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机 -
1.
“您有一条私信。”看到通知后下意识点开来看,那不过是很寻常的一个动作。
消息是由熟悉的头像发来的,后面接着一句话:我要弃号啦,谢谢你,再见。
为什么?
“不要吵架了,求求了,道德帝放过吧,我退圈了,再见。”
2.
饭圈是什么?
是由对偶像表达喜爱追随乃至痴迷其中难以自拔的一群人所组成的大集体,大圈子。
但它却渐渐区分和诞生出许许多多个小集体,一个小集体中又会自然而然地出现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不断呼号呼喊,好像都要比比谁的嗓门更大,为自家偶像扬起喇叭,才能发出更多的声音。
团饭,唯饭,CP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锅大乱炖,打榜刷数据控评一条龙服务下来,各种字母缩写还能把你看得彻底眼花缭乱。
然而我们今天讲的主要不是这个。
饭圈化才是加以地沟油乱烹,演变成当今互联网生态中的蛆虫般的存在。
本来是偶像行业兴起的饭圈,慢慢引申到了体育、电竞和美妆等圈子里。
更有人笑说:连相声都有毒唯(毒唯是一个网络用语,主要用于形容组合中的某一类粉丝,他们只喜欢其中一个艺人,即“唯”一,并且在唯的基础上还有“毒”。他们看不上组合内其他艺人,喜欢挑刺撕逼,并且用维护偶像的名义,恶意侮辱抹黑其他艺人,甚至是偶像的朋友,合作伙伴等;或对其偶像暧昧之人恶意侮辱抹黑,进行人身攻击),捧哏逗哏的话都剪碎了,只剩下嗯诶哦的回话。
这一切的衍生,真的有意思吗?
你不妨回想一下,在自己所喜爱的圈子里,有没有所谓的话语主权掌握者,带队引领建立重重的制度?
这点点滴滴都是饭圈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有点好笑,有点恶臭,又不只是有点的好笑和恶臭。
它是由一个劣根发育而成的果子,只不过互联网加速催化了它的生长罢了。
回到开头,说说我的那位朋友。她应该算是他人眼中的资讯大大,每天勤勤恳恳翻译搬运信息,粉丝数量以万计,十分可观。
但因一次圈内激烈的争论中,她引导各位停战好好谈谈的这个举动,使她收到了许多吹毛求疵般的私信辱骂。
“大大就别在那里卖好人设了吧?”
“是不是觉得这样能涨粉啊?”
“好好翻译搬运就是了掺和什么啊。”
她在最后一条动态里说到,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粉丝,只是比别人多付出了点,为什么就要承受到更多的压力呢?就当我是真的玻璃心了吧,我累了。
3.
所以我要说,当我讨厌“饭圈文化”的时候,我在讨厌什么?
我在讨厌过于党同伐异,反对一切批评;我在讨厌那种爱他就只能爱他一个人,要毫无保留地全盘付出的理论;我在讨厌那些蔑视他人的付出心血努力,还要对其各种指点指摘的键盘侠们;我在讨厌泛滥无边的语言暴力。
那些秉着顺我者客观公正,逆我者非蠢即坏,习惯性下意识的地拉帮结派的思想,把好端端的一个圈子弄得跟甄嬛传宫斗一样,人人在其中你防我防,互称姐姐妹妹要同心一气,不然就是异类,就要被排除。
我们现在是否过于依赖一个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的缩写, 基本上就是在行业内有话语权的人,包括在微博上有话语权的那些人)的存在?
“中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我们可以这一秒给人戴上鲜花鲜花奖牌,下一秒用石头将人掷砸。
因为当群体意志盲目无主的时候,当大多数人随波逐流的时候,当一小撮人不爱发声的时候,那种整齐划一的口号和命令就植入了没有自主思考的脑海当中,将其用话语凌冽暴露。
甚至不惜用上了举报揭发,在把他人斗臭斗垮中寻求快感。乐于蹂躏,乐于摧毁,乐于说风凉话,乐于人倒霉,乐于见楼塌,乐于赶尽杀绝。
这就是一切饭圈化的现状。
4.
我们太需要停止这种以谩骂为涵养,以偏见为品味,以愚昧为真理的饭圈化思维了。
人本性害怕无知,所以才需要交流。但这是基于双方相互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够建立起的有效沟通。
如果说语言可以是甜蜜糖衣炮弹,那么它同样可以是裹满恶意的刀子。
语言就是泼出去的一盘水。而我们需要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去面对我们所爱的家人亲朋,爱的事物。在这其中成长并收获到难以忘怀的记忆,比说一千万次的彩虹屁和反黑辱骂更有意义。
希望下次在这样那样的圈子时,你能警惕自己,并向他人大声宣告:
不,谢谢,我不需要一个分分秒秒框住思想的圈子,围绕在里面团团转。
- 特别鸣谢 -
审核:张煜基、何志聪、陈怡芯、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