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投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打开邮箱搜了下,果然是我印象中的那位读者朋友。三年了,她还没有从丈夫出轨的打击当中走出来,依然是想要去挽回婚姻,可越挽回越痛苦,越痛苦越不肯罢休。
昨天下午茶有位朋友提问,离婚好几年却还放不下,每每想起都不甘心,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身体。
可能因为接触了比较多的情感案例,对人物事有了一些心得。我已不会再像最初那样执着于去劝别人放下,因为我知道,“放下”二字对不同的人来说,难度不一样。
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难于放下失败的感情?以及怎样才能促使自己走出阴影?
01
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是著名临床心理学家Dr. John Bobby提出的。
人在情感里有两种普遍的心理需求:1、被无条件接纳。2、被重视。这两种需求和婴儿期对母亲的需求十分相似,也被称为“依附心理”。
当你遇见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依恋(在情感上依赖)他。可假如有一天,你所依恋的那个人离开了你,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他们的反应首先是恐惧、愤怒、不顾一切地寻找消失的父母;之后表现出绝望、悲伤和退缩。这个阶段的绝望是他们在抗议没有能换回失去的依恋对象;第三阶段表现出“超然()”,其标志是活动抑制、显著缺乏快乐和激情。外表的超然是长时间不能得到丧失人物的情况下对依恋反应的一种防御性抑制。”
2、绝望,悲伤和退缩。
3、假装释然,内心痛苦,缺乏快乐和激情。
原来失恋的感觉如此类似于分离焦虑,解决这种焦虑的直接方法就是让依恋对象重新回到你身边,所以你会不顾一切想要挽回,很正常。
可很多感情是无法挽回的,恋爱中,你并没有资格把对方强留在身边,在整理心情之后,你可以重新寻找下一个依恋对象。大多数人在找到了下一个依恋对象之后心态就会好很多,哪怕只是一个“临时依恋对象”(备胎)。
但是在婚姻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很多人会把对方强留在身边,开始单方面的守婚。即使离婚,也可能因为年龄大了,很难找到下一个依恋对象。
这样一来,就会继续把出轨方当做情感上的依赖对象。可对方已经不爱你了,你单方面依赖他,他却并不需要你,在情感上疏远你。于是你会始终处于“分离焦虑”当中,不停地重复上面三种反应。
02
无视+依赖自己
为了缓解守婚者的痛苦,我曾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无视”。它并不是什么心理学术语,只是教大家在失去依恋对象之后,尝试在情感上依赖自己。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来问我同一个问题:“乐子,无视之后应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一度绕住了我。我从未想过“无视”还有“之后”……
很快我理解,她们把“无视”当成了挽回对方的方法,而不是放下对方的方法,所以急于知道在摆出这个姿态之后,如何再次吸引对方。
当我告诉她们无视是为了依赖自己,她们开始质疑:“乐子,如果我们都不再依赖对方,那爱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是不是太自恋?太孤僻了?”
我不这么认为。人生某一阶段你完全可以依赖自己,当你爱上了下一个人,也可以再去依赖他,这并不矛盾。即使没有下一个依恋对象,你也可以一个人活得精彩,这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我并没有教你放弃爱情,只是教你不要单方面在情感上去依赖一个人。对方已经不爱你了,你还去依赖他,那你得到的只有痛苦。
怎么依赖自己呢?
1、你需要无视上一个情感上的依赖对象。当他不存在,离他远一点,对他祛魅,克制住想要质问对方的冲动,反复提醒自己:他已经离开我了,他已经不爱我了,接受这个事实。
2、你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让自己活得精彩。
4、主动离开舒适区,给自己找一个目标去奋斗,并寻找一些精神寄托。
另一半变得不再可靠,那就不去依赖他,依赖自己就好。可这并非谁都能做到,事实上,大多数人做不到。她们会反复陷入焦虑和不甘心的情绪当中,反复想要去质问对方: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背叛我?为什么抛弃我?
要是我当初不那么做,现在会不会不同……
这种心态像什么?
没错,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很多人觉得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但我认为她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物。我们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都会成为“祥林嫂”,由衷地说出一句“我真傻,真的。”
这不是诉苦,只是跟自己过不去。
03
你需要逆商
情商,智商,大家都很熟悉。但逆商(AQ)较少被提及,逆商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现如今家长们都意识到逆商的重要性,想要给予孩子挫折教育。可是往往搞错方法,不是教孩子怎么去面对挫折,而是不停给孩子制造挫折和打击,结果反而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
很多女人就是从小被父母打击到大的,所以在面对感情问题的时候,也显示出了极大的不自信。没办法接受婚姻失败,极度害怕失去。认为失去婚姻的话,人生就完蛋了,毁了,成了一个失败者……
所以对她们来说最困难的就是第一步,如何接受“他不爱我”的事实。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因为接受“他不爱我”等于接受失败,而失败又是不能承受的。
她期待有人来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不是她毁了自己的幸福,而是出轨男。
其实只是想得到原谅,以此跟自己和解。但这没有用。他人的宽慰是有时效性的,很难转变为逆商,帮助她去面对挫折。
想要跨越这道沟壑真正走出来,那就要跳出失败者思维,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一时的得失与成败不重要,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有实力去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接受事实,与自己和解,依赖自己,靠自己走出痛苦。
只有这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