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诉苦。
作为子女,她觉得老人生病住院出钱是应该的,但她就是觉的委屈。
在孩子小的时候,在她最需要人的时候,因为和婆婆育儿观念不同,有一次她说了婆婆几句,婆婆一气之下就不给她看孩子了!
临走还扔下一句话:“你自己的孩子自己看,从今以后,就当没我这个婆婆”!
这位朋友也是个有志气的人,她咬牙切齿地发誓:“自己宁愿累死,再也不用她了!我需要人的时候你不帮我,等老了也别想让我管你”。
没有老人帮忙,她无法出去工作,她老公一个人挣钱养活全家,日子过的很紧巴。
没人看孩子,她每次给人送货都要带着孩子。
有一次,她带孩子去给客户送货,回来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娘俩没带伞,被淋成了落汤鸡。
当年发过的毒誓还深深地刻在她的心里,但婆婆毕竟是老公的妈,虽然不情愿,该出的还是得出,不然会被别人扣上一个不孝顺的帽子。
只是出钱归出钱,她总想离得婆婆远远的。
那时候我很小,不愿意走路,走几步路,就想让我妈抱。
每次我缠着她让她抱的时候,我妈就会哄我:“你看见前面那块大石头了吗?你跑到那里,我就抱你”!
于是我就哒哒哒跑过去,等着我妈来抱我。
在我的记忆里,我妈在粮油局上班,那里有很多粮食,什么大米、小米、绿豆……应有尽有。
80后的童年,真的没有什么好东西可玩。那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这些不同颜色的粮食掺和到一起。
因为这一特殊的爱好,我妈训了我好几次,但我还是会在旁边没人的时候偷偷进行。
有一天,我妈的领导找她谈话,这位领导很委婉地说:“小张啊,天天带孩子来上班,总是不太合适的,影响工作是小事,孩子磕着碰着就不好了”。
于是,我妈第二天上班前就把我领到我奶奶家了,这次门没锁,但我奶奶明确地表示不愿意看我。
后来,两个人就吵起来了。
再后来,越吵越凶。
具体的细节,我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妈的胳膊上被抓了一道很深的血印。
奶奶家的门口围了很多人,妈妈抱着我冲出人群。扔下一句话:“小用人、老用人,你老了不用人了吗?”
我长大了以后,我妈和我说起小时候的事,我说我记得。我妈特别惊讶,她说:“那时候你才多大了啊?不可能记得啊”!
我三岁上幼儿园,那时候,我只有两岁。
后来奶奶老了,身体越来越不好,每年都会去住院,住一次院,就是好几万。奶奶有好多孩子,但都是女儿,住院的费用全部由我爸来出。
我妈和我爸吵过、闹过,但并不能改变什么,也狠不下心来去改变什么。
奶奶心里也有数,每次生病住院,我妈去看她的时候,她都催着我妈回家,说身边有人,不用待在那里。
人老了,就没必要去和她计较了,可留在心里的伤痕却是挥之不掉的。
我经常劝我妈别太计较,事情都过去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老说它干嘛!
这时候我妈会恶狠狠地瞪着眼睛对我说:“你没经历过我那些事儿,就别劝我大度”!
是啊,没经历过的人怎么能理解别人的苦。
像他这种家庭幸福、事业美满的人却和自己的父母关系特别不好,甚至一度断绝了关系。
原来在他还没有钱,孩子还特别小的时候,他的父母没帮他带过一天孩子。
他的父母不给他看孩子,却给他哥看孩子,因为他哥比较有钱。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很有钱了,可他却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父母。
父母老了,他会给他们钱,却不愿意见他们的面。
“你不给我看孩子,我就不给你养老。”
“我困难时你不帮我,等你老了也别想让我出手。”
“你没生我,没养我,老了也别想让我伺候。”
很多人都曾说过这样的话,或者在心里这么想过。可当他们垂垂老矣的时候,谁能狠得下心?
不管怎么样,老人养大了儿女,儿女就有赡养的义务。不管他们有没有看孙子孙女,这都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
生完孩子的头几年,是一个女人最难的时候。帮她一把,她会感恩一辈子,袖手旁观,她也许会记恨一辈子。
有老人帮忙带孩子,小夫妻一起奋斗,他们以后也会有更大的经济实力来反哺父母。
人与人都是相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愿难有所助,老有所养!
点个“在看”
再走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