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请放「不完美受害者」一条生路
日期:2019-07-18 21:32:35 作者:幸韵 东七门 东七门 微 来源:东七门 阅读:

请放「不完美受害者」一条生路

  相信大家关注了前几天的这则新闻

  一个ID叫“春秋两不沾”的女博主视频求助,哭诉自己长期被陌生男子性骚扰警方却一直不立案作为事情

  经过了几天的发酵,事情已经真相大白

  “春秋两不沾”承认这一切其实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视频里哭诉的性骚扰根本子虚乌有

  她无耻利用大众同情心,诬陷了当事的男士

  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今天之所以旧事重提,绝不是要替“春秋两不沾”洗白或者翻案,只是因为这中间经历的“反转”让我感觉到不适

  视频大规模传播后,当事的男士立刻就出来发声了。他在微博贴出了和“春秋两不沾”的聊天记录,说自己在对方那里买到了假货

  注意,此时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位男士没有性骚扰。

  他只是说自己在对方那里买到了假货,舆论就已经开始大呼“反转”:这女的卖假货啊,那活该呗。

  我必须再次强调,我没有内涵当事男士的意思,更不是要为“春秋两不沾”洗白。

  她错了就是错了,该道歉的道歉,该接受法律制裁的接受法律制裁。

  我只是觉得,“春秋”哭诉自己被性骚扰在前,而且这件事看起来也更棘手

  怎么一听到她卖假货,大家就好像忘了性骚扰的事一样,光顾着谴责她不该卖假货了?

  何况,“卖假货”和“被性骚扰”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这是“反转”,反转在哪里?

  这里面透露出的是什么逻辑呢?

  就是这些人并不关心事情的真相如何,他们只愿意站在看起来更清白弱势的一方。

  只要当事人有哪怕一丁点的道德瑕疵,整件事的舆论走向就变了。

  换言之,他们需要的不是真相,是一个完美受害者

  1.“你坏你活该”?

  在每一次的社会事件下,我们几乎都能看到类似评论

  被抢劫

  “谁叫你平时不低调点,露富了吧?不抢你抢谁?”

  被性侵?

  “穿成那样,大晚上还跑出去?你不就是等着被强奸吗?”

  被校园暴力

  “怎么谁都不欺负,就欺负你呢?肯定是你做了什么得罪人的事。”

  你看吧,很多人早就习惯了从“受害者有罪论”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种角度的原因在于:

  我们有一个世界公平假设,就是认为灾难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们之所以倒霉一定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有些类似于“因果报应论”。(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的研究

  这就是为什么整个社会会对受害者的道德如此挑剔,会对完美受害者趋之若鹜

  一旦有人受害,大家在同情震惊之余,下一步做的就是检查对方的私德有没有问题。

  比如:一个小三被陌生男子暴打和一个普通小女孩被陌生男子暴打,这两件事的舆论风向绝对是不一样的。

  前者肯定有一拨人拍手称快,即使她被打跟“小三”的身份完全无关。

  但那又怎样?“她可是小三啊”——这就是原罪

  然而,人人眼中方方面面都无可指摘的完美受害者真的存在吗?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论证,也不需要任何案例说明答案是不存在。

  因为没有谁的人生能经得起显微镜式的高清审视,大家可能都有瑕疵。

  2.没有谁的人生经得起审视。

  基于以上,有心人常常利用受害者有罪论来引导舆论。

  两个最近的例子,一个是江歌的妈妈

  当她奔波着为了江歌的惨死公道时候,网上有人放出了她的离婚证,证明她跟一个男人有过短暂婚姻

  我不知道这个“料”是谁放出来的,但放料的人实在恶心透顶。

  这个时候放这种料就是模糊重点,引导大众往荡妇羞辱方向去。

  虽然江歌妈妈离婚跟江歌被害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但爆料人的目的达到了,网上真有一群脑回路不正常的人因为这个反过来攻击江歌妈妈。

  另一个是蓝色钱江案里的林先生

  事发之后,林先生全程冷静克制应对得体。大家提到他的时候,说的最多的是“体面”。

  可就是这么体面的一个人,后期被人放料说索要天价赔偿

  舆论又开始倒戈,部分人开始“恍然大悟”:林先生之前那么悲痛是不是装的啊?就是为了讹钱吧?

  先不说这个料之后被爆出来是假的。就算是真的,难道就能因此说明林先生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另有目的,只是为了一个赔偿吗?

  一个人被伤害了除了讨回公道,要一句道歉之外,提出经济赔偿是完全合情合理诉求吧?

  3.“受害者有罪论”错在哪?

  “完美受害者”不仅要求一个人在受害之前,私德上完全没问题。

  还要求他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全程理智,事后要高风亮节。最好不要索赔,否则的话,就和他们之前追求公平正义背道而驰了。

  明明受害者已经受到了一重伤害,却还要全程接受道德审判,给他们的枷锁反而比真正的加害者还多。

  这让人根本没有办法只关注事件本身,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情绪、真相之外的东西带跑偏了。

  真正的受害者根本得不到真实有效保护

  退一万步说,哪怕受害者是十恶不赦罪犯,他们也应该受到保护。

  “他不是个好人”跟“他被伤害了”,是两回事

  最后,说了这么多,想表达的就是两层意思。

  对受害者来说,千万不要因为“受害者有罪论”,不要因为自己不是“完美受害人”,就不敢去求助。

  不要因为自己不好看、家境差被校园暴力了,就不敢申诉;

  不要因为担心会被指责炫富拜金,就不敢追回自己的损失

  不要因为自己穿着清凉又是在夜行的时候被侵犯了,就不敢报警...

  你被伤害了,这是确凿的。在求助时,只要认定“受害者”这一个身份勇敢陈述就可以了。

  旁观者来说,希望大家能够就事论事,一码归一码,不要给人造成二次伤害。

  起码在事件发生时,多给当事人一些善意,多给背后的真相一点耐心,少关注当事人身上和事件无关的八卦周边

  借用博主@弦子 微博里的一条评论来说,就是:

  拒绝受害者有罪论,是对受害者最基本的尊重。”

  总之,希望这个社会能更好。

  希望有人受到伤害时,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利用舆论、利用法手段求助维权。

  不必先自我审查,不必忧虑自己会不会被人肉

  而当这样的人出现时,我们作为旁观者只关注事件本身就好了。哪怕对方真的在私德上有什么问题,那也是后话了。

  作者:幸韵,底色锋利,偶尔温柔。微博@幸韵啊

  你有过不是完美受害者的

  受害经历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请放「不完美受害者」一条生路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