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看过《最好的我们》吗?
八月长安写过不少部青春小说,而《最好的我们》是她所有小说里,我最偏爱的一本。
这个故事里,她大多数的同学也很普通,普通到,每个人仿佛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部小说,2016年拍成了网剧,而在今年,还拍成了电影,前天上映。
我第一时间去看了。
看完........怎么说呢?
好想哭哦。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穿着蓝白色的校服,骑单车绕过林荫道,盛夏的教室里电风扇吹着数学作业本的习题,妹妹头和马尾辫,偷藏着的小心思,山顶上的约定,公交站牌下的聊天.........
一帧一帧,一幅一幅,都在说着,那是——
“最好的我们”。
2.
“最好的我们”,是怎么样的呢?
这里面,有一个女主角,她叫耿耿。
振华中学。
她踏进振华中学的第一天,在分班榜上,就遇到了一个带着耳机,长相帅气的男孩。
男孩站在她身边傻笑,她问他笑什么。
他笑着说:“我名字左边的那个人叫耿耿,跟我的名字连起来,正好是耿耿于怀。”
这个男孩叫,余淮。
七年之后。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余淮说的那四个字一语成谶。
他们的故事,真成了一场“耿耿于怀”的青春。
3.
耿耿和余淮,就这样,踏进了同一个班。
班主任问,分座位有什么要求时,他举起手来,点名要和耿耿坐同桌。
先前像是开玩笑似的。
耿耿抱着书包,弱弱地说了一句“我愿意”,心里赌气地想着“谁怕谁”,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搬到了他的身边。
可是,后来,谁知道——
耿耿,一个全班倒数;
余淮,一个清华的准苗子。
这两个人的同桌关系,一坐,就坐了三年。
这三年里——
他从“嘲笑”她多考试几次就习惯自己被分数打击,到后来总是带上她坐在快餐店补课;
她喊他一句“小爷”,他说一定会罩着她;
………
可每件件每桩桩后面,都藏着两个字叫作——
“喜欢”。
这个“喜欢”,是三年之中,就算没有人开口,但对方都懂的那种喜欢。
又或许,比喜欢还要多一点的“喜欢”。
希望你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人。
有一个最璀璨的未来,不管最后你我是否还能在一起。
所以,也因为这份特定时期毫无杂念的情感,让高考后分别了的耿耿余淮怀念了彼此整整七年。
这七年里——
余淮高考发挥失利,去了新的学校高复,耿耿就一遍遍给他写信,即使他从来不回复;
耿耿去了北京之后,余淮因为母亲的病没能去更好的学校读书,他怕拖累她不敢找她;
两人约定的,“高考放榜那天见”,成了七年不见。
4.
她问——
“怎么会有人等一个人这么久?”
我说,那是因为你没看见余淮有多好!
没看见他们的青春,有多让人怦然心动!
余淮——
就是那种,每个高中里都会有,但不一定是你可以得到的那种男孩!
长得嘛,不算顶级帅,但够阳光够亮眼,一笑起来,能扫去你一天的坏心情;
性格嘛,自信大胆,一口一个自称“小爷”,可实际上又很谦虚明事理。
他给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余淮。这个余淮,更明亮,更耀眼,也更羞涩,看着耿耿的时候,眼里有小男孩第一次喜欢上一个的人紧张和心动。
在电影里,耿耿的好朋友贝塔在听高二优秀学长盛淮南演讲的时候,对她说:“盛淮南这次的物理竞赛奖被一个人打败了,那个人就是你的同桌,余淮。”
是啦。
试问,哪个女孩高中时期,不会喜欢上这样的男孩子?!
可偏偏,余淮这些好,最后只给了耿耿一个人。
耿耿是哪种女孩?
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长得不够漂亮,不够自信、敏感,有事能藏着就藏着,反正不要把自己弄得太丢脸。
可是余淮的所作所为,都在传达——
“没关系啊,你还有我呢。”
你成绩不好,没关系,我可以教你;
你上课听不懂不好意思举手说不会,没事,就算被老师说我在捣乱,我也要帮你;
你自卑敏感,不要乱想,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就觉得你超好的
…….
拜托!真的太撩了。
那些少女敏感的小心思,少女害羞的希冀,全部都被看他在了眼里。
因此,从高一到高三,耿耿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最后考到了北京。
倒不是这三年里,她变聪明了,而是因为她有余淮。
他是她的光,她是那个执着的追光者,是因为他,才有了最好的她。
5.
所以,耿耿这一辈子,哪还有什么办法能逃脱对余淮的怀念。
那是,她第一次,喜欢上的人。
第一次,就喜欢上了一个那么那么那么好的人。
是喜欢,所以才会因为想霸占着他的“同桌”位置,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理科;
是喜欢,所以才会在以为是和他单独的约会,却看见班长也来了,气得在玩游戏的时候拿“枪”要打爆班长的头;
是喜欢,所以才在轮渡上趁着他睡着时,头偏偏想要一个吻时,却又好慌张;
也是喜欢,所以才会在夏日的午后被他牵起手奔跑时,因此相信世界末日绝对不会在夏天来临;
……..
而他呢?
其实,也是喜欢。
也是喜欢,才会在她抱着优秀学长的作业本花痴时,控制不住吃醋转身就走;
也是喜欢,才会在物理竞赛拿了奖后,第一时间想到要请她吃饭;
也是喜欢,才会给她剥了一整盘小龙虾,只因为她说剥小龙虾壳太麻烦了;
也是喜欢,才会在国庆合唱比赛上,叫来“怪胎学长”合唱那首《勇气》,然后眼睛直直地看着你——
想要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意,又羞涩又害怕又心急,所以只敢用陪伴来表达。
陪你三年。
做你一整个青春的同桌。
我想,你一定也懂吧——
别的男孩考砸了,我不会难过;
别的女孩的未来,我也从来不操心。
6.
因此,在耿耿和余淮在七年后,终于履行了约定,站在只属于他们的晚秋高地,耿耿又哭又笑地对余淮说“我是白痴,才会喜欢你这么久”时。
就让人好想哭。
可是你别笑我,我们谁不是如此呢——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只是各种原因,后来的你们,分开了。
再也没有相见过。
可是想起那个人来。
终归,心里还是会有感谢。
当时也是因为有他,才会成为了现在很好的自己。
只是,如今的彼此,隔得实在太远。
很难再回到过去。
就像电影里耿耿说的——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现在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整个青春”。
7.
回想起来,上中学时,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一个男孩,虽然,现在没有挂念了。
但也不可否认,曾经的一段时间里,自己耿耿于怀过。
耿耿于怀,为什么当时明明很好的我们,在青春散去之后,没有任何后续了。
在电影里,耿耿和余淮的“耿耿于怀”比我要深得多的多。
因为他们,是那对真正把对方融进自己青春里的人。
高中三年,朝夕相处,记得住对方的小习惯,总能想起和对方在一起的各种细节。
而他们也是,对彼此,有过真正约定的人。
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他们重新相见了,让那个耿耿于怀成了“最大的勇敢”。
说来也很巧。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投稿故事,讲的就是两个分别了多年的同桌再度重逢的故事。
故事发完那天,有个读者来找我聊天。
她说,她也和那个高中时候喜欢的人,重新在一起了。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上很多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七年后的耿耿,重逢了余淮;
我故事里的女主角,重逢了她17岁时喜欢的人。
那么,你呢?
现在还会想起那个人吗?
还是,TA现在就在你的身边?
“其实,和你来看《最好的我们》,就是我喜欢你。”
所以,和那个人去看一场《最好的我们》吧,无论是从前的人,还是以后的人。
与其耿耿于怀,不如像后来的余淮一样——
勇敢一次,去爱,或者放下爱。
写在最后:
《最好的我们》6月6日已经上映了,我看的是第一场。
现在正在热映中。
今天我想选两个留言的宝宝,送你们每个人2张票,带那个TA一起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