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5月28日,也就是今天。
佳士得香港春拍“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拍卖的一件画作,在26日预展现场惨遭飞来横祸:被参观预展的一名儿童撕毁了小半截。
这幅画作的全名叫做《澹黄杨柳带栖鸦》,作者任伯年,创作于1899年,原估价150-250万港币(约131万-219万人民币)。
不知道大家对任伯年是否熟悉,他是我国清末一位著名画家,是第一代海派书画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海派四杰”之一。
目前,佳士得已决定将毁损的作品撤拍送修,并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协商,但具体追责及赔偿问题仍未有定案。
我想如此名贵的画应该投有保险,全赔应该不至于。
但即便如此,修理费、鉴定费和市场减损价值,加起来想必也不是小数目。
如果顺利修复,尚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而万一画作无法修复,届时画作失去了赏鉴价值,主办方提出赔偿的话,将会是笔不小的费用。
可以理解有些家长喜欢把小孩带到预展现场接受艺术熏陶,但实在是选错了地方。
拍卖会的预展,不比博物馆。为了方便藏家更清楚地观看作品,拍卖会展出的作品几乎都没什么保护措施。
对艺术真有兴趣的小孩,应该带他们到博物馆、美术馆去,那里的藏品全是经典,更适合学习。
毕竟近几年来,熊孩子观展时,造成艺术品的损失事件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去年五月,由“法国五月”主办、香港大会堂举行的《尼斯派:从波普艺术到偶发艺术》展中,一件克莱因蓝就遭到孩童误闯而被破坏。
看着站在一旁抱着书包唯唯诺诺的熊孩子,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玩闹可以,怎么能如此不分场合。
出事了才知道后悔,早干嘛了。
而另一边,宝岛台湾。
2015年8月,一位12岁的台湾男孩观看《真相达文西特展》时,不慎把距今三百年、价值超过五千万台币(约合1000万人民币)的保罗·波尔波拉的真迹画作《花》弄出了一个拳头大的破洞。
后来这幅作品被修复师修复,肉眼几乎看不出损坏。
如果说小男孩的遭遇尚属意外,那么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品《天使在等待》被损坏的过程,实在让人怒火中烧。
这是一双精美绝伦的玻璃翅膀,是国内首位获得英国玻璃艺术博士学位的薛吕十年来在艺术领域的成果,也是为她刚出生的女儿创作的。
作品的工艺非常复杂, 因此展品四周还特别设了护栏,意思就是请大家不要靠近或触摸。
万万没有想到,有两个熊孩子在看展时,居然直接冲进了护栏!并且用力地摇晃和拉扯这幅玻璃作品。
事件过程中最让人无语的是,当熊孩子摆弄展品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就站在一旁,她们非但没有阻止,居然还淡定地拿着手机进行拍摄。
最终,经过上海玻璃馆和艺术家的讨论之后,艺术家薛吕把这个破损的作品还是原样保存,一旁配上损坏时的监控视频, 然后改名叫做《折》。
我想,没有什么语言,能比这个 《折》 字更能表达作者的心情了吧?
2015年7月,一熊孩子在商场用可乐“洗”了一架60多万的进口钢琴,被索赔19.8万折旧费。
而在那之前,当他把可乐倒在亲戚钢琴键上被批评,却被父母以“小孩子不懂事”推脱。
一瓶价值19.8万的可乐,买一个教训。
2017年8月,浙江义乌一名6岁男孩对着电梯控制主板撒尿,导致电梯停止运行。
最后,当事小孩自行爬出门外导致意外坠落(非电梯坠落),造成颅脑损伤。
2018年4月,四川一公交车上,一名小孩用脚踢坐在对面座位上的男子,被男子摔倒在地。
2017年8月13日,一位叫“东湖钓客”的网友在某网站贴吧上和QQ聊天群里公然直播自己破坏地铁设施的行为。
让人更加难以接受的是,在大家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该网友甚至直播自己在地铁车门边和列车接缝处小便的视频。
考虑到孩子还未成年,民警只对其进行了训诫教育,并责令家长加强教育。
事后,“熊孩子”也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对自己在地铁车厢内的不当行为和网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反省和道歉。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民警找上门来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常讲,所有熊孩子背后都有熊家长的存在。
这句话其实并不冤枉。
因为我发现,到现在还有很多父母以“孩子还小”为理由,对他们犯的错误纵容和不加管教。
“孩子小不懂事”,这是最常见的中国式辩解。
的确,孩子还小,没有那么懂事,也经常犯错误。
这是天性使然。
但家长不是小孩子了,身为家长,自身的责任感去哪儿了?
就像刚才说的,孩子破坏艺术品,妈妈却站在一旁看戏。
既然生了小孩,那么就有责任,教育好孩子,不让孩子做出越线的行为。
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熟懂事,有些孩子却是“熊孩子”。
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到那时候再作恶,面临的将可能是牢狱之灾、
你不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
可是这代价,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