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晨去打车去同里古镇,虽然也大体做了攻略,但是碰到一个擅长聊天的师傅,没话的时候,我还是让他推荐古镇上好玩的地方。
谁知道,师傅说他虽然在这座城市也安家了好几年了,但是每次去古镇都只在外面看看,觉得里面也就是那样。所以他从来不进去,也不知道门票价格,也不知道有哪些好玩的。
听完,我有些感慨。
人挺有意思的,总觉得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切都稀松平常,去过一次,或者一次都没有去过,就不想再去了。
过来的火车上,对面的一位男士一直在和朋友聊天,朋友应该是给他说要去武汉玩。那家伙热心地给他景点和住的地方,还说好玩。
听到他说的,我在脑海里面想想那些景点,感觉也没有什么吧。甚至不屑地想,哪里好玩了,到处都是人。
人大概都是这样,对于熟悉的风景,总是有点不屑。哪怕就是还算熟悉,只要在你所在的城市,想想也就是那样吗,兴趣寥寥。
我们总觉得他乡的风景就是最好的,对自己所经常见到的,或者所拥有的,时间久了,可能就麻木了。其实也只是一种心理上的熟悉吧,可能有时候听多了,从外面路过的时候看过了,就自我催眠,觉得自己真的去过了。
就像前几年我在北京,故宫一次没去过,也不想去,觉得风景都差不多。长城就去过一次,那时候总想着,反正有机会随时可以去。结果后面不是没有机会,只是去过了之后,向往之心就减淡了很多。
有一次甚至冲到北站去买到长城的火车票,那天正好没票了,然后去不了,也没有觉得遗憾。
我们总是对眼前的风景,或者离自己最近的风景,都会情不自禁地选择忽略。
一来是觉得随时可以去;二来,有些是见过了,完全没感觉了,没有新鲜感。
结果后来才发现,我们觉得不过如此的,却是别人眼里最美的风景,最向往的地方。
人啊,就是这么奇怪。
02
我还喜欢江南的白墙黑瓦,觉得那样的建筑特别温婉,就像是江南的美女一样,端庄又有风情。
等真的见到了,第一眼觉得还好,第二眼就觉得平常,第三眼觉得也就是那样吧。包括园林,也觉得还好还好。
真的是,看不到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着念着;看到了,就觉得不过如此。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心态。可能这就是人性吧。
说实话,看园林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是古人真的很有情趣,很会生活,很会享受。园子里面的每一笔都布置的特别精妙,恰到好处。
在退思园的时候,我感叹那时候的人会生活,比现在的我们好,得到了旁边几个大叔的认可。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现在这么多娱乐活动,闲时读书,忙时耕读,挺好的。有钱人家,还可以花些心思来布置自己的院子,安心地享受生活。真的是把自家的花园打理的很好很好,看起来就非常舒服。
现在的我们,每天忙得像条狗,但是却又不知道忙的是什么。生活被各种压力环绕,看起来都还不错,内心地却不再平和。焦虑,压力时刻伴随着我们。
有时候想想,那时候的人,生活才叫生活。有品位,才是真的有品味吧。因为可以心无旁骛。
03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在苏州的缘故,民族服饰,汉服,很多姑娘穿。
把我家公主看得眼花缭乱,到处夸人美。其实她自己穿的也是民族服饰,不得不佩服我的先见之明。
青蛙先生说,现在的女人真好,舍得穿,愿意穿,也愿意花心思装扮自己。
我说,大概是因为现在的女人世界越来越广阔,懂得爱自己,所以什么都愿意尝试。
还别说,这个春天确实见到了很多穿汉服的姑娘,都好美。
我家隔壁是一所大学,每次周末路过校园门口,总是能看到各种漂亮的小姑娘,穿着汉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去逛街。
把我家公主看得直羡慕,她也想穿。
如果再年轻几岁就好了,我也想那么穿。
不为别的,每一种风格都要敢于尝试。
不尝试,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
但是尝试的话,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挑战的话,很多人又难过自己的心理关。
像是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个中年大婶儿,虽然我的内心是个小姑娘。所以我没有勇气去尝试那么漂亮的东西,觉得它不适合我。
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多爱自己一些!在爱美的年纪,就穿最好的衣服吧。让自己舒服和快乐就好,不必顾虑太多。
PS:又写成了杂感,有些杂乱。喜欢就看看吧!