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流行,有时候是一种令人很难形容的感官。当下的时尚中,仿佛仅仅“瘦”已经不能算是“美”了,还需要尖下巴,欧式双眼皮和白到透明的皮肤。甚至你会发现潮流中还需要女孩儿特意化妆展示——仿佛刚刚哭过的红红的眼皮,或者是某个部位显露出的特意画出来的“痣”。
当潮流说今年流行亮闪闪的百褶裙,于是目及范围内便有了各种颜色的百褶裙;当流行色告诉我们今年主推莫兰迪色,于是不管大众知不知道莫兰迪是谁,每个人张口闭口都不忘了点一点这位老前辈的名字。
追随潮流在当下社会,已经不是难事。可是跟随潮流就是目标吗?美得千篇一律,生活得循规蹈矩,就是“达标”的人生吗?
早就有人在不停打破社会上对于事物的刻板印象,冲出所谓规律的束缚,寻求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作为与“美”做工作伙伴,以“美”为服务对象的画家们和美育工作者们,他们对于“美得不一样”和“美出新境界”,才掌握着话语权。
还记得“何她说·人物篇”中的自由画师木曦飏吗?在探索不一样的美的道路上,木曦飏已经走得很远了。
“不想重复做一样的事情,而是要更有趣的生活。”这是木曦飏对于当前工作的定义。用“不一样”来形容与画画、与美打交道的工作,木曦飏的感触与别人不同,但又与过往的大艺术家们不谋而合。
“野兽派”的代表画家马蒂斯,一生都在“美得与众不同”的道路上奋然前行。
原本听从父亲安排学习法律的马蒂斯,从未感受到法律的魅力。反而在一次盲肠炎手术住院休养期间,用母亲为他买来打发时间的笔和颜料,在临摹止疼药上的风景画中,感受到了美的无限魅力。
二十多岁的马蒂斯,已经在艺术圈崭露头角,但他对美的探索没有止步。十九世纪末,印象派仍不被主流接受,马蒂斯展出的带有印象派风格的优化《餐桌》招到了严厉的批评,也就在这时,马蒂斯开始在反传统之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2019 Succession H. Matisse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905年10月18日,艺术史上一个“美”的新时代拉开了帷幕——野兽派绘画流派正式“出笼”。马蒂斯和德朗、弗拉芒克等一批被称为“野兽派”的画家,在巴黎秋季沙龙展上,用他们笔触粗犷、色调激烈的画作,颠覆了人们对美的直观感受。
当批评家路易·沃塞勒走进展览厅,不禁说道:“看来面目狰狞,令人触目惊心啊!”谁说美就只有温柔、规矩这一种表现方式呢?马蒂斯这位被后世誉为“野兽派之王”的“美的探险家”,至此也开始被诸如斯坦因家族等著名人物接纳、欣赏和推广。
“野兽派”是对绘画的大革命,但马蒂斯表示,这种对美的颠覆,并不是随心所欲。“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它产生于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马蒂斯如是说。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马蒂斯,目睹了无数残酷瞬间的画家,在很多画家选择揭露、讽刺战争的悲痛、凄惨时,他用他擅长的宁静笔触和鲜艳的色调,表达他对战争更深入的思索。
这是马蒂斯对抗战争的武器——把乐观情绪传递给人们的“责任”,马蒂斯把他对“美”的革新称为责任。
木曦飏在当代生活中的工作,也是想为大家引进一种全新的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对于那些已经习惯循规蹈矩生活的都市人,木曦飏在为每一个来与之交流的人沟通专属的绘画形式和课程。
“很多很多成年人很喜欢说我不会画画,也不愿意尝试,”木曦飏表示,这快要成为一种都市病了,“但也有很酷的人,她跟我学之前只是想画一幅油画作品,但聊完之后她打算从基本的艺术规律学起。就这样最后她可以自己创作了。”
在木曦飏生活的上海,其实有许多推动美的革新的行为和活动,木曦飏也表示受益极大。美术馆的常设展或者艺术双年展,都在启发木曦飏以及她影响的对象受到更多的熏陶,对美的想法更加深入和独特。
木曦飏说,大部分她服务的群体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倾向于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不一样,这是她坚持这份事业极大的支撑。
「啊狸系列1」木曦飏
对于美不一样的探索, 其实起源于木曦飏的家族熏陶。作为一个成长于美术世家的孩子,木曦飏却没有被刻板印象束缚,对于绘画、对于表达,全家人都遵循着真情实感的观察和感受。第一次画速写一根线从头画到脚,这样画的外形,却被长辈夸奖说观察方法独到,木曦飏受到了很大的鼓励。
在当下的工作中,这种理念也促使她这样鼓励其他人,“如果遇到不能接受不按照步骤画画的成人,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不画人物的头,再画身体?这样会大大打消对绘画的兴趣和探索。”
其实,对于绘画的探索哪有止境呢?
对于美,又有谁有权力定义呢?
木曦飏想在看似丰富其实单调的都市生活中,为更多人提供不一样的生活元素,为生活加点料也好,为生活换种色彩也好,“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美让人生变得丰富而多维。”很难却也很有趣,不是吗?
我们也一样,如何在生活里选择自己的“美”,而不是听从“别人的美”。
如何做个有“自己的美”的人,这大约是一生的修行。
何她说·人物:怎么活,才有意义?
何她说·人物:不一样的生活,源自一样的坚持
长按扫码,关注「何她说」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