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心痛的悲剧,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 : 17岁男孩跳桥自杀事件。
据母亲王某表示,儿子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矛盾,自己批评了儿子几句,但是没有想到孩子竟会因此而从卢浦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事情一出,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议论。
很多网友表示母子二人在争吵过程中,母亲大概是说了什么过激的言语,才会让孩子这么干脆的从高架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些网友表示,庆幸自己能活到这么大,也庆幸自己没有死在父母的那张嘴下。
事实也的确如此,很多孩子,就毁在了父母那张嘴下。
博主许灵子说 : 生孩子的人,如果想让孩子死,其实只需要频繁用嘴说“你赶紧去死”就行了,连刀都用不着。
而这种间接杀人的原理是,使自杀者意识到:连这世界上与自己最为亲密的人,都想让自己去死了,那活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便死给你看。
还记得前不久一名27岁女孩因为不堪父母辱骂而跳楼自杀的花季少女吗?
这个女孩学历高、容貌佳、工作好,就因为没有对象而被父母当做是没用的废物、垃圾。
最后不堪重负的她留下一封怨气满满的遗书:“你们安排冥婚吧”,然后便从楼上纵身跳下。
杀死她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口口声声为自己好的父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似乎太喜欢用一种叫打压式教育来对待孩子了 :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你这么没用?你怎么处处都不如人,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的一个小孩?
整天就会哭哭哭,有本事你去死啊?你长得怎么这么丑?嘴巴好大眼睛好小,又这么黑?
……
网络上有一个词说: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他们为孩子好的一种方式,却不知道他们没有轻重的话语,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插在了他们的胸膛里!
他们也永远不知道,在他们用这么发泄式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在承受着什么。
02
“若是让我在挨打和责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
伤痕是看得见的,所以人们还会同情你,而责骂只能让你发疯。那伤口是无形的,没有人在意。真正的伤痛比侮辱好起来要快得多。”
宋丹丹老师曾和儿子巴图一起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在过程中,宋丹丹对儿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废物?
聊天过程中,宋丹丹一直把巴图的糗事当做是谈资,虽然众人都很高兴,但是对于早就成年的巴图来说,却是一种无形的尴尬,不得不跑去一边假装听不到;
早上起来发现刘宪华在为大家做早饭,宋丹丹又不乐意了 : 你看看人家,我怎么就生了你这样一个废物?儿子巴图反问:不然把我换过去?当着众人的面,他只能苦笑;
后来在巴图生火煮鸡蛋的时候,她又觉得儿子笨手笨脚 : 巴图,你要能把这鸡窝做起来,妈妈真是觉得这孩子就没白养。
当听到何炅夸奖巴图很厉害很棒的时候,宋丹丹冷不丁的来了一句:太可笑了,鸡窝要是能搭好,我还真不是他妈。
整个过程中,宋丹丹不是说儿子是废物就是说要换儿子,觉得这个儿子没用。
说实话,我这个观众都看不下去了。一次次当着巴图的面打击他、奚落他为了什么?当宋丹丹说这些话的时候,她有没有考虑过巴图是什么感受?
有人说,这也是母爱的一种。对不起,我还真不敢认同。爱是激励是鼓励,而不是不好好说话,更不是你控制不住情绪的借口。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自己的父母的肯定和爱,这是他们自信的来源之一。
苏珊·福沃德博士关于语言暴力说过: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所以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常常容易自卑,并且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严重时还会患上心理疾病,导致许多极端行为。
你以为话只是随便一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那可能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伤疤。
它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 敏感 、 甚至是怀疑自我。而这种影响,是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
03
主人公阿祖有着条件优越的家庭和不可限量的前途,但是他的父亲有着非常严重的语言暴力。对阿祖经常是破口大骂 : 你这个废物,你这个猪脑子,你那脑子是摆设吧?!!
但是父亲从来不觉得自己错了,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阿祖,变得特别憎恶警察这个角色。
为了报复父亲,他成为了一个犯罪集团的无敌变态的老大,他残害人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但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他快乐的源泉。
最后阿祖被捕的时候,他的爸爸还是那些话 : 你是个废物,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
电影的最后,阿祖被枪击中,结束了一生。
那个时候,我想他大概是解脱了。
但是杀死他的,不是枪的弹药,而是他那自以为是的父亲。是他父亲,用嘴巴,杀死了他。
《中毒父母》里有一段话说: 尽管孩子无疑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和家庭其他成员的贬损而受到伤害,但却最易受到父母的伤害。
父母毕竟是小孩子那片天地的中心。如果你那无所不知的父母认为你不好,他们的话一定是对的。如果母亲总说你愚蠢,那么你就是愚蠢的。
如果父亲总说你是无用的,那么你就是无用的。孩子是不会从别的角度对这些评价产生怀疑的。
当你从别人的嘴里听了这些反面的意见并将其置于自己的下意识之中,你就是在将这些意见“内在化”。
反面意见的内在化过程即变“你是”为“我是”的过程,形成了自卑感的基础。
对于阿祖来说,我想假使他的父亲能够学会好好说话,那么阿祖的最后绝不会是个这么悲惨的结局,换句话说,阿祖可悲的一生,他的父亲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如果父亲给予的是鼓励,那么阿祖,应该会成为一名好警察或者是公民。但是很可惜,没有。
04
学心理学的,都只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他的意思就是: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爸爸去哪儿》陈小春和儿子小小春圈了好大一波粉。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 两个人在参加完游戏的时候往家里走,但是陈小春却屡次嫌弃儿子走的太慢了。
陈小春是出了名的脾气不好,但是他的儿子小小春却拿着喇叭问他 : 你能不生气了吗?
陈小春立马意识到自己说话的态度语气都不是很好,于是就跟儿子道歉。事后他表示,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很儿子有这样一段对话,这也让他感触很深。
有时候,和孩子沟通并不是很难,只是在于父母们的方式,到底如何。
像这种“你怎么不去死”“你是哑巴不知道说话”这种沟通方式,还是算了吧,那只会让你的孩子跟你距离越来越远,也只会让你的孩子变得容易自闭。
在讨论父母言语暴力这件事的时候,有位网友说了自己经历语言暴力的感受:
这个世界最绝望的事情就是,你最爱的亲人在最了解你脆弱地方去狠狠攻击你,然后还大声宣称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
那么亲爱的亲人,我不忍心以同样方式去攻击你,但是我可以用结束自己来结束我们的关系。
教育孩子,关心孩子,一定要先学会好好说话。
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
所以,当你说为了孩子好的时候,请记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 : 这样的方式正确吗?这样的方式我可以接受吗?我有没有伤害到孩子?
— END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拥挤的城市中,却又像是一个一个的“孤岛”。
想要分享却没有人愿意倾听,也无法对他人产生感情依赖,好像每时每刻都是孤独的。
如果你愿意,番茄可以做你的情感树洞。
假如你遇到了情感或者生活上的困惑,都可以给这个邮箱来信(注 : 来信内容默认允许发布在平台上),番茄会不定期的抽选部分读者回信噢。
推 荐 阅 读
◆作者:番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知名三甲医院部门主任,专注于女性自我成长,擅长用文字为读者解答恋爱、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的困惑。公众号:遇见番茄()微博@番茄的村庄,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