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一键关注 摆渡人
☾
每晚21:39
-1-
也是她为了躲避父亲杨某的家暴,连同母亲、弟弟,一起离家出走的第42天。
这个他们从小生活的地方,此刻因为没有父亲的阴影,而显得有一丝温馨。
但谁也没想到,杨某突然回来了。
他勒令女儿:“把你妈给我叫回来!”
丽丽不肯出卖母亲,说:“你们大人的事我管不了,你叫我妈回来,还是打她。”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杨某。
弟弟看到,杨某拿了一把刀,闯进屋子,把他关在门外。
这是学校班主任教她的:关键时刻,不要和父亲硬碰硬,一定要“学聪明点儿”,一切以保命要紧。
过了没多久,杨某一个人走了出来。隔着门缝,弟弟看到姐姐已经倒在了地上。
她再也没有起来。
-2-
杨某的家暴,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一开始,父亲打母亲。
她挡在母亲前面哭求:“爸爸,别打了。”
再后来,父亲连她一块儿打,还经常拿出老鼠药,威胁她吃下去:“养活一个女孩,究竟有什么用?”
丽丽跟父亲讲道理:“我比弟弟大那么多,等我长大了,可以帮弟弟。”
想到这些,这个心怀梦想的女孩,忍不住提起自己的职业规划,说的头头是道。
父亲回答她的,却是两个响亮的耳光:“一个女孩子,不用在外面花那闲钱!”
尽管女儿成绩优异,排到全校前十几名,是公认的好学生,但在杨某看来,女儿的性别,本身就是原罪。
既然女儿不能让他如愿,他就偏不让女儿如愿。
杨某在殴打丽丽的过程中,曾特意录制了一段小视频,视频里,丽丽绝望地呼喊,杨某却看起来慈眉善目。
他用这段视频,对外败坏丽丽的名声,说她是个“极度叛逆”的孩子。
直到丽丽被亲生父亲杀害,依然有人相信谣言:“这是一位父亲在愤怒中,将极度叛逆的女儿杀了。”
-3-
丽丽不是没有想过,要怎样逃脱苦海。
然而母亲胆小怕事,受不了杨某的暴力威胁,总是找出各种理由,回归那个不幸的家庭。
她的理由,有时是:“大哥大嫂对我挺好的,看他们的面子,我才回去。”
有时甚至是:“算命先生说我离不了婚。”
母亲的懦弱,助长了杨某的残暴,他更是把怒火迁移到女儿身上:“她撺掇我们离婚。”
丽丽也想过求助。
信中说:“因为我父亲重男轻女和家暴的影响,已严重危害到了我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生活,造成我的严重不适。”
学校的老师们看到后,帮丽丽办理了住校手续,并派值班老师定点守护,防止意外。
杨某却闯进学校,扬言要跳楼自杀。
丽丽的母亲不愿让杨某继续闹下去,又把女儿接回家。
那天,丽丽忍不住控诉母亲:“你太愚蠢,太无能了!保护不了我!”
马上就要中考了,只要熬过这段时间,她就可以走出原生家庭,离父亲越离越远。
这成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她要忍耐,她要偷着长大。
丽丽的母亲告诉记者:“丽丽打算暑假去打工,还要攒钱办健身卡。”
-4-
看完丽丽的一生,我已经没有心情,去斥责她父亲的残暴,也没有心情,去埋怨她母亲的懦弱。
我只痛惜,没有早点得知这个女孩的遭遇,没有呼吁更多人给她足够的救助。
可是,她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家庭。
她想过逃离,想过求助,想过忍耐,做了一切她能做的事,却无法改变悲剧的下场。
无论是残暴的父亲,还是懦弱的母亲,都没有给她应有的爱和安全感。
我真的想不明白,既然他们不爱她,为什么还要把她生下来受苦?
为什么在折磨了她16年后,不肯再给她几天的时间,让她逃出生天,偷偷长大?
而和这一切相比,“家暴”这个词,更是显得荒谬。
如果陌生人之间的暴力,叫做暴力,那么来自亲人的拳头,难道不更应该被唾弃吗?
杨某没有尽过一个父亲的责任,那么他就不配以父亲的身份得到宽恕。
杨某手中的刀子,没有因为他是一个父亲而变得仁慈,那么,她就没有资格以父亲的身份为自己说情。
最后,我呼吁,废掉“家暴”这样的说辞,或者对“家暴”从重处理。
因为家庭,本该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而不应该是对任何暴力从轻发落的借口!
-End-
点一下,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