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爸妈住的小区也算是个老小区了,一个小区基本全都脸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点什么事情也是传得飞快。
就听说隔壁栋张伯的儿子借了高利贷,还不上钱,于是现在高利贷天天上他们家堵人要钱,还不是白天来,每天深更半夜过去敲门,不开门就用油漆在门上写大字,弄得左邻右舍也是不堪其扰抱怨连连。
大家现在都认为是因为张伯和他妻子以前没有好好教育孩子,一味溺爱,现在捅了大篓子还要连累他们这些做邻居的。
本来几十年的老邻居,关系都还蛮不错,结果因为养出的孩子是个败家子,闹得脸上都不好看,也是很糟心的事情了。
我听得有些不可思议:
“是有多缺钱才会去想借高利贷啊?而且这边不是快要拆迁了吗?有必要这个时候去借高利贷?”
我爸妈说:
“你不知道,就是因为这地儿要拆迁了,俊俊才去借高利贷的,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暴富了,钱没到手就要先花出去。也不想想这是他爸妈的房子,他给花了以后他爸妈住哪儿?”
“现在张家已经张罗着要卖房子给俊俊还债了。”
我爸妈说到这都在叹气:
“也是他们现世报,以前俊俊小时候要什么买什么,这一个小区哪家都没他们宠孩子,现在好了,养出一个败家子,离婚后啃老不说,到头来还得为这孩子掏钱填窟窿,以后自己养老都难了。”
01
因为和俊俊小时候也算一起长大的,所以我也知道,俊俊小时候的玩具那是我们这批孩子里的第一多,只要他看中的,他爸妈就一定会给他买回来。
虽然小时候挺羡慕的,可是现在再想一想,这样还真不是好事。
钱,作为交换价值的流通货币,我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它,可是我们也很少真正重视起它的作用,尤其低估了它对下一代的影响力。
对孩子,我们有时候可以很大方:
孩子爱吃什么喝什么,爱玩什么用什么,都可以买买买;
可有时候我们又显得特别小气:孩子的压岁钱,得我们收着,孩子自己不能碰;
“钱给小孩他不乱花才怪!”
或者是
“小孩子要零花钱还早得很呢,他要什么我没给他买啊,零花钱他用不着。”
像这样极端的反差教育,往往只能给孩子一个错觉:爸爸妈妈的钱就是我的钱,爸爸妈妈很容易给我买东西,那钱就是爸爸妈妈很容易得来的。
当孩子把“钱”和“容易”挂钩,他就很容易想歪。
就像现在为什么很多大学生非要去借贷买奢侈品,这些孩子可以说都是对钱没有正确的概念,他们的父母没有告诉他们自己赚钱供他们读书有多辛苦;他们也没有出社会,没有体会过自己赚钱的艰难,在他们的想象里,钱就来得很容易。
没钱了,对爸妈说一声,钱就来了,借贷又算什么呢?多找爸妈要几次,也就可以还上了。直到现实给他们一记闷棍,当他们发现多要几次钱也根本没法还上贷款,他们才会慌了神,才会明白,原来钱,来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02
为孩子花钱,不如教孩子管钱
既然肯为孩子花钱,那为什么不把这笔钱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作主,自己管钱呢?
当然啦,小编也发现,新一代的很多父母也因为成长的经历缺乏管钱这一项,自己管账的能力也并不强,也会因为花钱大手大脚,常常陷入钱不够花的窘境里。
其实,如果父母愿意同孩子一起学习,对于自己的管钱能力也会有不小的提升!
而且现在管起钱来,并不像以前手写记账那么麻烦,现在手机上,很容易就能搜索到记账APP,就连支付宝上,都有“记账本”小程序,利用这些小程序,就能很方便地管钱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钱做规划,进项多少,计划用多少、存多少,零花钱多少,都列举出来,然后执行计划,把每天的消费做成纪录,这样,就能很明显地看到自己到底花了多少冤枉钱了。
而教孩子,就是教孩子怎么规划自己的零花钱,比如买零食和买玩具之间如何分配,如果想存钱,怎么才能把钱存起来等等。
只有孩子自己管钱,他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花起来容易赚起来难”,对钱才会更加珍稀不至于随意挥霍,才不至于做出像俊俊那样,让自己父母老来破产的败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