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渔
每天一小时读书
在常人看来,讲心有些虚,像是在忽悠人,因为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心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当因为生活所迫需要我们去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时,通常我们很难做好,原因就是我们只是身体在做,但是内心是抗拒的。身心不一,做起事来就会缺乏动力,就没有想要把事情做好的那种渴望。
一个人分为两部分,身体和内心。身体在做,内心不想做,我们就会觉得特别累;身体没有在做,内心却非常想做,我们就会觉得特别纠结和苦恼。
这样的情况在职场中很常见,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目前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就会纠结应不应该辞职换一份工作,每天这样按部就班的上班,身体在做着这份工作,但是内心却并不想做。
还有一类人,他们的内心想法是想要创业,但是父母希望他们安心的做一名公务员,为了满足父母,他们只能放弃自己的创业梦,可是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于是就会不断的在内心纠结和苦恼。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上述的几类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过的并不快乐。
身心不一,其实不仅仅做起事来会缺乏动力,同时也会降低我们的幸福度。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一个大家都会观察到的现象:人最想要的是“快乐”。
那么,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根据不同人的现状,有人会说真正的快乐是有钱,也有人会说真正的快乐是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总之,每个人对于真正的快乐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实际上每个人想要的真正的快乐其实都是相同的。
1961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为真正的快乐做了一个定义,他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全心沉浸的心流”。米哈里认为心流就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
你可能有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忘了吃饭,甚至有人连续三天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不吃不睡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就是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进入了一种状态,他们非常享受这种状态,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会认为这类人就是疯子,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真正快乐的,这就是所谓的身心合一。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就会拥有某种心流,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以及充实感。
米哈里曾做过一项研究,他访问了1000多个人,询问了他们什么事情能够让他们快乐,在总结了所有的回复之后,他发现了五个共同点:
1、这些事情是人们自己选择的;
2、这些事情要求专注;
5、这些事情能够很快得到回馈。
可能有人会说,以上总结的这五点简直就是废话,起初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总结有什么意义?问题谁都知道,但是解决的方法呢?没有方法,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的确是这样,但是今天这篇我们的主题是说身心合一,我们先要搞明白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有多么重要,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逼迫身体去做一些事情,我们终究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同时内心也不会感觉到快乐。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去探讨:如何让自己做选择?如何让自己做事的时候更加专注?如何让事情既不缺乏挑战性又不会挑战性太高?如何制定清晰的目标?如何让我们所做的事情很快得到积极的回馈,让我们做起事来更加的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