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在这一届游泳世锦赛上一路开挂,一口气拿下了400米和200米自由泳的冠军,成为获得世锦赛个人金牌数第二多的男子运动员。
而世锦赛400米自由泳四连冠,孙杨也是历史第一人。
不过在400米自由泳的领奖台上,孙杨的老对手——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霍顿却拒绝承认这个结果。
在获得季军的意大利选手德蒂站上领奖台后,银牌得主的霍顿任凭志愿者如何提醒也不愿登台,随后还“别出心裁”地站在台下,以这种拒绝与孙杨合影。
意大利小伙子的思路还是很清醒的嘛:你自己不尊重对手,不珍惜自己的奖牌就算了,我可是这么努力才拿到的,当然要站上去了。
不过霍顿还是成功出徒了——在昨天的200米自由泳颁奖礼上,英国选手斯科特也学到了这一招,同样拒绝与孙杨合影。
这两个人与孙杨不睦,内涵孙杨用药已经很久。尤其是霍顿,眼神里写满了输不起的委屈。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针对孙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前,他就曾在采访中公然对孙杨进行侮辱。
这一次更可笑,不接受泳联警告就算了,连老爸都搬出来了,说儿子“只想确保体育运动干净”。
孙杨被怀疑用兴奋剂不是一次两次了,不止外国人深信不疑,一部分国人也是信的,主要理由有两个:
1.孙杨的成绩实在太好了,超出了亚洲人好的程度——毕竟游泳常年都是美国人和澳洲人的强项,而且28岁在泳坛已经算“高龄”。
这个理由其实很幼稚,就好像看见个开宾利的漂亮女孩就认定了人家肯定是被包养的。
2.孙杨在2014年曾经查出过一次阳性,孙杨方表示这是用来治疗心脏不适的,官方后来也认定为误报。
去年,孙杨曾拒绝飞行药检并与检测人员发生冲突。孙杨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对方的程序不合规。
体坛很多超级运动员都卷入过兴奋剂丑闻,天天指摘别人的澳洲泳队本身就有“药罐子”的称号,曾经爆出过集体服药的丑闻。
泳坛的水,的确从来没有干净过,反兴奋剂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路,对哪个国家而言都是。
我不是孙杨粉,不觉得他只要拿了冠军就做什么都对,如果真查出问题,那就是泳坛之耻。
但是问题来了:证据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孙杨2014年禁赛事件后并没再查出过药检记录。
我只信证据。
孙杨这样级别的运动员,多少眼睛盯着他,药检一定是最高标准。你怀疑人家用兴奋剂,拿出证据来。
泳联又不是孙杨家开的,只要一天允许他参赛,他一天就是清白的。
成绩不如别人就张口你作弊闭口你作弊,这是一种幼稚的巨婴行为。
倒是口口声声说捍卫运动干净的霍顿自己,这次进世锦赛并不是通过自己的成绩,实际上他未能获得参赛资格,而是靠主教练的自由裁量权才勉强挤进去。
而且如果成绩好就值得怀疑的话,以霍顿忽高忽低的不稳定发挥,更像时而吃药时而没吃。
有人说霍顿不是输不起,只是不屑。
当你一没证据,二实力又不够碾压对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不屑的资格。
你如果真嫌脏就不要走后门来参赛,参赛后不爽,唯一的原因还是拿金牌的人不是自己。
不然2016年里约奥运会,霍顿拿冠军的时候,怎么就和人家勾肩搭背亲密合影了呢?
竞技体育是拿实力说话的地方,技不如人就得认,不能别人赢了就是靠不正当竞争,自己输了就是遭遇了不公正待遇,打嘴炮是很无能的表现。
赛场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对“冤家”莫过于林丹和李宗伟,两个人是多年的宿敌,缠斗十多年互有胜负,但两个人打出了感情,从来没有因为输一场比赛就败了人品。
霍顿今天的思维模式,我觉得跟他老爸的教育不无关系。出了问题,不反思自己,只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职场上有很多霍顿式的巨婴,总能对比自己强的身边人嗤之以鼻:ta升职肯定是托了关系/暴富肯定是搞了什么邪门歪道/变漂亮肯定是整容了……
这种攻击性行为的实质是在平衡自己因为实力不够而带来的认知失调,好像只要能从对方身上找到什么缺陷,就能立刻把ta拉回到和自己同样的水平线。
然而无论你怎么抱怨,别人仍然还是比你强,你要做的,只能是让自己变强。
不想输是人的天性,但你必须要明白,每个人的人生都注定有输有赢:输并不丢人,输不起很丢人。
历 史 团 购
郑爽的老本还能吃多久?
每一个中年老母,都要历暑假这一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