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古人访谈录:在争议中焦灼----马士英
日期:2022-04-09 03:03:54 作者:老倪878 来源:淮安淮安 阅读:

古人访谈录:在争议中焦灼----马士英

  提要:

  崇祯自杀后,他和史可法共同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南明政权,与清军斗争。他是一个内斗高手,官至弘光朝首辅后,党同伐异,与东林党势不两立。他贪污受贿,而且错用了一代奸臣、魏忠贤余孽阮大铖,这位官场老运动员应该说在朝野各个方面,名声都比较差,奇怪的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宁死不降清,还组织义军与清军进行殊死搏斗。

  他的一生是争议的一生、是焦灼的一生。

  有请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

  878:马先生你好,与您对话前我做了不少功课,有人说你是奸臣,甚至86版的《奸臣录》都把你收录了进去,有人说你是忠臣,宁死不屈的大忠臣。作为当事人,请你说说当时的政治背景。

  878:也许你品行不端,有过贪污受贿的记录,然而在民族大义面前,是什么支撑你“忠贞不二”绝不降清。

  马士英:提到贪污,从崇祯朝后期开始,基本上已经无人不贪了,从皇帝的小金库开始,从上到下都在捞钱,都在想后路,我不贪就会成为“异类”,到了弘光朝更是如此,北京都被满清占领了,弘光还在想着高消费和女人,所以,虽然我没有降清,但是特别能理解降清的那些官员的心态,弘光领导的这个南明王朝,的确让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理想的人都很失望,甚至绝望。可悲啊,连孙可望都投降了。

  这话又要说到东林党,由于政见不和,本是内部斗争,结果他们操纵舆论,拼命抹黑我,败坏我的名声,以维持他们光鲜的一面。而到了满清军队真来了的时候,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投降了,都说文人是最注重“气节”的,这些小丑真是活脱脱打脸。

  马士英:他的确是我用的人,但是过程和细节都被东林党人夸大了,他们是文人,能说能写,后人对我的印象大多都是从他们片面的文字中了解的。其实,我用了阮大铖后,对他的行为是有所限制的,并没有放任他恣意妄为,而且我对江南文士并没有敌意,甚至很友好,也重用了一些正直有为之士,对于我的这些做法,东林党只字不提。到今天,我都对“文人”两个字还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文人是朝廷意识形态的主力军,但是一旦文人参与了党争,心术不正了,后果很严重,真能误国。

  878:我个人也认为,在弘光政权中,你排挤史可法自掌兵权,最后使弘光朝廷灭亡,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肯定的事,结果“身败名裂”,但“奸臣”这个罪名判得太重了。

  马士英:是啊,感谢你的理解,面对南明弘光王朝,我或许做了一些错事,但是我绝对没有做坏事,作为内阁宰辅,我始终在抗清,而且到最后也没有向清朝“投降”,没有向清朝出卖“情报”,没有向清朝提供对南明弘光不利的事情。所以,我最后选择了殉国,宁死不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古人访谈录:在争议中焦灼----马士英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