时候,听说舅舅在教师进修校给老师讲课,觉得舅舅很了不起,从那时起我就很敬仰舅舅。
舅舅酷爱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对《诗经》和《红楼梦》频有研究,经常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文革”期间,舅舅不教课了。有一次我到舅舅家,听他说在单位无所事事,已经和领导谈了多次,请求恢复教学工作。后来组织上安排舅舅到县图书馆担任馆长。虽然当了馆长,但他并不高兴,原因是离开了他挚爱的专业。我爱看小说,经常在图书馆借书,听说舅舅当了图书馆馆长,我很高兴,不但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了,也可以“走后门”看书了。图书馆有两个图书室,一个是对外的阅览室,另一个是藏书室,藏书室不许读者进入。对外阅览室少有图书,多是一些报纸和杂志。藏书室里书很多,当时“文革”还没结束,许多禁止外借的书那里都有,如:我喜爱看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在藏书室里看到了这些书,就像给我打开了一个个世界。那几年,我的星期日几乎都是在藏书室里度过的,我在一本本书中摄取了无尽的精神营养。
1970年我初中毕业,父母让我到某企业做临时工,挣钱补充家境。舅舅听说后来到我家,建议我父母让我继续上学读书。但种种原因,父母还是让我退学。舅舅见阻拦不成,把我叫到他家,劝我不能退学。当时我才十五岁,对事情拿不准主意,虽然很想继续上学,但也只能听父母的了。退学后,舅舅给了我一些高中课本,让我在工作之余自学,并指导我学习方法。按照舅舅的嘱咐,我开始自学。没有老师讲解,自学高中课程难度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数学,在课堂上有老师讲解可能是一点就通,自学要反复看书,有的题验算十几遍也做不对,遇到弄不懂的难题我就找舅舅讲解。在舅舅的帮助下,通过自学,我自修了高中大部分课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一位县领导找舅舅谈话,要调他到县文教科工作,担任科领导,县领导还说,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途远大。但舅舅没有去当科长,想到的是自己的专业,在他多次要求下,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县教师进修校担任中文教师。八十年代初,县里成立了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青冈工作站,舅舅担任了站长,被评定为中文教授。这时,我见舅舅起早贪黑地忙,有使不完的干劲,但他还是没有放下自己的专业,亲自担任中文班主任。我是电大第一期学生,有幸听舅舅讲古代汉语。舅舅在课堂上常用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这句至理名言教育学生;给我记忆最深的是,舅舅常说,学习古汉语要做到字、词、句落实。
猜你喜欢:
李根寿:雪夜坟前
林语堂:让娘儿们来干一下吧
林语堂:假定我是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