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A43:交朋友到底有什么用?
日期:2019-04-15 06:00:13 作者:觉悟者 来源:守夜人总司令 阅读:

A43:交朋友到底有什么用?

  任何家庭发生过下面的对话

  你妈:这个菜怎么样?

  你:好像还是跟酒店里的那个味道不太一样

  你妈:这个菜就是这个样子的!酒店里只是多放了一些佐料而已,它哪有这样足的食材

  你:您开心就好。

  你妈:你这是什么态度,我辛辛苦苦弄了一上午

  当对方疑问句来询问你关于某个问题、某个事物、某个人看法时候,对方并非是想从你这里获得意见建议人类本质是复读机——所有的询问其实都是在寻求认可,而非咨询不同看法!询问的人在说出口之前,其实内心已经有答案了,对方的反应契合自己潜意识中预设的答案就会喜悦,反之,则会愤怒。如果在逻辑上找不到愤怒的理由也会通过挑剔对方反馈行为的其它细节表达这种愤怒。

  实用之殇

  人只能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只会认同自己本来就认同的。除此之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不认同。求同是一种本能,立异才需要勇气这种求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从众,首先是自我遮蔽性的立场偏向君子和而不同兼听则明,这些古老成语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恰恰反映它不容易做到,所以才会被反复的强调。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生活中所谓决策,不过是在自己熟悉环境中,对已知的选项进行反复的权衡。然而,人生悲剧总是源于视野之外的因素主导了事物发展走向,从而让自己措手不及,陷入无能为力焦虑恐慌。我们在结构框架曾经说过:生存策略是基于人对生存环境和自我的判断形成的求存之道。当生存环境改变发生了改变,生存策略滞后的惯性是一切悲剧的根源——因为起主导作用的新因素并没有出现原有的视野之内,所以之前形成的求存策略与现实脱节。

  我十几岁的时候读过一本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小说作者是来自波希米亚地区的米德.昆德拉。我已经忘记那本书中的内容了,但是我永远记得作者的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里的上帝是一个文化概念不是宗教概念,他的意思是说,我们总是在已知的选项中做选择,而决定性因素根本就不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就如同两个幼儿园小朋友面红耳赤争论一个严肃问题,你只会觉得他们很萌!

  无用之用

  多年以前我路过一个旧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讲数学史的书。我当时对数学特别兴趣,就拿下来翻了翻。作者在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鉴于中国人对数学毫无贡献,故而省略关于其在数学方面介绍。当时,我的民族感受到了极大伤害,但是,我的理性瞬间战胜了情感。因为我发现自己初中开始学的各种数学定理公式都是用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它们会出现在被审核过的教科书肯定是有原因的。教科书上除了勾股定理以外,其它的数学定理和公式都没有对应的中国名字。这显然是一种不得不接受无奈

  千百年来我们喜欢研究具体的现实问题,而不关心抽象的问题。唯一热衷的抽象问题就是战略——主要是它有利于天下兴亡和自身存续的现实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特别佩服那种掉到坑里之后,毫不气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恶环境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人。我们视这样的人为英雄豪杰。他们的身上确实具有让人赞叹不已性格特征。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往往会被我们本能的忽略掉:他们为什么会掉到坑里?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上善若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思考具象的问题,能够解决眼下迫在眉睫危机思考抽象的问题,恰恰是为了规避陷入各种迫在眉睫的漩涡之中。所以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非常巧合的是,西方的大贤们也有过类似表述。无论是康德、黑格尔、卡尔.马克思,还是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尔、傅里叶、贝叶斯、高斯、纳什、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作品都是一些抽象的东西。然而,人类就是在它们所设定的框架内生活!

  它们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是人群仰望天空的“巫师”。曾经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做过这样的总结:任何一位伟大政治家都是某位已故思想家经济学家奴仆。英明神武的拿破仑皇帝说: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他并非在推崇一个放荡形骸的风流男人,而是在揭示一个底层逻辑:任何商业革命起源于一场野火燎原的思想营销兴盛于一种自我催眠的庞氏骗局终结于收割韭菜秩序重建权力核心组织,组织规模越大,居于顶端成员权力也就越大。组织的核心是共识,共识越深厚维持秩序所需的能量就越低,成员主动转嫁成本力度也就越大,形成的结构力量也就越大!所以,宗教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对教义的质疑,而统治机制恐惧的就是会动摇根本的新思想的出现。黑格尔说过:批判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但方法论一旦被人所掌握,就会爆发惊人的力量。无用,又无不可用

  朋友之用

  从小就从大人们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多个朋友多条路。同时也听到这样的俗语: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种相互矛盾,不免让人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的文化就如同一个杂物柜,里面什么都有,好坏都让它说完了,但是,只有像迷一样的格言,并没有梳理清晰的逻辑或记录论证过程正是这种逻辑的底层性缺失,让人更关注眼前而不关心本质——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为人处事,一切都处于模棱两可之中,缺乏理性原则

  在西方的语境中,合作伙伴和朋友是两个清晰的概念。而在东方的语境中这是一个概念,甚至说是朋友都感到生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跟合作伙伴称兄道弟,仿佛是自己的家族成员。然而,这样的“兄弟关系往往会极度的脆弱——东哥家的兄弟们现在就时时刻刻处于惊恐不安之中。裁撤员工无可非后,企业以盈利为目地,天有不测风云,基于理性的契约,按劳动赔偿就是了。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戮兄弟”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性质了!

  朋友是一种无用的存在有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衍生出来的结果孤独越来越成为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主流状态小时候枕头上都是口水,长大后枕头上都是泪水小时微笑一种心情,长大后微笑是一种表情;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人会越来越渴望有人理解自己,同时又越来越害怕被别人看穿,尤其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和无助。那些由鄙视羡慕构建起来的社交网络并没有为人心提供某种坚定支撑,反而越来越像没有硝烟战场,而不是接纳无助灵魂教堂

  朋友是一种无用的存在,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相互支撑——聆听你的欢乐忧伤,并怀着感激被你聆听…你可以不必盛装随意自然:即便坐在一起不发一言也不感到尴尬,即便很久才见一面,也无需无话找话。

  彼此理解对方的价值欣赏对方身上的优点,理解并尊重对方在乎的东西。你不理解一个人的处境,不理解他/她真实状况,就无法对其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无法理解对方置身于什么样的生存结构,要寻找什么样的出口。更无法理解对他/她而言,什么是真正的残忍!这一切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无法计量的成本。彼此的信任建立于真实和坦诚基石之上。彼此能够敞开心扉无所畏惧,相互支撑的信念源于彼此对对方深度的理解,而不是源于对某种回馈期待许诺

  总而言之,建立任何有效的双边关系,使之能够持续稳定,悠远而绵长,首先在于自己!鄙视是导致任何关系破裂的内在驱动力,而欣赏是任何稳定关系建立和维持的内在驱动力欣赏是一种绝大多数人都不具有的能力——只有强者才能对外部的人和充分的理解和包容弱者只会一味的对外部进行抱怨指责缓解自己的无力感。所谓识人之明,首先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度了解,其次是基于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充分理解。爱是一种付出的能力,欣赏也是!

  自身的能力不够见识不够,勇气不够,素养定力也不够,既无法长期持有优质的资产,也难以建立和维持住稳定又持久的关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能量相当的人才能相互识别,茅坑吸引的永远是苍蝇

  结构学进阶发消息觉悟

  提问发消息:守夜人总司令

  结构学请先读F框架和C系列,再读星球精华中的内容

  F3:结构力量

  C13:交易金融的价值!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B1:去不掉的中间环节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C9:教育最高门槛

  C20:内在行为的驱动

  A39:三观不和的破解之道!

  向正在坍塌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A32: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作”?

  A34:烂父亲危害到底有多大!

  A23:一个正在坍塌和重建的时代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A43:交朋友到底有什么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