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小S靠在老公肩膀上,似乎并未受到此前许雅钧深夜送美女回家风波的影响。
但网友却替她不值,纷纷@小S,你老公这么渣,你怎么还不离婚?
网友对小S怒其不争的关键在于,她又不是不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要委曲求全?
在这些网友眼里,这种“忍辱负重,保全婚姻”的行为,完全不符合现代的新价值观。
就像评论区里有条留言说的,
别人的家事我们又知道多少,他对她好的时候,她幸福的时候,我们都没有看到。生活中,很多人也容易犯这个错,他们总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是荒谬的,而且还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绑架别人。
他们都忘了一点,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自由,谁也无权过多干涉。
《了不起的盖茨比》有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人和人的生活条件是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各有侧重。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和经历去评价别人,更不要把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强加于人。
2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因为你的标准,往往并不是标准本身。
她说自己在几年的时间里,遭受了很多网友的攻击,无论怎么做,做什么,都会遭到谩骂。
高晓松云淡风轻地说了句,你那不算什么,我们被骂的比你惨多了。
蔡康永却不认同,他反驳说,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每个人都没有资格说,你那个不痛我这个才痛。
每个人对事物认知的标准和看法都不一样,谁也无权对别人说,你那个不算什么,你这样不对。
父亲问她为什么这样问。
女儿回答,她花了不少时间整理书桌,可是过一会儿,东西就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于是,女儿把书桌上的东西都重新摆了一遍。
随后,父亲又移动了一根铅笔、翻开一本书,问女儿的看法。
女儿回答,那也叫作乱。
父亲回答,其实,不是东西很容易弄乱,而是你心里对于乱的定义太多,但对于整齐的定义却只有一个。
确实如此,不是事物本身有什么整齐和混乱之分,而是我们心里有了标准和定义来划分它是整齐还是混乱。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标准,而且,人们总喜欢用这些标准去评判别人。
只要别人不符合这个标准,就会像这个小女孩一样,认为他是不正确的,试图纠正他的“错误”。
然而,我们的标准往往是单一的,以自己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人,只能体现自己的狭隘与无知。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词条《317:手表定律》里也提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用很多标准来衡量,本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
你看不惯的事情,并不是真的不好;你认为正确的,也仅仅是你认为的。
3世界上从来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异。
然而,总有人习惯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要求别人,希望别人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有个人向朋友抱怨自己的妻子,说她最近变得喜怒无常,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他吵架,跟变了个人似的。
他说,我爱好艺术,我远比妻子更有审美力。但我想漆这种颜色,她一定要另一种颜色。我当然不能让步了,因为她对颜色的判断能力不强。
朋友开导他,如果她把你办公室重新布置一遍,说原来的布置不好,你会怎么想呢?
他回答,我的办公室,她不能这么布置。
朋友继续说,你的办公室是你的权力范围,而家庭也是你妻子的权力范围。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布置,那她就会有你刚才的感觉。
成年人的相处,有个重要的前提,不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要求别人。
当对方达不到你的要求时,你就会感到失望,而这段关系也会走向崩溃。
孟子回答,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不狭长,就是跟朋友相处时,不以自己的长处来衡量对方的短处,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对方。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与人相处,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彼此的差异性。
融合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善于理解、包容他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别人才愿意跟你来往。
4莫言在一次演讲时说过一句话,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允许有的人不同,这意味着温和与包容,而不是强制所有人跟自己一样。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都不一样,认知高度和三观也不尽相同。
我们该做的,就是时刻提防投射效应的影响,避免以己之心度人,辩证地对待他人。
学会跳出自我,换位思考,尊重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宽容和包容别人的选择。
遇到争执时,不固执己见,不要求别人改变,而是调整自己,有针对性地适应对方,这样才是成熟的开始。
马克·吐温也说,最不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企图去改变别人。
如果你能用不同的角度,努力去理解,尝试去沟通,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事情。
904:整理317:手表定律
258:混乱85:审美力226:投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